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權力“深喉” 》
第1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9)
黃誌 Huang Zhi
戈爾巴喬夫發動改革的動機是好的,但是作為政治傢卻非常笨拙。戈爾巴喬夫作為蘇共中央機關內部的權術大師,其政治手腕是高明的;但作為他自己倡導的"民主化、公開性"下的新政治體係,他的政治手腕非常笨拙,在葉利欽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又不肯采取斷然措施,致使社會秩序越來越混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最終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多年以後,當戈爾巴喬夫回首往事時,終於醒悟了這一點。他說:"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資源,就會出現政治冒險傢和投機傢。"
戈爾巴喬夫不能承受之"痛":妥協的夢魘。政治就是妥協,但是,妥協什麽、何時妥協、如何妥協,是政治的藝術,也是統治的技術。
從全面對抗到全面妥協的外交路綫。面對裏根上臺後咄咄逼人的政策,蘇聯力不從心。因此,戈爾巴喬夫一上臺就把擺脫軍備競賽睏擾作為主要大事,此時也有對等裁軍的先决條件,然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改變了這種對抗。一個核電站事故,就造成了幾千人死傷,大片區域遭到污染,那麽全世界五萬多枚核武器互相發射會造成什麽後果呢?答案衹有一個:人類的滅亡。戈爾巴喬夫開始從切爾諾貝利事故中汲取了教訓,迅速形成了"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主動采取措施進行裁軍。
從人類發展的整體角度來講,"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無疑是積極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國傢利益角度來看,特別是經濟不景氣、國力主要依靠軍事力量支撐的蘇聯來說,"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等於在沒有取得任何利益的情況下就自己解除武裝。蘇聯軍方堅决反對這種做法,戈爾巴喬夫則抓住1987年西德青年魯斯特駕機躲過蘇軍監控降落在紅場這一令蘇聯國內輿論嘩然、軍方大大丟臉的事件,出奇迅速地整治了軍方,換上了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從此軍方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蘇聯加快了單方面、全面嚮西方妥協的步伐。
把民族的分裂等同於民主的旗幟。和歷屆蘇聯領導人一樣,戈爾巴喬夫沒有認識到蘇聯民族問題的嚴重性。然而,戈爾巴喬夫實在是不走運,他正好遇到了20世紀全球民族主義思潮劇烈泛濫的洪水。由於蘇聯從未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沒有什麽經驗,故當時的蘇共主要領導人對突顯的民族問題缺乏必要的準備,先是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而等到局面失控,又驚慌失措、進退失據、朝令夕改、顧此失彼。
面對國內民族主義勢力藉助"民主化"把自己打扮成民主派,並與俄羅斯內部的"民主派"彼此呼應,戈爾巴喬夫對此顯然沒有分清楚人民正當的民主訴求與民族分離主義的區別,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處治。戈爾巴喬夫認為,既然自己啓動了"民主化",就不想再成為"改革的扼殺者"。因此在地方分離問題上處處被動,試圖靠"說服"、"威脅"來壓製野心傢們對最高權力的渴望。而對於鐵了心要靠分裂國傢達到掌權目的、又有本族群衆狂熱支持的民族分裂分子來說,"說服"就是一種鼓勵。此後,族際衝突、共和國與中央的法律大戰、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傾嚮遍地開花,不但加劇了局勢的動蕩,而且割斷了各地經濟聯繫,分散了領導人的註意力。
"新思維"的實踐脫離了地緣政治。東歐國傢中最不穩定的因素是波蘭,居民中有97%的人口篤信天主教。二戰後40年中,這個國傢大約每隔八九年就要發生一次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每次危機都導致黨政領導人下臺。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導致嚴重政治危機,幾乎致使蘇軍入侵。雖然雅魯澤爾斯基為避免蘇軍入侵實行了軍管,團结工會表面上被鎮壓下去,但實際力量十分強大,其會員竟然占到全體居民的三分之一,比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勢力還大。相當多的波蘭統一工人黨黨員同時還是團结工會會員,或者是團结工會的支持者、同情者。到了1989年,蘇聯改革逐漸陷入睏境,加上戈爾巴喬夫提倡"新思維",對東歐國傢的控製明顯放鬆。這樣,缺乏蘇聯支持的波蘭政府不得不與勢力強大的團结工會舉行圓桌會議,商定進行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波蘭統一工人黨一票未得,團结工會則幾乎囊括了一切選票,政權轉移到團结工會手中。
波蘭的巨變和蘇聯的曖昧態度引發了連鎖反應。此後不到半年時間裏,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剋斯洛伐剋、保加利亞紛紛發生和平演變,而羅馬尼亞則是通過血腥的武裝鬥爭完成這一進程的。其中,民主德國在一年之後就並入聯邦德國。
一個長期被手按在左邊的鐘擺,一旦鬆開,必然、自然地擺到右邊。
東歐國傢走上蘇聯體製,並非本國人民自願的選擇,而是作為大國的蘇聯強加的,並且對任何離經叛道者進行無情打擊。例如1968年,捷剋斯洛伐剋開始"具有人道面貌的社會主義"試驗時,遭到了蘇聯的入侵。蘇聯的強製是這些國傢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唯一保證,一旦這種強製力消失,原有政治格局必將被打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1) | 第2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2) | 第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 | 第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2) | 第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3) | 第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4) | 第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5) | 第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6) | 第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7) | 第1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8) | 第1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9) | 第12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0) | 第1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1) | 第1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2) | 第1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3) | 第1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4) | 第1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5) | 第1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6) | 第1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7) | 第2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8) | 第2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9) | 第22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1) | 第23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2) | 第24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