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語譯】
  道,如果可以說出來,那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了;名,如果可以叫得出來,那就不是永恆不變的名了。無,是天地的開始;有,是萬物的母親。
  所以,從永恆的"無"中可以觀察出道的奧秘,從永恆的"有"中可以觀察到自然的邊界。"無"和"有"這兩者有相同的來源,但名稱卻不相同。它們共同叫作玄妙。玄妙又玄妙,是一切奧秘的大門。
  【感悟】
  如果要將老子的思想用一個字概括出來,那麽肯定就是"道"字。"道"字甲骨文寫作"▲",從行從止,"行"是大路,"止"是腳趾,表示人用腳在大路上行走;金文字形演變為從行從首,表示路與頭的象形,已開始抽象化了,表示頭腦思悟的道路。小篆從路從首,會意字,繼承了這個意思。楷書沿用至今。"道"從開始的有形道路,逐漸演變為無形的道理、方法等意思。這樣"道"的含義就越來越豐富,有道路、途徑、方法、思路、準則、規律、述說等意義。老子的"道"就是思悟的大道,是認識天地萬物、自然生命的方法之道,是天地萬物、自然生命的本原之道、運動變化的規律之道。其實,對自然和生命之道的認識是人類永恆的追求,衹是中西方求"道"途徑有所不同。西方人在有形的物體結構中求"道",中國人在無限的運動過程中求"道"。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從"道"的特徵上說的。說明"道"是妙不可言的。古文中"可"的後面一定是動詞,"可道""可名"就是"可以說出""可以名狀",那就"非常道""非常名"了。帛書甲乙本作"非恆道""非恆名",可見通行本是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名諱而將"恆"改成"常"的。意思很清楚,"道"是不可言說、不可形容、不可名狀的。老子所說的"道"是一個沒法說出來的東西,一旦說出來的就不是"道"了。但說不出來,不等於沒有,它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的、體會到的。
  真正的"道"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衹有以心會心,默契感應。可一旦悟道,它的微妙真是不可思議,而悟道的快樂又真是無法言說。
  小故事:
  佛祖傳"法"
  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傳法,沒有說話,衹是手裏拈了一朵花,此時大衆默然寂靜,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這時衹有大弟子迦葉破顔微笑,衹有他悟到了。佛祖於是把"法"傳給了迦葉。
  第二句"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從"道"的內涵說的,"道"是"無-無名","道"又是"有-有名"。"無-無名"和"有-有名"都是"道"的內涵,但"無"是第一位的,是第一階段,是"始";"有"是第二位的,是第二階段,是"母"。無中生有,有從無中生。什麽是"始"?什麽是"母"?我們註意看一看老子的用字,老子在說明"道"的時候用了很多帶女字旁的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