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禪宗與道傢 》
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南懷瑾 Na Huaijin
道傢與方士,方士與神仙,在這三個名稱之下的類型人物,及其學術思想的內容與淵源,由戰國而到秦、漢之間,實在都是互相為用。到了漢、魏開始,延續一千多年,直到現在,方士的名稱,已成過去,衹有道傢與神仙,卻成為不可分傢的混合觀念。其實,漢魏以後,道傢神仙的學術,已經遠非秦、漢以上的面目,這一千多年來道傢的神仙,實際上,卻是丹道派的天下,所謂丹道,便是以修煉精、氣、神為主的內丹方法,以求達到解脫而成神仙為最高目的。關於神仙的種類,在宋、元以後,歸納起來,約分五種:(1)大羅金仙(神仙)。(2)天仙。(3)地仙。(4)人仙。(5)鬼仙。初步修到死後的精靈不滅,在鬼道的世界中,能夠長久通靈而存在的,便是鬼仙的成果。修到卻病延年、無災無患、壽登遐齡的,便是人中之仙的成果。過此以上,如果修到闢𠔌服氣、行及奔馬、具有少分神異的奇跡,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種現象所影響,如寒暑不侵,水火不懼的,便是地仙的成果。再由此上進,修到飛空絶跡,駐壽無疆,而具有種種神通,有如莊子、列子寓言所說的境界的,纔算是天仙的成果。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世間生死的拘束,解脫無纍,隨時隨地可以散而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間,任意寄居的,便是大羅金仙,也即是所謂神仙的極果。凡此種種,是否確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們現在無法證明,姑且不加討論,但是有一點必須值得特別註意的,在中國文化中,儒傢對於從倫道德,教育修養的最高標準,是把一個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異常人的聖賢境界,已經足夠偉大。而在另一面,還有道傢的學術,從宇宙物理的研究,與生理的生命功能而立論,更加提高人生的標準,認為一個人,可以由普通愚夫愚婦的地位,而修煉升華的超人,提高人的價值,可以超越現實世界的理想,把握宇宙物理的功能,超過時間空間對立的束縛;而且早於公元前一千多年,毫無十六、十世紀以後的科學觀念,便能産生他們自己獨立的一套科學觀點,無論它是幻想、是事實、是欺世的謊言、是有實驗的經驗之談,都是值得我們瞠目相對,需要留心研究的。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自秦、漢以來,開創修煉神仙丹道學術思想的人,比較有案可稽的,當然要道推東漢末年的魏伯陽,也就是後世道傢尊稱他為魏真人、或火竜真人的。關於魏伯陽的確實身世,與他生存準確的年代,始終還是文化史上一個大謎,但是,他是東漢時期的人,大概不會錯,他衹有比祝禱派,以符籙道術起傢,開道教先河的張道陵為早,那是較為可靠的。大傢都知道東漢時期的文化,是儒傢思想的衰頽時期,一切學術,都已漸趨沒落,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它在理論物理的科學,與理論天文學上,卻有很大的成就,衹因後世一般缺乏科學修養的人,把它統統歸入無用之學“象數”案捲中去了。其實,什麽是“象數”,“象數”學中的真義,究竟包含了些什麽東西?恐怕一般人,除了隨人轉語而加批評以外,自己都沒有好好下過功夫去研究,以外行人的眼光,去批評一件非常深刻的內行事:真是多麽冤哉!枉也!東漢末期,在道傢與道教史上,産生兩個劃時代的人物,一是魏伯陽,另一便是道陵。魏伯陽是代表上古傳統文化中的隱士精神--神仙。張道陵卻在漢代以後,構成道術傳統的世係,到了宋、元以後,一直成為江西竜虎山正乙派張天師的世傢,他與山東麯阜的孔子世傢,互相並陳。