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性生活 》 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 》
第11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0)
孔维民 Kong Weimin
显然《神女赋》重点不是具体描绘美女的形态特征,而主要是通过夸饰神女身体曲线、服饰举止、神态气质之美来使人意会美人之美。秦汉以后,礼法对于浪漫爱情的压制愈益沉重起来,自秦始皇首倡"贞洁"以后,到汉代已经形成了褒奖贞洁烈女的制度,汉朝的刘向就写了一部《列女传》,其中的《贞顺篇》和《节义篇》是讲贞节的,企图以礼法来裁定女子生活的标准。另一个班昭,作《女戒》,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观念系统地整理、编纂,主张:"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天固不可离也。"这以后的魏晋、隋唐、南北朝时期虽然礼法的压制废弛了许多,但是,不过玩世不恭,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思想同样与浪漫是南辕北辙的。
宋、明以后,压抑的情势急转直下,当时的学者痛骂过去的"脏唐烂汉",程朱理学大兴其道,二程,朱熹坚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当时就有人问二程:"何以窒其欲?"答曰:"思而已矣,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直道也。"
朱熹的灭欲主张与二程大抵一致,主要有两条,一是"敬":他解释"小心谨慎便是敬"。主张外貌上"整齐严肃"、笑不露齿这些招恐怕都是那时候捣腾出来的,或者笑的时候偏不笑,捂着嘴巴假装牙疼也都是那时候发明的;二是"学",主张天天钻研书本,每人都当书虫,这样就没有工夫想自己的横心事了。
当时的陈亮反对朱熹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人人都听朱熹(主席)的,肯定要把人搞得"槁木死灰"一般,因此他主张向荀子回归,所以提出"生而有欲"的合理性。他认为由欲望而导致的竞争是很好的事情,有欲望就要去竞争。但是他主张要"节导欲望",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分、辨"之说。所谓的"分",就是要区分哪些情欲是分内的,是应该满足的,哪些是属于非分之想,没有必要去满足。所谓的"辨",就是指辨别,主要是辨别满足情欲的"可否难易",要量力而行,切勿贸然去行事,以免灰头土脸碰一鼻子灰。
到了清朝,男女之防成为道德准则的核心,康熙年间还有一个叫蓝鼎元的人写了一部《女学》流传甚广,提出:"男女之防,人兽之关,最宜区重,不可紊也。女子守身当兢兢业业,如将军守城。稍有一毫疏失,则不得生,故曰,无不敬也,敬身为大焉。别嫌明微,必防其渐,正本清源,必慎其始。可贫可贱,可死可亡,而身不可辱。"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传统文化对于性的规定是"发乎情,止乎礼",但是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性观念越来越西化越来越开放。有人甚至提出:当代中国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拿性开玩笑,另一方面贞节的牌坊也很受人推崇,故有重缝处女膜的手术。一个脱口秀节目,一位男生说他谈了3年恋爱了,他23岁,他还是处男。全场热烈掌声。另外一方面,大小城市随处可买,小孩子公然坐在性用品商店写作业,想来家长是漠然视之了。中国人现在对性无所畏惧了。"小姐"之多,包二奶现象之广泛,成为新的社会现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言 | 第2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 | 第3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2) | 第4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3) | 第5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4) | 第6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5) | 第7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6) | 第8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7) | 第9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8) | 第10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9) | 第11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0) | 第12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1) | 第13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2) | 第14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3) | 第15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4) | 第16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5) | 第17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6) | 第18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7) | 第19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8) | 第20节:浪漫、性与中国文化(19) | 第21节:女性法则(1) | 第22节:女性法则(2) | 第23节:女性法则(3) | 第24节:中国式情爱中的女人法则(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