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嶽南 Yue Na

  縱觀商的歷史,自契到湯凡14代,從湯滅夏到紂凡17代30王(湯子太丁早死,不計在內)。總積年有496年、629年等不同的說法。其世係為: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宣告了商王朝的滅亡和周王朝的建立,周武王自此成為天下的共主。
  周武王之後,繼位的分別是成王和康王,在這兩個王執政的四十多年間,人民休養生息,社會安寧,天下太平。史載成康之世刑措四十年不用,其國勢達到了整個周王朝的全盛時期。可惜好景不長,繼短暫的成康盛世之後,周王朝日漸衰落。又經過幾代,到周厲王時,各種矛盾日益尖銳,國傢到了崩潰的邊緣,而當政的周厲王又偏偏是一位極度專製的君主,除暴虐、驕橫之外,還特別喜歡重用姦佞小人掌管朝政,搞得朝野內外烏煙瘴氣,天下民衆痛苦不堪。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民衆衹好集合起來舉行武裝暴動,周厲王一看這陣勢,知道頽局難輓,在性命堪憂的情形中,衹好棄卻豪華的宮殿和成群的美女,於混亂中偷渡黃河逃走,自是撿得了一條性命。此次暴動堪稱是古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國人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武裝的偉大壯舉。由於厲王的出逃,使得周國無君,天下無主。當政治形勢稍趨緩和後,在諸侯的推舉下,由召公、周公二相共同代行周厲王的職權,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共和”政治,而召、周二公行政的始年稱為“共和元年”。——正是從這一年起,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紀年,若以公元紀年計算,這一年為公元前841年。
  周厲王出逃後,一去不復返,這個以國人為基礎,由公卿執政的無君之邦,無王之天下,在經歷了14個春秋之後,隨着厲王在彘的死亡和其太子靜(宣王)的繼位而宣告結束。
  由於宣王自小就歷經艱苦磨難,即位之後,認真聽取召公和衆公卿的建議,努力治理政事,一時頗有中興氣象。令人扼腕的是,當周王朝的歷史到宣王一代,外患實在太多太大,西北有強勁的戎部族侵擾,東南有夷族劫掠,南面有楚部落的進逼,雖然在召公和宣王的努力下,最終把諸夷一一平定,但周王朝的國力也大大衰弱,一蹶不振了。
  宣王之後,繼位的是中國歷史上頗為著名的幽王,這位幽王之所以著名,不是像他的祖輩如文王、武王那樣有治國平天下的才幹和業績,而是他的暴虐、淫亂和荒唐之舉,久傳不衰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便是他的“傑作”。本來當幽王即位之時,周王室已是千瘡百孔,危機四伏,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不斷襲來,周王室大廈即將傾塌。但這位幽王似乎並不把這兇兆險境放在心上,一味地走雞溜狗,尋歡作樂,尤其在得到了一個叫褒姒的女人之後,更是驕淫無恥,荒誕暴戾。當他一意孤行地廢去申後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之時,激怒了申後的父親申侯,這位申侯憑藉自己的人脈和實力,一氣之下約集了鄫國與犬戎等部落,聯合發兵攻周。氣數已盡的周王室力不能敵,鎬京城陷,幽王在敗逃中被殺死,西周宣告滅亡。
  幽王死後,鑒於鎬京在戰火中化為瓦礫灰燼,無法再作為都城,申侯便在自己的國土上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21年後,周平王在晉文侯的幫助下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並以周公早年所建的東都洛邑為京畿之地號令天下,後人始稱東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即魯隱公元年,相傳這一年孔子始作魯國史《春秋》,從此歷史進人了春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周王室雖然還有天下共主的名分,但政治重心卻漸漸轉移到列國霸主的身上,中國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急劇動蕩、頻繁變革、戰爭連綿的春秋戰國時代。西周的世係表為:
  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共和—宣王—幽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千年夢尋(1)序章 千年夢尋(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