演义说部 歷代興衰演義   》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呂撫 Lv Fu

  詩曰:
  成敗興亡古至今,飛雲去鳥入銷沉。
  荒郊廢塚傷心處,不待田文聽鼓琴。
  卻說平王遷洛之事,已於第七回之末序明。其即位遷洛之後,不思申侯殺父之仇,反懷申侯全己之功,遣畿內之民,戌申及許,以防戎患。又不能自強於政治,晚年失道滋甚,日漸衰微,諸侯背叛。故孔子作《春秋》,托始於平王之四十九年,而王人遂下同列國矣。在位五十一年崩,孫桓王林立。王伐鄭,鄭人禦之,戰於繻葛,鄭射王中肩。楚子熊通侵隨,因使隨請爵於王,王不許。通怒曰:“吾先君鬻熊,文王之師也。成王舉我先公居楚,蠻夷懾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而王不能問。桓王在位二十三年崩,子莊王佗立。周公黑肩欲弒莊王而立王弟剋。辛柏以告於王,遂與王殺周公黑肩,剋奔燕。莊王在位十五年崩,子釐王鬍齊立,亦曰僖王。
  時齊桓公創霸,自後權歸霸主。釐王在位五年崩,子惠王閬立。
  初,王姚嬖於莊王,生子頽。蒍國為之師,欲立為太子而未剋。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又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二年,蒍國等五人因蘇氏作亂。五大夫奉子頽以伐王,不剋,奔溫。
  蘇子奉子頽奔衛。衛師、燕師伐周,立王子頽。三年,鄭伯和王室,不剋,遂以王歸,處王於櫟。王及鄭伯入於鄔,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鼕,周子頽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子頽歌舞不倦,是樂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姦王之位,禍孰大焉,盍納王乎。”虢公曰:“此寡人之願也。”
  四年夏,鄭伯、虢公、納王殺子頽及五大夫。鄭伯饗王,王與之虎牢以東之地界。虢公為王宮於王豐,王與之酒泉,請器,王與之爵,與鄭伯以後之鞶鑒。鄭伯由是始怨於王。惠王在位二十五年崩,子襄王鄭立。
  初,惠王娶陳媯,生太子鄭及叔帶。帶食邑於甘,有寵。
  惠王欲立帶而不剋。襄王立,叔帶欲與戎狄伐周。王知之,將誅叔帶,叔帶奔齊。齊使管夷吾和戎於王,又使諸侯各發卒戍周。其後富辰請召太叔帶,王從之,召叔帶於齊。鄭人伐滑,王使伯服、孫伯如鄭請滑,鄭文公不聽,而執二子,王怒,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太上以德,親親。今天子不忍小忿而棄鄭親,其若之何?”王弗聽,使頽叔、桃子出狄師伐鄭取櫟。王德狄人。又聞狄女叔隗如花似玉,而有美色,將以其女為後。富辰又諫曰:“狄固貪忄林,王又啓之。女德無極,婦怨無終,狄必為患。”勿聽。既而狄女戎隗,戎裝出獵,與叔帶較射,叔帶因通於隗氏。王知之,因廢隗後。頽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將怨我。”遂奉叔帶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
  王出適鄭,處於汜,狄人立叔帶為王。叔帶以隗後為後,居於溫。王使告難於諸侯。晉文公迎王復位,入王城,殺叔帶於溫。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崩,子頃王壬臣立。在位六年崩,子匡王班立,亦在位六年崩,弟定王瑜立。
  楚子伐陸渾之戎,至於洛,觀兵於周郊。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滿對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慚懼而退。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崩,子簡王夷立。簡王在位十四年崩,子靈王泄心立,生而有髭,在位二十七年崩,子景王貴立。景王在位二十五年崩。
  初,景王太子聖早卒,王立次子猛為太子,又庶子朝有寵於王,王欲立之,未果。至是崩,單子、劉子立猛為王。子朝因舊官之喪職秩者,帥甲以逐劉子。劉子奔揚,單子奉王猛於莊宮。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歸,單子出奔。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單子。晉人帥師納王猛於王城。猛卒,諸大夫奉王猛之弟丐,是為敬王,居於狄泉,稱為東王。大夫尹氏立於朝為王,稱為西王。單子、劉子與晉師攻之,未剋。晉頃公使士司景伯莅問周故,子朝辭麯,乃辭子朝,不納其使。四年鼕,晉師及劉子、單子之師進攻子朝,剋之。尹氏、召伯、毛伯以子朝出奔楚,王入於王城。其後吳入郢,王人因楚之亂殺子朝於楚。
  敬王三十九年春,魯西狩獲麟。孔子作《春秋》終此,以前為春秋,以後為戰國。
  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崩,子元王仁立。在位七年崩,子貞定王介立,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哀王去疾立。三月,弟叔弒之而自立,是為思王。秋八月,少弟嵬殺叔自立,是為考王,在位十五年崩。子威王午立,在位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在位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驕立。十六年,初命齊田和為諸侯。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在位七年崩。弟顯王扁立。八年,慧星見西方,衛公孫鞅入秦,秦孝公用其計,遂為天下莫強之國矣。秦初稱王。顯王在位四十八年崩。子慎靚王定立,在位六年崩,子赧王延立,在位五十九年。秦莊襄王伐趙,赧王畏秦之強,欲與諸侯討之,秦遂入寇。赧王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地三十六城,口三萬戶。秦受其獻,赧王歸周而卒。
  先時,王子朝之亂,餘黨多在河南王城。敬王避都成周,考王封其弟揭於王城,以續周公官職,在成周之西,亦號西周。
  三傳而至惠公,別以鞏邑,封少子班於王城之東,亦號東周。
  其後,赧王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依焉,至是並亡。惟東周君尚存,傳子傑。又七年,東周君與諸侯謀伐秦,秦使相國呂不韋帥師滅之,遷東周君於陽人聚,周遂不祀。周比亡,凡有七邑。
  上以東周起平王辛未,至東周君壬子,凡二十五王,計五百二十二年。通西周共三十七王,八百七十四年。其後,漢封周之後嘉為君,又為侯,又為公,至晉猶不廢。
  其列國之興亡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第二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製立法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第九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第十四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鬍大亂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