在中國文化歷史上,能夠以學術思想,造成一二千年世傢的係統,衹有儒傢的孔子,與道傢的張天師,豈不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嗎?這也就是說明中華民族,對於文化學術思想如何尊重的精神,他能夠在文化的王國裏,自由給予聖賢、神仙、高士、處士、隱逸,等等極其美善的封號,而且是不問今古,都受到一分尊崇的禮遇。可是魏伯陽,卻是走的“隱士”路綫,結果衹有給人以“不知所終”的疑猜而已,他贈予後人唯一的禮物,就是他的一部千古名著《參同契》一書。他這部著作,的確絞盡腦汁,有人竭其畢生精力,從種種方面去研究摸索,還是毫無頭緒,宋代理學的大儒朱熹,便自認他的一生,對於這部書的研究,是失敗了,可是他愛好它,為了避免陽儒暗道的嫌疑,他曾經化名崆峒道士鄒訁斤,註過《參同契》。
魏伯陽著作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修煉丹道的原理與方法,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和原理,為了整理自古以來的傳承,證明人為的修煉,可以升華而成神仙的傳統學術,他以《周易》的理、象、數三部分,和周、秦到兩漢,用在天文物理學上的原理與原則的五行、幹支之學,以及道傢老子傳統的形上、形下的玄學原理,一齊融會貫通,為丹道的修煉程序,做了一套完整的說明。所謂“參同契”,便是說,丹道修煉的原理,與《周易》、《老子》的科學而哲學的原則,參得透徹了,便可瞭解它們完全是同一功用,“如合符契”的。所以他便融會《周易》、黃老、丹道這三種學術共通的道理,著述這本《參同契》了。在這本書中,他的文辭簡樸而優美,猶如《易林》的詞章,也是千古絶調之筆,他把丹道修煉的原理,區分為藥物、服食、禦政三大綱要。然而如《老子》這本書一樣,它原始的篇章次序,究竟是如何的安排,確費後人的疑猜與稽考,這又富於道傢猶竜隱約的風味,可與老子其人及其書互比隱晦。如果我們要把丹經的鼻祖著作《參同契》,比之老子的書,那麽,另一部丹經,是宋代紫陽真人所著的《悟真篇》,應該比之如莊子的書了。
《參同契》所講的丹道學術,特別註重身心精神的修煉,他所指用於“返老還童”、“長生不死”,至於最高解脫而登上仙位的丹藥,主要的藥物,便是人人自己所具備的精、神、炁而已。即在修煉的過程中,也可以藉用,或者必須藉用外物的丹藥,那是為了培養補充衰竭而有病象的身心,使其恢復精、神、炁的生命本能而已。它是中國養生學的祖述寶典,也是最早研究身心生命奧秘的著作,它影響漢、魏的醫學,生物物理學,乃至佛學與禪宗,後來道教的經典《黃庭經》,所謂“上藥三品,神與炁精”等思想,以及《竜虎經》等的著作,都是由《參同契》的蛻變而來,不過加上一些宗教神秘的觀念而已,他認為恢復精神先天原始的情況,能夠自作生命的主宰,以及變化生死的功能,一切都可操之在我,纔是服食丹道的效驗。至於煅煉藥物的精、神、炁,與服食的方法,必須有正確的心性修養,與真正智慧的認識,才能做到。所以統攝修煉藥物,服食成丹等的程序,便要透徹瞭解禦政的重心。講到藥物,他雖然指出精、神、炁為修煉丹藥的主材,但是,他並非如宋、元以後的丹道,參合佛學禪宗的理論與方法,而且更不是明、清以後伍衝虛、柳華陽的丹道學派,專以性神經係統的精蟲卵子等,認為便是精神的精;同時,更沒有如明、清以後的丹道,動輒便以任、督等奇經八脈做為修道的主題。他的本來原文,非常清晰,衹因後世道傢與道教的道士們,各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自己為他作註解,於是講究修性修命的,主獨身主義的單修清靜派;主張不離傢室之好,男女合薪的雙修派;主張燒鉛煉汞而用外丹的丹法,就衆說紛紜,統以《參同契》做為原理的根據了,所以房中采煉等等左道旁門的謬論,也都一一牽強附會,援引《參同契》的文言,而言之成理,著之成文。至於《參同契》原本所說的精與神,便是魂與魄的外用,炁,衹是精與神的化合物而已。它與《周易·係傳》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確是同一路綫的思想。
