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11節:讀書與人生(2)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態。還有很著名的話劇《千萬不要忘記》,那是根據毛主席的那段語錄創作出來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階級鬥爭體現在家庭中,是什麽樣的狀態呢?我想那是很可怕的關係。如果我們連家庭都不能和睦的話,一個國傢怎麽能和睦?即使家庭中真的有我們的敵人,偉大的無産階級也可以用家庭的溫情把他變成我們的朋友,是不是?還非得在家庭中進行尖銳的鬥爭麽?幸好那準階級敵人不是主人公的母親,而是主人公的丈母娘,無也就是丈母娘在解放前開過小鋪子,做過小販,然後告訴他,你不必那麽自覺地加班,因為加班是不給工資的。回到傢裏來做一些自己的活計不好嗎?丈母娘給他買了一件148 元的嘩嘰上衣。我覺得我們偉大的無産階級應該有相當多的智慧,哪怕這是一個了不得的事件,我們也會把它化解。但
是如果把這也詮釋為“鬥爭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親人關係中”,那這樣的一種文化理念到了“文革”十年,就變成了:我們在看樣板戲時,凡是裏面出現女主人公,她們沒有家庭,沒有丈夫。《海港》中方海珍有丈夫嗎?甚至也沒有傢。我們不知道她的傢什麽樣。我們衹知道她住在碼頭的黨支部書記的小辦公室裏。我們衹知道她好像是光榮軍屬。她有兒女嗎?有父母嗎?有公婆嗎?一切都沒有。幾乎就是黨在試管裏培養出來的。那《竜江頌》裏的女主人公有丈夫嗎?也沒有。也是傢裏要挂一個“光榮軍屬”。還有《杜鵑山》,本來男主人公和黨代表之間是有一種情感關係的,但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情感關係刪除得幹幹淨淨。然後衹剩下一個爭取和被爭取的階級的關係。正因為這樣的情況下,“文革”時我們已經完全沒有書可讀了。周總理這時纔在國傢會議上提出“孩子們要讀書啊”,給他們讀點什麽有意思的文學的書?但是在當時連蘇聯的書我們也全部銷毀了。那我們還是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再重印一遍吧。這之前,我們的文化其實早已萎縮了。那時周總理是那麽關心文化,對電影工作者提出要求,說:“我們能不能拍一兩部不那麽中國特色的電影?我們也要和外國有電影方面的交流啊!”正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纔拍出了《五朵金花》,然後拍出了《達吉和她的父親》。
《達吉和她的父親》是那麽好的一部電影,我們的革命者在長徵的路上遺留下了革命的後代,被彝族老人收養了,革命成功後,新中國建立,生身父親回去找到女兒,這時女孩長大了,要作出留下或者隨走的選擇。在今天看來,這樣的電影放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傢都根本不成為問題。但是它出來沒多久就受到批判。這個批判,假使我不能從這部電影或者說這個文學本身來提出質疑,我至少可以對作者提出:你有精力,你有時間,你為什麽不寫一部表現階級鬥爭的作品,而去寫一部販賣資産階級人性的作品!那二十七年之後是什麽樣子?那時我已經從復旦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我們文化部在寬街那裏有一個招待所,我有時要奉命去招待所裏去見某某人。那都是我少年時候心中特別尊崇的電影編劇、作傢。他們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集中到文化部招待所裏,等着平反,等着“落實”這樣那樣人所應有的起碼的權力。他們還期待着是不是有什麽創作任務。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文學家、戲劇傢、電影編劇,“獲得第二次解放”的感覺是最真實的。因為我能體會到那個感覺。常常是大傢一談起對我們文化的使命都是熱淚盈眶,大傢都準備做事。但真的做起來是特別理性的,要小心翼翼,謹小慎微,要試探。要一點一點放開自己的創作手腳。真是依然地如履薄冰!如果我們表現“文革”中的極“左”的問題時,那個代表極“左”的人物可以表現到什麽級別?村黨支部書記行不行?最初是不行的。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黨的代表。然後一點點突破。人們甚至可以通過電話傳達說,我們現在可以表現到村黨支部書記了。又打電話說,某某寫到了一個極“左”的人物,已經是處級幹部了。這十年就是這樣,大傢想做一種對於中國文化的反思工作。這種反思也無非就是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上。但它是非常艱難的,可能會被指斥為“精神污染”。這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今天我覺得可能有些確實是污染,但是那時候的文化總體上是莊重嚴肅的,但似乎越嚴肅的作品越具有“污染性”。那時候作傢也不把自己的力量放在用俗惡的愛情去污染我們可愛的大衆。那時候作品還探討一些思想。當然,那時候我們的文化忽略了兒童少年。對於我們的國傢終於有機會來傳播一下人文的思想,儘管是功虧一簣,但是我們忽略了新一代青少年成長起來了,他們有閱讀的渴望,他們的渴望是有特徵的,必須是直接反映他們青少年的青春期成長現狀。我這一代作傢很少提供過這種文學。他們是間接地從我們作品裏面得到滿足。正如我們間接地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看保爾和鼕妮婭的愛情一樣。我們沒有做好,我們顧此失彼,覺得那事可以以後再做。我們要先把反思做好。儘管在反思過程中也不斷有人重新翻身落馬,但是在這過程中瓊瑤來了,她給了我們青年人我們所不曾給予的那部分閱讀種類。再接着香港臺灣的歌麯也都來了,接着是商業化,到現在我們已看得很分明,我們的文化在娛樂性上和西方的文化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的。我們也在高興,“彼樂也,吾亦樂也,天下同樂”。但是仔細看,是不同的。不同就在於人傢的青少年的腳下有一塊人傢的先人們幾代文化人,用二百多年時間錘煉出來的一塊人文主義的文化基石。在這個基石上,他們可以盡情搖滾,可以唱流行歌麯。當娛樂之聲停止的時候,他們又知道他們是站在一塊人文主義的基石上。而我們的基石是什麽呢?它在哪裏呢?我們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今天誰又來想到我們要同心協力來做這樣的事呢?這也就是我特別強調人文主義的閱讀和寫作的前提。可能你們的鬍老師正是聽了我在評委之間的這段發言,他就希望我到清華來講一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 | 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 | 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 | 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 | 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 | 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 | 第10節:讀書與人生(1) | 第11節:讀書與人生(2) | 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 | 第14節:讀書與人生(5) | 第15節:讀書與人生(6) | 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 | 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 | 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 | 第20節:關於說話 |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 | 第22節:讀書與人生(1) | 第23節:讀書與人生(2) | 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