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      朱幼棣 Zhu Youdi

  三門峽水庫的敗筆遠不止於此。
  讓我們溯黃河而上,走得更遠一些,去尋找和潼關、陝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這幾乎是無人不曉的王之煥的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歷史上的鸛雀樓建在蒲州城邊。一首詩,成就了一個著名詩人。一首詩,定格了一座名樓——這就是蒲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坐標。
  在上中學時,便知道橫貫山西的“同蒲鐵路”。同是大同,晉北的煤都——蒲就是黃河邊上的蒲州。但後來,出版的地圖上再也找不到蒲州了。
  蒲州城是怎樣被抹去的?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兩位日本學者寫的《山西古跡志》上的一段文字:
  “蒲州是山西省西南隅的黃河大轉彎處發展起來的城市,縣名永濟。所謂蒲州,是清代以前以此縣為中心統轄着鄰近五縣的府名。這裏南距黃河大轉彎處約二十公裏。在中條山脈北側,位於中條山脈所構成的盆地的西端。”
  “進入汾水流域,可以由此窺視平陽和太原。如果想要從北方進據中原,這裏也是必須首先要占據的要地。”
  “黃河和渭水文化是首先進入這裏再漸漸北上的。這裏被視為中國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有其道理的。傳說帝舜以前在這裏建都,堯也在這一帶活動過。帝舜燒造陶器的所謂‘陶器’和他從事耕作的歷山,也從很早以來被認為是在此地。”
  1940年,水野清一和日比野丈夫還是年輕的學者,隨侵華日軍穿過連天的風雪與戰火,在日軍刺刀的保護下竄至山西考察。1941年元旦那天,抵達蒲州,在枯草叢中隔河窺望了風陵渡與潼關城。滾滾的黃浪永遠令這兩個日本人畏懼。這片焦黃、廣阔土地上的村鎮、城市和人民是永遠不能徵服的。
  這兩個日本人當年肯定還有其他目的,就是為侵略戰爭服務。這從他們對蒲州的戰略軍事定位就可以看出。
  但值得尊敬的是,戰敗後,他們一直沒有中斷對帶回的大量資料的研究。考察山西17年後,即1956年,《山西古跡志》在日本文部省的資助下在日本出版。
  他們為什麽能“脫胎”成為名副其實的學者?是執著於中國河東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古跡和文化,以及對它的反省與回望?
  今天,讀着這兩個日本人寫下的文字,我還是深深地、沉重地感慨。《山西古跡志》在日本出版的時候,當時正值三門峽水庫進入决策階段,紅筆圈入了潼關、蒲州、朝邑、陝州等沿黃古城。次年4月,三門峽水庫正式動工。現在,我尋找與千年古城相關的資料時,還不得不買來這本書。
  寫到這裏,真是百感交集。
  盛夏,汽車在河東的原野上疾馳。永濟縣是以普救寺、《西廂記》、張生、崔鶯鶯與紅娘聞名的地方。普救寺在導遊的小册子中被稱為“愛情聖地”。此外,還有近年來重建的鸛雀樓。
  普救寺、鸛雀樓、蒲津渡和蒲州古城的地理方位,在我的心中早已記得嫻熟。當公路邊掠過幾個大土墩和一大片水灣時。我的眼前頓時一亮,連喊:“停!停!”
  我下車大步奔去,果然是蒲州古城址。那一大片水窪即護城河。照相、觀察和記錄,城墻的夯土、高度與寬度。我找到了立在此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蒲州故城”的石碑。
  我總覺得一個人的興趣、關註、知識和執著,與職業和所學的專業無關。今天的我是一個政府官員,不再是技術員和記者,奔波數千裏,就是為了求證一段今人毫不感興趣的真實嗎?
  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寫出來。
  蒲州城始建於元魏時期。春秋時屬魏,其城瀕臨黃河,“控據束水,山川會要”,西衛京師,東保三晉,歷代為兵傢必爭。唐代與古都西安、洛陽齊名。唐朝的行政建製中,府是一個特別的概念,即中央直轄政區。唐開元元年,升首都雍州,即今天的西安為京兆府、東都洛陽為河南府。唐開元九年(721年)升河蒲州置河中府。兩年後,即開元十一年,升並州置太原府。至此,唐代形成了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太原)和中都(蒲州)的格局,直至安史之亂以後。蒲州的地位極其重要,首任府尹薑師度由皇上直接任命。著名政治傢和書法傢顔真卿安史之亂後也曾任蒲州太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為了前瞻的回顧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