其實,《參同契》一書,並非真正難讀,也不是作者故弄玄虛,保存有無上秘密的口訣,衹是受歷史時代背景的影響,文章風格,各有不同,魏伯陽生當東漢時代,正當文運走嚮變今而仿古的變革時期,他沒有像近代人的條分縷析,歸納分類得清清楚楚,但是你衹要把握他的主題,是在說明修煉丹道的原理與方法,百讀不厭,久久就會自然貫通,找出它的體係條理了。他引用老子的理論,是為了藉重先聖古人的言辭,以證明他的道理,並非嚮壁虛構。他引用《易經》象數的原則,極力說明天地日月氣象變化的宇宙規律,藉以證明人身生命活動的原理,是與天地宇宙變化的程序,有共通活用的軌則,並非是要你把天地日月的規範,呆呆板板地用到身心上來。清代道士朱雲陽的意見,認為他是以月的盈虧,來比精神的衰旺,日的出沒,來比氣血的盈虛,這是非常合理的名言。現在我們舉出一、二段有關修煉清靜的理論與方法,是他說明老子的“緻虛極,守靜篤”、“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日復命”的引申註解。同時,也可以在其中看到稍遲魏伯陽一二百年間的佛學與排學等,它如何取用中國文化中,對於心性現狀解釋的科學觀,以及首先提出以“無念”為入手的《參同契》的修法;並且也由此看出宋儒理學家們的修養“靜”“敬”的方法,它與佛、道兩傢,是如何的結有不解之緣了。例如:
推演五行數,較約而不煩。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日月相薄蝕,常在晦朔間。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吾不敢虛說,仿效古人文。古記顯竜虎,黃帝美金華。淮南煉秋石,玉陽加黃芽。賢者能持行,不肖毋與俱。古今道由一,對談吐出謀。學者加勉力,留意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旋麯以視聽,開闔皆合同。為已之樞轄,動靜不竭窮。離氣納榮衛,坎乃不用聰。兌合不以談,希言順鴻濛。三者既關鍵,緩體處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證難以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顔色浸以潤,骨節益堅強。闢卻衆陰邪,然後立正陽。修之不輟休,庶氣雲施行。淫淫若春澤,液液像解冰。從頭流達尺,究竟復上升。往來洞無極,佛佛被𠔌中。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柄。耘鋤宿污穢,細微得調暢。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
當然,這些文簡言樸的文辭,其中包含的意義與道理太多,我們來不及多加解說,總之,《參同契》的方法與宗旨,是專為鍛煉精神魂魄,以到達老、莊所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真人境界,是道傢正統的神仙丹道的學術,因此,魏伯陽把當時假藉先聖而流傳的許多旁門左道,欺世盜名,以及貽誤人世社會的小術,嚴加駁斥。
如說:
是非歷勝法,觀內有所思(這是指內視五髒,如存想返觀肚臍、丹田等的旁門修法)。履行步鬥宿,六甲次日辰(這是指步罡拜鬥,迷於符籙道術等的旁門修法)。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這是指迷信房中九淺一深等素女經的修法,與左道采陰補陽等的旁門修法)。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這是指吐故納新,專煉呼吸服氣等的旁門修法)。晝夜不臥寐,晦朔未嘗休(這是指搬精運氣,緊撮𠔌道,以及長坐不臥的旁門修法)。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百脈鼎沸馳,不得證清居(這是指以上五類,專在身體以內,搬弄精氣的旁門道術)。