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性生活 》 水洗的欲望:中國式情愛心理 》
第11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0)
孔維民 Kong Weimin
顯然《神女賦》重點不是具體描繪美女的形態特徵,而主要是通過誇飾神女身體麯綫、服飾舉止、神態氣質之美來使人意會美人之美。秦漢以後,禮法對於浪漫愛情的壓製愈益沉重起來,自秦始皇首倡"貞潔"以後,到漢代已經形成了褒奬貞潔烈女的制度,漢朝的劉嚮就寫了一部《列女傳》,其中的《貞順篇》和《節義篇》是講貞節的,企圖以禮法來裁定女子生活的標準。另一個班昭,作《女戒》,將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夫為妻綱等觀念係統地整理、編纂,主張:"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違,天固不可離也。"這以後的魏晉、隋唐、南北朝時期雖然禮法的壓製廢弛了許多,但是,不過玩世不恭,縱情聲色,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思想同樣與浪漫是南轅北轍的。
宋、明以後,壓抑的情勢急轉直下,當時的學者痛駡過去的"髒唐爛漢",程朱理學大興其道,二程,朱熹堅决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當時就有人問二程:"何以窒其欲?"答曰:"思而已矣,學莫貴於思,唯思為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直道也。"
朱熹的滅欲主張與二程大抵一致,主要有兩條,一是"敬":他解釋"小心謹慎便是敬"。主張外貌上"整齊嚴肅"、笑不露齒這些招恐怕都是那時候搗騰出來的,或者笑的時候偏不笑,捂着嘴巴假裝牙疼也都是那時候發明的;二是"學",主張天天鑽研書本,每人都當書蟲,這樣就沒有工夫想自己的橫心事了。
當時的陳亮反對朱熹的觀點,他認為如果人人都聽朱熹(主席)的,肯定要把人搞得"槁木死灰"一般,因此他主張嚮荀子回歸,所以提出"生而有欲"的合理性。他認為由欲望而導致的競爭是很好的事情,有欲望就要去競爭。但是他主張要"節導欲望",提出了非常有意義的"分、辨"之說。所謂的"分",就是要區分哪些情欲是分內的,是應該滿足的,哪些是屬於非分之想,沒有必要去滿足。所謂的"辨",就是指辨別,主要是辨別滿足情欲的"可否難易",要量力而行,切勿貿然去行事,以免灰頭土臉碰一鼻子灰。
到了清朝,男女之防成為道德準則的核心,康熙年間還有一個叫藍鼎元的人寫了一部《女學》流傳甚廣,提出:"男女之防,人獸之關,最宜區重,不可紊也。女子守身當兢兢業業,如將軍守城。稍有一毫疏失,則不得生,故曰,無不敬也,敬身為大焉。別嫌明微,必防其漸,正本清源,必慎其始。可貧可賤,可死可亡,而身不可辱。"
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傳統文化對於性的規定是"發乎情,止乎禮",但是改革開放,使得人們的性觀念越來越西化越來越開放。有人甚至提出:當代中國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拿性開玩笑,另一方面貞節的牌坊也很受人推崇,故有重縫處女膜的手術。一個脫口秀節目,一位男生說他談了3年戀愛了,他23歲,他還是處男。全場熱烈掌聲。另外一方面,大小城市隨處可買,小孩子公然坐在性用品商店寫作業,想來傢長是漠然視之了。中國人現在對性無所畏懼了。"小姐"之多,包二奶現象之廣泛,成為新的社會現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 | 第3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2) | 第4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3) | 第5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4) | 第6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5) | 第7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6) | 第8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7) | 第9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8) | 第10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9) | 第11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0) | 第12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1) | 第13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2) | 第14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3) | 第15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4) | 第16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5) | 第17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6) | 第18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7) | 第19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8) | 第20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9) | 第21節:女性法則(1) | 第22節:女性法則(2) | 第23節:女性法則(3) | 第24節:中國式情愛中的女人法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