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传   》 孩提时代的足迹(5)(图)      康尼·安·柯克 Connie Ann Kirk

  罗琳家也曾养过两只天竺鼠,可惜他们的寿命都不长,在屋外被狐狸偷吃了。罗琳还记得自己在后院发现它们时那血淋淋的样子。少年时代的她还养过热带鱼,养鱼依然还是她的一大爱好。罗琳的最后一只宠物是只叫雾的狗,她一直把它养到自己离开家去上大学。
  罗琳可能永远也不会养蜘蛛或其它诸如此类的动物。露比·波特记得罗琳害怕蜘蛛,因为自己的女儿维奇也怕。罗琳在《哈利·波特与密室》里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哈利和朋友罗恩对抗硕大、多毛、令人恐惧的蜘蛛。
  除了她们有的动物,罗琳和黛安娜一直想要只真正的兔子当宠物。和其他有创造力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常让自己相信自己已经有了。乔安娜·罗琳为黛安娜编了个故事。黛安娜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有点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一样。她遇到兔子一家给她喂草莓。乔安娜记得自己写第一个故事是在五六岁的时候,故事就叫“兔子”。说的是兔子得了麻疹,它的朋友们来看它,猪和狐狸也来了。其中一个朋友是只体格庞大的蜜蜂小姐。在这部早期的作品里,罗琳喜欢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素材。故事里的角色得了麻疹,她自己也得过。罗琳一直喜欢给角色起名字,诉说他们之间的友谊。她说她一直写兔子的系列书,所以很可能写系列书的打算早在她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就有了。罗琳声称她在文学上的第一次尝试是从理查德·斯卡瑞的故事书里得到灵感。那本书可能是1967年出版的《我是一只兔子》,那时,她才两岁。该书的主角是一只兔子,它和朋友在森林里度过春夏秋冬。这个为孩子们写的温柔的故事至今还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喜爱。
  罗琳喜欢听故事、读故事,玩耍的时候再给妹妹和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自然而然地她就要写故事了。罗琳一家不常看电视。快餐厅那时也很少,还没有遍布温特本尼的大街小巷。母亲安娜·罗琳是个烹饪好手,常和露比·波特去邻居沙利文的杂货店挑选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做晚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录像机和电脑还没有全面进入家庭。因此,读书还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娱乐工具,罗琳的想象力自然得以自由发展,再加上母亲的培养,罗琳很小便具有了很强的讲故事能力。
  她和妈妈一起读了许多英国作家伊妮德·布莱顿的书:《知名五人帮》和《诺弟》系列书。罗琳对这些书不像对理查德·斯卡瑞的书那么在意。和多数女孩子一样,她也曾有过迷恋“马”的时期,也许比别人还早一点过了这个阶段。因为,她有一本安娜·史威尔的《黑美人》和其它关于马的图画书。黑美人是匹漂亮的受到主人虐待的母马,一直不断地想寻找一个家。好几个主人一开始对黑美人表现得很友好,但是得到之后就不一样了。在这本书里,人们对马表现出的残忍让许多年青读者都感到痛苦。展现残酷的主题,挖掘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也成为罗琳创作的一大特点。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里,人们看到马尔福将巴克比克虐待至死的残酷事实。海格力图保护它却最终失败的痛苦与无助使人们又一次体味了《黑美人》中同样的困境。
  罗琳也和其他的女孩读者一样,也经历了《小妇人》阶段,这可能是她孩提时候读的最著名的美国小说。很可能她注意到自己和乔·马奇除了名字一样之外,还有相似之处,她承认至少有几个月在自己的想象中,自己和马奇有同样的个性。乔·马奇是个坚强的女性,是露易莎·梅·奥科特的小说《小妇人》中的主角。老大乔·马奇在四姐妹中领军人物的形象,可能是在四姐妹中表现出最有想象力和最有勇气的一个。在很多方面,乔·马奇是作者露易莎·梅·奥科特在小说中的化身。和奥科特一样,乔·马奇也想成为一名作家;和乔·马奇一样,罗琳也很快有了同样秘密的渴望。
  《小妇人》影响罗琳的另一个方面是书中女孩子们靠想象精心设计和表演的游戏,这些游戏在阁楼里表演时还有服装和剧本。当然,这些游戏可能使人想起罗琳曾自编自导的与妹妹黛安娜在尼克勒斯巷和波特家孩子一起表演过的故事。《小妇人》还着重描写了邻居家的男孩劳里和马奇一家的友谊。四姐妹和与祖父劳伦斯先生住一起的孤单的小男孩成了朋友。和哈利·波特与伙伴们一样,《小妇人》里的角色也经历青春少年之后,他们的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产生的变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九州出版社
前言(1)前言(2)哈利·波特狂潮(1)(图)哈利·波特狂潮(2)(图)
哈利·波特狂潮(3)(图)哈利·波特狂潮(4)孩提时代的足迹(1)(图)孩提时代的足迹(2)(图)
孩提时代的足迹(3)(图)孩提时代的足迹(4)(图)孩提时代的足迹(5)(图)孩提时代的足迹(6)
孩提时代的足迹(7)孩提时代的足迹(8)孩提时代的足迹(9)学生时代
小学(1)小学(2)小学(3)中学(1)
中学(2)中学(3)中学(4)中学(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