纍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初見形象,夢寐感慨之(這是指專以祭祀禱告,乃至修煉驅神役鬼等的旁門修法)。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這是指以上所說修煉神秘法術等旁門的結語)。舉措輒有違,悖逆失樞機。諸術甚衆多,千條有萬餘。前卻違黃老,麯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魏伯陽在《參同契》中,綜合歷舉這些旁門左道的情形,我們拿他與晉代丹道傢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共同研究,便知迷信道術的人,隨便妖言惑衆,欺誑成習者,真是古今一轍,既可笑?又可嘆!有什麽辦法,可以警醒愚頑呢?因此,他又說到上古流傳下來的道術,本來實是“內聖外王”的真學問,衹因後世的人沒有智慧,把它弄得支離破碎,反而以偽亂真,影響社會,造成頽風,如說:
維昔聖賢,懷率抱真。伏煉九鼎,化這隱淪。含精養神,通德三光。精溢腠理,筋節緻堅。衆邪辟除,正氣常存。積纍長久,變形而仙。憂們後生,好道五倫。隨旁風采,指畫古文。著為圖籍,開示後昆。露見枝條,隱藏本根。托號諸名,覆謬衆文。學者得之,韞櫃終身。子繼父業,孫踵祖先。傳世迷惑,竟無見聞。遂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耘,賈人棄貨,志士傢貧,吾甚傷之,定錄茲文。
但是他自己又說,在他的著述中,並不照次序的說明此事,都靠讀者自己的審思明辨,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程序和究竟,如說:
字約易思,事省不煩。披列其條,核實可觀。分量有數,因而相循。故為亂辭,孔竅其門。智者審思,用意參焉。
於是,他又指出煉修的初基方法,如說:
內以養己,安靜無虛。原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三光陸沉,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初正則終修,幹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伙食三載,輕舉遠遊。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忘,長樂無憂。道成德就,潛伏俟時。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滿上升,膺錄受符。
總之,魏伯陽所著的《參同契》,從身心修養的實驗科學精義,而說出心性的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質變的精神魂魄等問題,是綜合道傢科學的學術,與儒傢哲學的思想,融化會聚在丹道的爐鼎之中,譽為千古丹經道書的鼻祖,實非為過,朱雲陽說他是以“天地為爐鼎,身心為藥物”,那是一點不錯的,不過,他是註重於人元丹的修煉,是發揮人生性命功能的最高至理。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
兩漢在文化史上,除了有名的儒傢經學家的訓詁註疏以外,在科學方面,西漢最大的成就,便是天文與歷象的發展,例如才情洋溢、多藝多能的司馬遷,也曾參加過修改歷象的工作,自己引以為完成先人的遺志為榮。後來的揚雄,想以《易經》象數的理論,範圍天文歷象的法則,自己別創新說,作了一部非常抽象的天文理論的《太玄經》,想用它來概納形上形下等問題,不管他的學問有無根據,有無科學發現上的價值,一個以文辭名傢的儒傢學者,對於科學而哲學的理論有興趣,如果生在現代重視科學與哲學的國傢,應該備加奬勵了。到了東漢,由於兩漢易學象數派理論科學的演變,便使易學的象數,更加走入抽象化的理論,例如:盂喜的卦氣,京房的變通,荀爽的升降,鄭率的交辰,虞翻的納甲,費直以象象係辭文言,解說上下經,因此影響而成荀氏的易學。