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皇傢醫事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
屈維英 Qu Weiying
三、詳審證候主次輕重。清宮太醫院運用活血化瘀之法,十分重視證候主次。例如:“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一日,劉彬、李世雋、趙正池、呂倫請得十五阿哥福晉脈息沉緩,係産後惡露未暢,以致身熱腹痛,今擬用生化湯調理:全當歸五錢,川芎一錢五分,桃仁八分,炙甘草五分,炮薑炭八分,麥芽生熟各四兩,引黃酒一小杯,午服一帖,煎湯代茶。”
此方屬於産後惡露未盡,氣血運行不暢,故以活血化瘀的生化湯加減化裁,至於運用麥芽者,旨在回乳。
又如: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七日,陳世官等“請得淳妃脈息浮大,係榮分有熱不淨,外受風涼,以致頭痛,咽痛,發熱身酸,擬用疏解調榮飲調理:川芎一錢,赤芍一錢五分,桃仁一錢五分,紫蘇葉一錢,柴鬍一錢,黃芩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連翹二錢,桔梗二錢,枳殼一錢五分,元參二錢,甘草五分生,引加藕節三個,早晚服。”據分析,此案亦有瘀血,但其身熱乃是外感風涼,故其治療則以疏解為主,活血化瘀為輔,聯合組方。可見,宮中對於活血化瘀法的運用,是十分重視證候主次的。
四、註重“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的理論。中醫理論認為,風為血之帥,“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也就是說,太醫院在采用活血化瘀的同時,十分註重養血益陰,以達血活風息之目的。據清宮醫案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即光緒帝去世的那年九月初五日,禦醫“施煥等請得皇上脈息左部弦長,右關弦滯,寸滑尺軟。腰脊兩邊中間酸跳痛甚。膝上腿胯木痛酸痛,睡熟醒來又覺較重,且周身牽強不靈,小腹兩邊亦痛……現病癥久不能俯腰,腎氣卻滯。……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應從血管以求法,謹擬上呈:當歸三錢,黃芪三錢泡酒炒,五靈芝六分飛過煅煙研,蒲黃四分,桃仁泥八分去皮搗,製乳沒六分,川牛膝一錢五分酒炒,秦艽五分,白芍藥二錢炒,羌活四分,香附子六分酒炒,甘草八分,引用幹地竜五分酒泡”。
服此方藥時,光緒帝病勢沉重,髒腑虧損,氣血失調。太醫施煥認定治當行血以驅風,采用養血活血之法,調補肝血,以防肝風內動,並佐少量驅風之品,以求血行風息。
從清宮醫案中可以看出,清代普遍采用的中醫活血化瘀法,在太醫院也得到廣泛應用,並積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用藥規律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單獨運用活血或養血之法。凡病情單純,或病人體格強壯,或瘀滯過盛者,則單以活血化瘀法治之,目的在於攻逐瘀滯,使瘀去而新生;
二是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其他方法。凡瘀血病人兼有氣滯、寒凝、熱結等其他證候者,抑或兼有髒腑失調者,太醫們常以活血化瘀為主,兼施理氣、溫陽、清熱,以及舒肝、和胃、理脾、溫腎、育陰等法;
三是活血化瘀與其他方法並重。凡病人血瘀之證明顯,並兼有其他突出癥狀,或需標本兼治時,太醫們常以活血化瘀與其他方法同用。此類方藥運用特點是,以暫時服用為多,一俟證候改善,便仍有側重;
四是以其他方法為主,輔以活血化瘀之法。其特點是,選用活血藥味少或劑量輕。
總之,清宮太醫院運用活血化瘀法十分靈活,皆以中醫的辨證施治為依據,立方用藥多有變化,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
太醫院在活血化瘀法的具體運用方面,常見的有八法:即祛風活血法,除濕活血法,清熱活血法,調氣活血法,溫陽活血法,育陰活血法,通竅活血法,通下活血法。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係統疾病的中科院院士陳可冀教授認為,清宮治瘀八法是太醫們長期臨床經驗的結晶,滲透着古代名老中醫的心血和智慧,其中不少方法至今仍在應用,特別是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療效卓著,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總結。
小貼士
最常應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藥方劑是清代著名醫傢王清任撰寫的《醫林改錯》記載的“補陽還五湯”。該方劑由當歸、川芎、赤芍、生黃芪、桃仁、紅花、地竜等七味中藥組成。該方是王清任的實踐驗方,至今臨床應用甚廣。方劑以黃芪補氣為主藥,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足才能推動血行、營養周身而加快新陳代謝。配合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行血,地竜祛瘀通經絡,共同成為補氣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方劑。年過半百以上的男女,為防衰老,每年在鼕季及春季均口服該方藥10~15付,可以延年益壽,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病,並能防治各種痹證及頸椎並腰腿骨關節炎,勸老年朋友均不妨一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皇傢醫事》目錄 | 作者自序(1) | 作者自序(2) | 作者自序(3) |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 | 帝王也需用猛藥(1) | 帝王也需用猛藥(2) | 醫療護理方法多(1) | 醫療護理方法多(2)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 | 藥材地道要講究 | 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 | 重視未病控病情(1) | 重視未病控病情(2) | 中醫治西人 | 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 | 臨終救命生脈散(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