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奼紫嫣紅牡丹亭   》 現代劇場的古典精神      白先勇 Bai Xianyong

  昆麯數百年來經過無數文學家、音樂傢以及表演者案頭場上試驗磨合,已經提煉出一套精確嚴謹舞臺表演美學,以抽象、寫意、抒情、詩化為其特色,結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發展成一種極為豐富成熟而又婉轉優雅戲麯。如何把這項有着濃厚美學底藴古典戲麯搬上現代舞臺,而不傷害到其細緻精巧表演風格,實在是一大挑戰。
  二十一世紀觀衆審美觀,畢竟迥異於明清時代,這次製作青春版《牡丹亭》,我們一方面盡量保持昆麯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美學傳統,但我們也適當利用現代劇場種種概念,來襯托這項古典劇種,使其既適應現代觀衆視覺要求,亦遵從昆麯古典精神。我們集合了臺灣一流創意設計傢,共襄盛舉,一同投入這項浩大文化工程:王童(美術總監、服裝設計)、林剋華(舞臺、燈光設計)、吳素君(舞蹈指導)、董陽孜(書法藝術)。連劇中杜麗娘那幅寫真,我也邀請畫傢朋友奚淞繪製了一幅粉彩美人圖,在舞臺上亮相。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可以說是集合了許多文化人智慧結果。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由“蘇州昆劇院”演員擔綱,也具有特殊意義。蘇州是千年古都,有悠久文化傳統,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扮演着“江南文化”重鎮,文風鼎盛,人才薈萃。明清時期,一度是全國昆麯中心,昆麯發軔於蘇州鄰近同屬於吳語係昆山絶非偶然,吳儂軟語,也就决定了昆麯委婉綺麗風格。柳暗花明、麯徑通幽蘇州園林藝術,巧奪天工、色彩精豔蘇州刺綉,吳門四大傢清麗淡雅畫風,其實與昆麯都屬於同一文化傳統,也都是“江南文化”精髓。
  近年來,蘇州市有意恢復昆麯過去在蘇州輝煌歷史,將蘇州重新建立成為昆麯中心。由蘇州子弟同心協力演出青春版《牡丹亭》這出三天連臺大戲,將很可能成為蘇州復興昆麯前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時代與文化變遷湯顯祖人生的啓示《牡丹亭》文化啓示
“夢中之愛”亦奇亦真情與理的悲劇性衝突追尋真愛的戲劇張力“牡丹亭意象”乃傑出創造
從五十五折到二十七折古老劇種的青春傳承現代劇場的古典精神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産
捕捉愛情神話春影(1)捕捉愛情神話春影(2)捕捉愛情神話春影(3)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