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莊子的話裏總是絶望與希望並存。開頭那句"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中的"其年壯",表示衛君還很年輕,換句話說,這樣殘暴的統治還要持續很長很長時間;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年壯"同樣可以表示這個衛君還很年輕,如果想改過自省,一切還來得及。
  很多人認為《莊子》衹給一些精英分子帶來好處。其實不是這樣的。閱讀者不同,受益也不同。其實讀《莊子》最大的受益群體恰恰是那些最平凡的普通大衆。就拿《人間世》而言,一個小知識分子讀完,也許懂得的衹是要善待自己,如此而已;若是一個明智有心的執政者看完,就絶不是那麽簡單了,他看到的是造福,是福澤民衆。
  第五講 平常心是大智慧 --《莊子o內篇o德充符》解讀
  兀者王駘、申徒嘉、叔山無趾、哀駘它,這些人或身體殘疾或長相醜陋,世人連看都不看他們一眼,竟一一成為莊子譬喻說理的"獵物"。
  魯國有個曾經遭受刑罰被砍掉一隻腳的人,名叫王駘。與《養生主》裏右師大不同的是,王駘的雙腳本是健全的,缺腳是後天被砍成的。這個人站着不能給人教誨,坐而不能論道,但嚮他請教的人卻很多,那些人原本空虛無為地前往,卻滿載而歸。就追隨者而言,他竟然能與孔子的平分秋色,其人數各占魯國一半。
  孔子說:"王駘是聖人,我自己都感覺落後於他,我要嚮他學習,不僅讓魯國的人都請教他,我還要讓全天下的人都去求教於他。"
  對於一個受過刑罰的瘸子,也許有人會問,至於這般勞師動衆嗎?莊子卻給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回答得理直氣壯、擲地有聲!按照莊子的本意,世人都應學取王駘的平常心,這是一個大智慧。
  世界萬物,你我之間,本身界限是很清晰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好比在一個軀體裏,肝和膽本是概念不同的兩個器官。而當它們和其他器官一起構成整個係統、為維持人的生命兢兢業業地運作時,它們又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目標。
  王駘的平常心教會人們如何面對失去,當身體與自然萬物合成一體時,你丟了衹腳跟丟了一小片土地沒有區別。這是莊子呼籲世人學取王駘內心的第一個理由。另一個理由是,衹有和王駘這樣的人在一起,你的人格才能提高。
  人格魅力是能被互相感染的。持續流動的河水多情而憂傷,這樣的水面是無法映出你的樣貌的。衹有在深情而平靜的湖面上,你才能看清自己。同樣,衹有接近內心平和的人,才能孕育出自身平和的人格。
  談及世人,大部分人還是可教的,但米養百種人,也有些人對此不屑一顧,例如子産。而遇到子産的申徒嘉,則被莊子作為取譬的二號對象。
  申徒嘉遭到子産的惡意挑釁。想到自己和一個跛子同拜伯昏無人為師,子産心裏不平衡,於是挑起了戰火。他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還是你先出去?如果我先出去,那你就留下;如果你先出去,那我就留下。"明明活在同一世界,子産人為地把兩人的空間壓縮成一座獨木橋。
  到了第二天,子産和申徒嘉又同在一個屋子裏、同在一條席子上坐着。子産又對申徒嘉說:"若我先出去你就留下,若你先出去則我就留下。現在我將出去,你是留下還是不留下呢?你見了我這執掌政務的大官卻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一樣嗎?" 面對子産的咄咄逼人,申徒嘉先是忍耐,他忍耐的不是對子産的憤怒,而是對無知者的取笑;後來他終於忍無可忍了,用溫和的語氣說出了他的"幸運"。
  申徒嘉說:"我曾經是不幸的,無辜被人砍了衹腳。也許,我受過的刑罰應該讓我反省。對於判了刑的人,如果你自己陳述或辯解自己的過錯,那你會認為自己是不該受罰的。對於沒判刑的人,如果你不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也會覺得自己不該受刑。判與不判衹是外界的安排,而你反思不反思則是內心的懲戒。對於命運,我們往往是無能為力的;就好比把你放在靶心的紅點上,面對神射手後羿的利箭,你居然沒被射中,這就是命。以前那些身體完整的人笑話我,我會很憤怒,但自從跟隨伯昏無人先生一起生活後,我不再憤怒了。我跟隨先生十九年了,但先生從不曾把我當成一個斷了腳的人看待。我和你真心相對,以道相交,而你卻因為我的缺陷而歧視排斥我,這樣做對嗎?" 這樣一來,我們對申徒嘉的不幸與萬幸就很明瞭瞭。不幸是因為他被判罰,身體殘缺,並受到子産排斥;萬幸則是因為受到伯昏無人先生的包容與關愛,他獲得了尊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