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大小眼看美國 》
第11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3)
陳強 Chen Jiang
在印第安納州留學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給我講過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次,他開着二手車出外旅遊,在鄉間公路上拋錨了。正當他左右為難時,有一位美國農民正好路過,他請對方幫忙看看車子是啥毛病。對方查看後說是發動機壞了,一時修不好,便回頭開了輛工具車來,把中國博士的破車拖回傢,並讓博士在傢裏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他請朋友來把車修好了,卻不收中國博士一分錢。
我還聽在密蘇裏大學當博士後的譚先生說過這麽一件事:有個美國人,住傢周圍有大片空地,此人就在網上發帖,說他準備了農具、肥料,願意把他傢的庭院騰出來讓有興趣者來種菜,誰種誰收穫。於是,來自湖北農村的譚先生就和太太、兒子利用業餘時間上那兒自娛自樂去了,不僅自己有菜吃,有時還分點給我們傢。當地的報紙還報道說,由13戶美國人傢組成的一個社區花園聯盟,專門把在自己院子裏種的蔬菜,集中起來運到食物銀行,或送給需要食物的窮人。該聯盟一位患有肺癌的女士說:"我從施捨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病也好了許多。"
我認識一位能說些漢語的美國基督徒,曾經兩次帶着傢人到中國西南的麻風村,給麻風病人送上食物、生活用品,並給病人洗腳。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麻風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以致連親人都不願意接近病人,而一傢子美國人居然跑到中國農村給麻風病人提供貼身服務。我好奇地問他:"你不怕被傳染嗎?"他笑了笑說:"其實麻風病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註意點就好了。"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朋友,在我們全家回國的時候,主動開車送我們到一百多英裏外的機場,卻連油費也不收。
在美國,志願服務已經深入人心,蔚然成風。不僅退休後的老年人願意為社會貢獻餘熱,年輕人也一樣樂於當義工。當地有幾個志願服務的網站,服務的內容多半是不需要專業技能的,比如大掃除、巡視公園、看護苗圃、陪癌癥病人聊天等等,有興趣者可以上網填寫個人資料,選擇你能提供的服務和時間。據報道,我所在的哥倫比亞市去年共有55人獲得政府頒發的"志願者服務奬",其中獲得金奬的一位老人提供志願服務的時間纍计在500小時以上。
在許多美國人看來,當義工不僅僅是為社區、為他人提供服務,同時也是和別人交朋友,嚮他人學習,積纍個人經歷的好機會。美國社會還把志願服務當作衡量個人素質的重要部分,大學在錄取新生時,不是衹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也要看他參加過哪些志願服務。
我覺得,大多數美國人樂於做好事,首先和他們信仰基督教有關。因為他們所信奉的耶穌基督是捨己為人的象徵--愛人愛物、推己及人,耶穌基督聲稱全人類不分種族、膚色、性別,都是一傢人,要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因此真正的基督徒是有博愛情懷的,這點和咱們一些衹愛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國人比起來,確實顯得更不自私。其次,美國是個移民社會,人們沒有那麽多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以依賴,有事衹能求助於社區或陌生的人,所以彼此之間的互助也就成了一種需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再是一種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我相信,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進城農民將逐漸擺脫小農經濟時代的親戚圈,更多的依靠來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之間的互助,人們終將意識到"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越來越多的"雷鋒"必將出現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 第2節:自序(1) | 第3節:自序(2) | 第4節:自序(3) | 第5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1) | 第6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2) | 第7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3) | 第8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4) | 第9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1) | 第10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2) | 第11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3) | 第12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1) | 第13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2) | 第14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1) | 第15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2) | 第16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1) | 第17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2) | 第18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3) | 第19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1) | 第20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2) | 第21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3) | 第22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1) | 第23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2) | 第24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