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皇家医事 》
活血化瘀广泛运用(2)
屈维英 Qu Weiying
三、详审证候主次轻重。清宫太医院运用活血化瘀之法,十分重视证候主次。例如:“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一日,刘彬、李世隽、赵正池、吕伦请得十五阿哥福晋脉息沉缓,系产后恶露未畅,以致身热腹痛,今拟用生化汤调理:全当归五钱,川芎一钱五分,桃仁八分,炙甘草五分,炮姜炭八分,麦芽生熟各四两,引黄酒一小杯,午服一帖,煎汤代茶。”
此方属于产后恶露未尽,气血运行不畅,故以活血化瘀的生化汤加减化裁,至于运用麦芽者,旨在回乳。
又如: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七日,陈世官等“请得淳妃脉息浮大,系荣分有热不净,外受风凉,以致头痛,咽痛,发热身酸,拟用疏解调荣饮调理:川芎一钱,赤芍一钱五分,桃仁一钱五分,紫苏叶一钱,柴胡一钱,黄芩一钱五分,丹皮一钱,连翘二钱,桔梗二钱,枳壳一钱五分,元参二钱,甘草五分生,引加藕节三个,早晚服。”据分析,此案亦有瘀血,但其身热乃是外感风凉,故其治疗则以疏解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联合组方。可见,宫中对于活血化瘀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视证候主次的。
四、注重“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息”的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风为血之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息”。也就是说,太医院在采用活血化瘀的同时,十分注重养血益阴,以达血活风息之目的。据清宫医案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即光绪帝去世的那年九月初五日,御医“施焕等请得皇上脉息左部弦长,右关弦滞,寸滑尺软。腰脊两边中间酸跳痛甚。膝上腿胯木痛酸痛,睡熟醒来又觉较重,且周身牵强不灵,小腹两边亦痛……现病症久不能俯腰,肾气却滞。……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息。应从血管以求法,谨拟上呈:当归三钱,黄芪三钱泡酒炒,五灵芝六分飞过煅烟研,蒲黄四分,桃仁泥八分去皮捣,制乳没六分,川牛膝一钱五分酒炒,秦艽五分,白芍药二钱炒,羌活四分,香附子六分酒炒,甘草八分,引用干地龙五分酒泡”。
服此方药时,光绪帝病势沉重,脏腑亏损,气血失调。太医施焕认定治当行血以驱风,采用养血活血之法,调补肝血,以防肝风内动,并佐少量驱风之品,以求血行风息。
从清宫医案中可以看出,清代普遍采用的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太医院也得到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用药规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单独运用活血或养血之法。凡病情单纯,或病人体格强壮,或瘀滞过盛者,则单以活血化瘀法治之,目的在于攻逐瘀滞,使瘀去而新生;
二是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其他方法。凡瘀血病人兼有气滞、寒凝、热结等其他证候者,抑或兼有脏腑失调者,太医们常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施理气、温阳、清热,以及舒肝、和胃、理脾、温肾、育阴等法;
三是活血化瘀与其他方法并重。凡病人血瘀之证明显,并兼有其他突出症状,或需标本兼治时,太医们常以活血化瘀与其他方法同用。此类方药运用特点是,以暂时服用为多,一俟证候改善,便仍有侧重;
四是以其他方法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法。其特点是,选用活血药味少或剂量轻。
总之,清宫太医院运用活血化瘀法十分灵活,皆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依据,立方用药多有变化,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太医院在活血化瘀法的具体运用方面,常见的有八法:即祛风活血法,除湿活血法,清热活血法,调气活血法,温阳活血法,育阴活血法,通窍活血法,通下活血法。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认为,清宫治瘀八法是太医们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渗透着古代名老中医的心血和智慧,其中不少方法至今仍在应用,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卓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小贴士
最常应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撰写的《医林改错》记载的“补阳还五汤”。该方剂由当归、川芎、赤芍、生黄芪、桃仁、红花、地龙等七味中药组成。该方是王清任的实践验方,至今临床应用甚广。方剂以黄芪补气为主药,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足才能推动血行、营养周身而加快新陈代谢。配合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行血,地龙祛瘀通经络,共同成为补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方剂。年过半百以上的男女,为防衰老,每年在冬季及春季均口服该方药10~15付,可以延年益寿,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并能防治各种痹证及颈椎并腰腿骨关节炎,劝老年朋友均不妨一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皇家医事》目录 | 作者自序(1) | 作者自序(2) | 作者自序(3) | 清代对太医院的完善 | 种痘战胜天花恶魔(1) | 种痘战胜天花恶魔(2) | 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1) | 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2) | 活血化瘀广泛运用(1) | 活血化瘀广泛运用(2) | 帝王也需用猛药(1) | 帝王也需用猛药(2) | 医疗护理方法多(1) | 医疗护理方法多(2) | 医药理论建树卓越(1) | 医药理论建树卓越(2) | 药材地道要讲究 | 地道药材为什么疗效好 | 重视未病控病情(1) | 重视未病控病情(2) | 中医治西人 | 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 | 临终救命生脉散(1)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