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的四爸巴金 》
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1)
李致 Li Zhi
“我要争取活到九十岁!”
十九年前,粉碎“四人帮”以后,巴老多次对我这样说。当时巴老七十二岁,身体健康。我立即表示:“没有问题!”一算,到九十岁还有十八年,比两个“抗战八年”的时间还多,似乎很遥远。
然而,时间流逝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去年巴老已愉快地度过了九十华诞。
巴老一贯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表示要争取活到九十岁,完全是为了工作,为了他一生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八十年代初期巴老曾开玩笑对我说过:“等我把事办完以后,就休息,安安静静地看武侠小说。”但我从来没听说也没有看见他把事情办完。直到今年六月六日,巴老一见我就表示他最不放心的是还有一些事没有办完。
巴老有一段很重要的话:
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人间。
巴老不是一个讲空话的人。
从一九七七年到现在,巴老大约写了八十多万字。历时七年多写完的《随想录》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必须一读的书”。《创作回忆录》展示了他的心扉,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过去的创作。先后编选了《巴金选集》(十卷本)、《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和其他一些选集和选本。
巴老把自己比作春蚕,他说:“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有一段时间,巴老的社会活动很多。参加会议,接受许多采访和拜访,出国访问,……不能不对创作有所影响。以至巴老在写作时一听到门铃声,常常“胆战心惊”。
作家主要靠作品与读者联系,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名字经常见报,也不是靠坐主席台、签名题字来生活。这是巴老一贯的主张,他自己身体力行,还劝勉他的朋友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
一九七九年冬天我到上海。巴老把他新写的《随想录(大镜子)》给我看。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人说巴老“焕发了青春”,他相信了,甚至曾幻想“返老还童”。可是书房里的大镜子对他讲了真话,哪里有什么“青春”?像做了一场“大梦”醒来,巴老深深地感到“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他同时呼吁:
“请让我安静,我不是社会名流,我不是等待‘抢救’的材料,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
我被巴老真挚的心所感动。得到巴老同意后,我把《大镜子》介绍给《四川文学》刊登。我尽可能不介绍人去麻烦巴老。有一次,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贾唯英到了上海,她一贯崇拜巴老,很希望我介绍她去看望巴老。我把《大镜子》寄给她,她看后放弃了这个愿望。从此我对巴老书房里的大镜子有了感情,我曾请巴老站在大镜子旁边照了一张像。这是一张非常有意义的照片,我将长期保存。
第二年我有机会陪巴老在家里庭园散步。我问他《大镜子》刊出以后,情况是否好一些?
“社会活动减少了一些,”巴老笑着说,“但来找我的仍然很多。有的人甚至读了这篇文章,专门赶来看我。”
我和巴老经常通信。他认为我是“短柬勤寄”,并开玩笑说:“我要向李致学习,写短信。”可是从一九八○年起,我发现巴老的字越写越小,我问巴老为什么?他说:“没有办法,手放不开。”几年以后才知道,巴老患了帕金森氏病,也就是巴老的儿子小棠戏称的“巴金生的病”。
帕金森氏病直接影响巴老的创作。每当巴老提笔写文章时,笔重似千斤,有时一天只能写几百字。这对“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真是莫大的痛苦!巴老一贯把读者作为“衣食父母”,从读者身上汲取营养和力量。写字困难妨碍巴老和读者联系,他一再向读者表示歉意。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七日,巴老在书房跌跤,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住进华东医院。一个月前,我介绍四川电视台去上海拍摄电视片《奔腾的激流——作家巴金》。虽然事先讲好每次拍摄不能超过一小时,但毕竟增加了巴老的劳累。我感到内疚,责备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大镜子》这篇文章的精神,不自觉地加入了“抢救”材料,为巴老“树碑立传”的行列。十几天后赶到华东医院,我握着巴老的手,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摔跤是我自己不小心,与你无关!”巴老反过来安慰我,“你不要有负担!”
我心里热乎乎的,但眼睛却润湿了!
巴老喜欢吃家乡的花生酥,我给他带了几盒。巴老可能要减轻我的思想负担,好几次吃的时候都说:“看在李致的面上,我再吃一个。”
巴老这一次住院超过半年。
医院采取牵引的办法治疗。两个月的“牵引”使巴老的脑袋“几乎不能转动”,躺在床上“习惯于仰望一个固定的地方”。尽管巴老开玩笑说“这下知道‘永世不许翻身’的痛苦了”,但这毕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开初巴老在病房最怕夜晚,“一怕噩梦,二怕失眠”,以后情况逐渐好转,有一件事却使巴老苦恼:“不论是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藤椅上,我都无法看书,看不进去,连报纸上的字也看不清楚,眼前经常有一盏天花板上的大电灯。我甚至把这个习惯带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三联书店 |
|
|
讲真话的作家--巴金 | 永远不能忘记的四句话(1) | 永远不能忘记的四句话(2) |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1) |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2) |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3) |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4) | 两个“最后一息” | 巴金的心(1) | 巴金的心(2) | 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1) | 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2) | 巴金回故乡(1) | 巴金回故乡(2) | 寻找童年的足迹(1) | 寻找童年的足迹(2) | 巴老回乡侧记(1) | 巴老回乡侧记(2) | 巴老回乡侧记(3) | 巴老回乡侧记(4) | 巴老回乡侧记(5) | 偏爱川剧(1) | 偏爱川剧(2) | 偏爱川剧(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