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王汝梅解讀《金瓶梅》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
王汝梅 Wang Rumei
《金瓶梅》、《肉蒲團》這兩部著名的中國古代小說,都描寫了性行為、性心理、性關係,並因此而引起讀者的關註與興趣,也引起明清封建統者對它們的禁毀。兩部小說寫性愛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作者的性觀念性意識有着很大的不同點。性文學指以直接描寫性愛、性行為、性心理、性關係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文學作品。限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在中國對這類文學作品的研究還很不夠。初步考察,從南朝樂府民歌開始出現對性愛的肉體行為的描寫。進入唐代,性觀念開放,出現了典型的性文學作品。其一為張文成著駢文傳奇小說《遊仙窟》。這篇小說用第一人稱自敘旅途中在一處神仙窟中的豔遇。描寫“下官”與十娘交流感情之後,漸入佳境,他們在夜深更久,情急意密之時,共效雲雨之歡。“兩唇對口,一臂枕頭,拍搦奶房間,摩挲髀《金瓶梅全圖》(曹涵美畫)第一集之二十三①唐時流傳日本,在本土失傳。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李盛鐸抄寫帶回國內。日本《萬葉集》編輯者大伴傢持(717-785)在他的《贈板上大娘歌》中,多次引用《遊仙窟》文句。前於此,山上憶良《沉痾自哀文》並引《遊仙窟》,此文為山上末年之作,正當唐開元二十一年。說明,唐開元年間,張文成尚在世之時,《遊仙窟》即已傳至日本。
子上,一嚙一快意,一勒一傷心。鼻裏酸痹,心中結繚;少時眼花耳熱,脈脹筋舒。始知難逢難見,可貴可重。”所寫性愛是一種幻境中的婚外戀,沒有拘束,不以婚姻為目的,沒有“貞操”、“負心薄幸”、“始亂終棄”這類觀念的重壓,衹是自然地憑感情的自由表達、抒發、交流。性愛是美好、歡樂的,而不是罪惡的,也不是恥辱的。其二,是白行簡《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描寫了各階層人物的性行為。闡發了作者的性理論,還傳播了性知識。到明清時期,性文學以小說為主要表現形式。這類作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豔情小說,以《如意君傳》、《癡婆子傳》、《素娥篇》、《弁而釵》、《肉蒲團》、《姑妄言》等為最有代表性。《如意君傳》描寫平民薛敖曹與國君武則天之間的性關係,性超越了等級倫常、以性事“內助於唐”,把性推崇到至高無尚地位,客觀上批判了禁欲主義。把性與社會、政治聯繫起來描寫,給《金瓶梅》以影響。《癡婆子傳》産生在明代萬歷年間,正逢《金瓶梅詞話》傳抄刊刻年代。《癡婆子傳》對少女懷春的心理作了細緻而真實的描寫,肯定人的本能欲望的自然性、純真合理性。做父母者對少男少女的青春萌動的欲望衹能引導,而不能回避、堵塞與壓抑。癡婆上官阿娜被嫁進封建世傢,被迫陷入性迷狂。阿娜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蓮一樣,在封建社會男權製睏境中,人性被扭麯。《素娥篇》刊印在明萬歷四十年(1612)到天啓二年(1622)這十年間,大約在現存《金瓶梅詞話》刊印前後。首有方壺仙客序,謂作者為鄴華生。《素娥篇》藏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金賽研究所,被稱為金賽研究所的鎮山寶。全書圖文並茂,有圖四十七幅,首兩幅末兩幅為故事開頭結尾情節的繪形。《素娥篇》敘寫武則天侄兒武三思和侍女素娥之間的性愛故事。實際上藉武三思與素娥代表男與女、陰與陽,表現陰陽和合,男女互補。《素娥篇》四十三幅性行為圖,不是某種性技巧的圖解,而是性美觀念的形象化。如第十九《日月合璧》,意境為日月合璧、妙奪天象。與之相配的《長相思》詞為:“日東升,月東升,烏兔分司晝夜明,原來不並行。天無情,卻有情,合璧潛通日月精,趣處妙難評。”可以說是性美的禮贊。《弁而釵》是一篇男同性戀的贊歌。産生在明崇禎年間,題“醉西湖心月主人著”。敘寫李又仙救父賣身到男同性戀妓院,被燕龜鞭打後接客。後遇俠義之士把李又仙救出。李又仙為報答搭救之恩,男扮女裝保孤撫孤,以母親身份撫養一孤兒。小說寫易裝、易性,批判了異性戀霸權、衝擊了性身分的兩分模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金瓶梅》讀法新編(1) | 《金瓶梅》讀法新編(2) | 《金瓶梅》讀法新編(3) | 《金瓶梅》讀法新編(4)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2)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 |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4) |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1) |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2)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3)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1)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2) |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3)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1)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2) |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3)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2) |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3) |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1) |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