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老子的幫助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王蒙 Wang Meng

  智慧對於百姓,有時是殘酷的。魯迅的許多文字中表達過這種殘酷感: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遊魂,化為長蛇,口有毒牙。不以嚙人,自嚙其身,終以殞顛……
  (出自《野草·墓碣文》)
  我們知道了一個說法,叫做智慧的痛苦,我們現在又體會到了智慧的嚴峻與殘酷。
  真理有時候是嚴峻和帶幾分冷酷的。我們可以再舉一個更震動的例子:革命導師強調暴力革命的不可避免,這並不是因為導師本人的暴力傾嚮。導師本人並沒有嗜暴施暴的記錄,他衹是把帶有苦味兒的真理告訴人衆。明明見到了不仁、見到了暴力、見到了愚蠢,是告訴人們這是不仁這是暴力這是愚蠢才算得上仁慈呢,還是隱瞞這一切,用美麗的童謠與兒歌的虛擬,代替對於世界的觀察與思考纔算仁慈呢?
  仁與不仁,全在一心。
  有時候貌似不仁實為大仁,但是也要警惕以此為理由而公然否定一切的仁愛、愛心。作為世界觀,仁是不夠用的。作為人際關係倫理關係例如中國人講的五倫,當然沒有愛心不成。
  當然,老子的結論與魯迅與革命導師根本不同,他的結論要消極得多,他的結論對於自強不息的積極有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補充;對於急性病、浮躁與唯意志論,對於假大空與誇誇其談,則是一個必要的矯治;對於一個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全部,卻遠不夠用。
  這樣的假定根本不存在:我衹讀過《老子》一本書,衹寫過《關於老子的手下》這一本書。或者是讀者衹可能讀這樣一本書。所有關於衹有一本書或衹讀這一本書的設想,從而引起的擔憂、反感、辯駁的衝動,都是無的放矢。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討論。此前,老子一直講的是道,這一處講到了天地,大道比天地抽象也籠統得多。天地,是道的硬件,我想是這樣。天地是硬件,纔要強調它的非意志非仁愛性,它的生活性,它的自然性。老子的道有兩方面的含義,從硬件上說是自然,是天地,是惚恍與混沌;從軟件上說是道理,是法則,是規律,是程序,是定義,是本質與概念之神、概念之王。同時,二者都意味着無限大,都具有想象性、模糊性、似或性。
  這裏還有一個大問題,芻狗的含義重心何在?臺灣友人、老子研究專傢陳鼓應教授,將之解釋為令萬物自生自長。這太溫柔了,這顯然是陳老師的仁厚慈祥之心投射到了老子身上與書上。竊以為,芻狗的核心意義是它們的毀滅或被毀滅的結局。萬物都存在着生、起、壞、滅,最後是滅。百姓的個體,最後也是死亡,是壞滅。中國少有哲學家如此鄭重而又無情(即不仁)地討論毀滅的問題。
  然而,毀滅或壞滅,存在於時時刻刻,每分每秒。它與生成,與生命、生起,永遠緊密相連。沒有生命就不會有毀滅,反過來說,沒有壞滅也就無所謂生命。如果你的存在衹有永生、衹有萬壽無疆一種狀態而沒有死亡的結局,那麽你的生又有什麽比照、證明、彰顯與意義呢?沒有人死,哪兒來的人生?永生者,活了一萬年和沒有活過一天有什麽區別?一歲與百萬歲有什麽區別?幸福與不幸又有什麽區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華夏出版社
前言:老子的幫助第一章 衆妙之門(1)第一章 衆妙之門(2)第二章 知美即惡(1)
第二章 知美即惡(2)第三章 虛心實腹第四章 和光同塵(1)第四章 和光同塵(2)
第五章 天地不仁(1)第五章 天地不仁(2)第五章 天地不仁(3)第五章 天地不仁(4)
第六章 𠔌神玄牝第七章 無私成私第八章 上善若水第九章 功遂身退(1)
第九章 功遂身退(2)第十章 如嬰兒乎(1)第十章 如嬰兒乎(2)第十章 如嬰兒乎(3)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2)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第十三章 寵辱無驚(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