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移居臺灣的九大師 》
第11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10)
師永剛 Shi Yonggang
11月18日,在長女遺憾缺席下,梁實秋安葬於臺北郊區的北海墓園。第二年,梁文薔與兄姊商量後,將一件父親的舊上衣、染有母親血跡的紙巾、一縷父親留了多年的母親的頭髮以及一張父母合照,端端正正埋入槐園,並換上父母合葬的墓碑。
梁文茜抱憾回到北京,但此事引起臺灣社會廣大反應,立法委員趙少康批評政府鴕鳥心態,違背法律本質與正義,應對大陸居民奔喪問題審慎考量。一年後,梁實秋忌日當天,臺灣政府終於公佈"大陸同胞來臺奔喪辦法"。
另一方面,1980年纔與分別三十一年父親重聚的梁文騏,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又在短短八年後送走父親,11月13日,梁文騏在報上發表《我所知道的父親》紀念文,文末提到,他父親是在"完全中斷輸氧的五分鐘裏"死亡的,引發梁實秋是否因為缺氧死亡的爭議。
中心診所主治醫師黃大為雖解釋,梁實秋是因為心肌梗塞合併心因性休剋,引起呼吸不暢,並非沒有給予充足氧氣,但韓菁清和梁文騏不能接受,嚮臺北地方法院控告中心診所涉嫌業務過失致死。
不過醫療官司談何容易,進入訴訟後,連當初支持他打官司的少數全程在場的證人丘彥明也打了退堂鼓,還是法官以將拘提警告纔出庭作證,這場訴訟自然勝算不高,半年後宣判,中心診所院長和醫師無罪。
"鐵肩擔道義、棘手寫文章"是梁實秋極愛的一句詩,前半生作為文學批評傢,乃至於時論傢,梁實秋無疑用身體履行了如斯理念。衹是到了臺灣後,梁實秋毅然拋開了宦途與文學批評的路嚮,將精力貫徹在翻譯與散文創作上,其中變革不可說是不大。
強調古典主義的清明,反對浪漫主義的衝動,以及質疑革命文學、普羅文學的局限性,是梁實秋在文學理論上的重要主張,乃至於參與各項論戰時的立論依據。他的故去,也因此被臺灣文壇視為"一個時代的結束"。
在文學創作上,梁實秋多次提倡白話文也必需用字簡潔,避免夾纏不清,為了剋服這些不足,還是必需到唐宋八大傢等這些"古書裏去討教訓",也就是酌取文言之長,摒棄西化之短,至於翻譯,仍需一掃硬譯的弊病;由文學角度推敲杜詩的用詞、達情,則是梁實秋終其一生的"享受"。
但是從梁實秋早年的文學傾嚮,乃至於晚年轟轟烈烈的戀愛記錄來看,他在本性上卻又是個熱情奔放如火、我行我素的知識分子,長年寄情文藝,強調簡約剋製,恐怕還是因為長期以來內外各種因素對他個人的製約,纔使得梁實秋的本性與行為上出現如許的割離;梁實秋晚年在大批散文中展現的雋永與幽默,或許纔是他觀遍人生後,自然而然的發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1949年後的背影 | 第2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1) | 第3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2) | 第4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3) | 第5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4) | 第6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5) | 第7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6) | 第8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7) | 第9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8) | 第10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9) | 第11節:梁實秋: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幹將(10) | 第12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1) | 第13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2) | 第14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3) | 第15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4) | 第16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5) | 第17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6) | 第18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7) | 第19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8) | 第20節:錢穆: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9) | 第21節:羅傢倫: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1) | 第22節:羅傢倫: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2) | 第23節:羅傢倫: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3) | 第24節:羅傢倫: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