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佛國懸疑探秘   》 鳩摩羅什發現的“世界”      佚名 Yi Ming

  在剋孜爾千佛洞的正前方有一尊巨大的雕像,他默默地守望着這個被稱做“第二敦煌”的佛教石窟。這個人就是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對龜茲乃至中原地區佛教的影響是最大的,他的名字與剋孜爾石窟和雀離大寺連在一起。
  公元344年,鳩摩羅什出生在龜茲。他的母親是龜茲王白純的妹妹。兒時的鳩摩羅什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因為那時的龜茲正處於和平富庶的年代,王室成員正醉心於開鑿石窟,傳播佛法。鳩摩羅什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母親的影響下, 7歲的鳩摩羅什出傢了。為了更好地修行,9歲時,鳩摩羅什跟隨母親到了尼泊爾,在名僧頭達多處學習佛經。鳩摩羅什是個神童,能夠日誦三千經。12歲時,同母親一起返回龜茲。龜茲王聽說他回來了,親自遠迎,並專門為他造了金獅子座,以錦褥鋪之,並請他升座說法。西域各國國王一見他升座,都在他的座側聽講。
  公元 401 年,中國正處於分崩離析的十六國時代,鳩摩羅什受邀來到長安,後秦王以國師之禮款待他。從此,他就在長安國立譯場逍遙園,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
  他所譯經論,對後來的佛教文學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大乘佛教根本教理的移植和弘傳,應歸功於這位大傢。如今,人們常用的“世界”、“未來”、“心田”、“愛河”、“粉身碎骨”、“回光返照”等詞語都是這位西域高僧留給我們的,可見鳩摩羅什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之大。由他翻譯的佛經,一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原佛學的經典,一些寺院甚至規定了某些經捲必須以鳩摩羅什的譯本為準。
  在圓寂之前,鳩摩羅什嚮僧衆告別說:“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此心,卻將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三百餘捲,衹有《十誦律》一部尚未審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沒有錯誤。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能夠流傳於後世,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衆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
  後秦姚興弘始十五年(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後在逍遙園火化。烈焰焚燒,他的屍骨化為灰燼,衹有舌頭依然如生。這正應驗了他臨終的誓願。

    《神秘中国》创作组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觀音顯聖撥雲見日救人性命的觀音小白花“活大殿”傳奇(1)“活大殿”傳奇(2)
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佛祖衣鉢落入誰傢此袈裟非彼袈裟(1)此袈裟非彼袈裟(2)
千佛洞中的秘密壁畫背後的文明奇跡鳩摩羅什發現的“世界”雀離大寺的故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