至於乾坤消息卦的由來,開始於文王及周公的周代文化學術思想的統,以《禮記·月令篇》為證明資料的主幹,經過鄭玄采用道傢思想註釋《月令篇》,而加以充實其內容,便構成東漢象數學術思想的大係,因此而影響形成圖讖等讖緯之學,不過,讖緯之學的興盛,又有另外學術思想的原因,不必在本題內多加討論。現在我們不厭其繁,而又簡略地說明了兩漢易學象數理論的內容,實際上,都是為了說明乾坤消息卦象的學說,它所包含丹道傢的卦氣升降論,交辰變通論,與納甲的原理,如何地影響東漢以後醫學上氣脈的學理,與養生傢們服氣煉精的修煉術,當然,這一套學問所包括牽涉的內容太多太廣,我們無法一一加以專論。現在衹是有限度的,介紹一些有關丹道服氣修煉等少數幾個理論的原則,使大傢可以知其大要而已。
漢代的易學象數學們,從中國上古天文學的觀念中,承接傳統的思想,認為這個天地宇宙間日月的運行,以及天地日月與地球萬物和人類本身的關係,實在衹是一個大生命的活動,而且是有一常規可循的活動。尤其采用太陰月亮的盈虧消息,以及地球物理氣象的變化,作為天地生命大氣機的標準,以建立它基本理論的說明;天地宇宙是萬物大生命的根源,日月與地球,便是這個大生命中分化的小生命,人與萬物,更是天地間分化的小小生命而已。但是無論大小生命,它的根源是同體,生命活動的法則,也是同一規律的,所以大小生命的原動力,都是氣機變化的作用。但是這個無形無狀的氣,雖然是看不見,摸不到,它在天地日月運行的法則上,和人身生命的延續上,是有跡象可得而知,而且可以求出它的規則的;他們以地球物理的氣象,一年分四季,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的規律,配合太陽的行度一年365.25做準則,中間取用月亮的盈虧做標準,認為天地日月的運行,與地理、物理、人生生命的活動,都是受到一個共同原力而有法則的支配;這個原力,便叫它為氣擋然不能把它當空氣的氣來講),於是便創立一種學說,認為大陰的月亮,自身本來沒有光明,因為受到太陽的氣機所感而發光,所以就發生一月當中,陰陽氣機的交感,而在時間與空間的方位上,月有陰暗圓缺現象等的盈虧消息。所以又在天文法則以外,創立計算陰陽二氣的交感,而形成地球氣象,與物理人事變化的作用的規律化,構成天幹、地支配合成甲子的學說。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為一節,所以一年十二個月,便分成二十四個氣節。再用歸納的方法,把這種氣機節候的作用,統攝在十二個月當中,便構成乾坤消息的十二闢卦的現象。於是十天幹、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十二律呂、五行、八卦等等,重重歸納,層層圈人,而形成道傢一套易學的象數,與天文、地理、物理、人事關係的學問。後來發展成理論醫理學上提出九九八十一個問題,有關於人身氣脈的《難經》學說,配合黃帝《內經》榮(血)衛(氣)的理論,認為人身十二經脈,與十五絡、三焦、八脈的氣血流行,與天地日月氣機的運行,是屬於同一的規則與原理的。
時代再嚮後來,修煉丹道神仙傢們,根據以上所說的學理,與乾坤消息卦氣升降的理論,認為人生生命的氣機,自父母受胎的時間開始算起;男的以八位數為準,女的以七位數為準,還是先天的秉賦,屬於乾卦為代表的範圍。比較明顯可徵的,例如女子,在十四歲以前,月經(內經稱為夭癸)尚未發現,便是六爻完備乾三三卦的生命,算是一個完璞未破的童身。到了十四歲前後,有了月經開始,變成天風(女後)三三卦了,一直到三七二十一歲,便是乾卦的初爻已破。由此到七七四十九歲前後,也就是月經斷絶的時期(現在醫學所謂女人的更年期),便是先天生命的卦氣將盡,也等於說,由先天秉賦帶來的生命能,到此快要用完了,所剩下來的餘年,自七八五十六歲前後的階段,都是後天生命的餘氣而已。再下去,便由陽的乾卦,變為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如果在男人來說,以八位數計算,便是十六歲前後,算是童身,保有原來先天乾卦的卦氣,逐漸演變到八七五十六歲前後(等於現代醫學所謂男人的更年期),就是先天卦氣的生命將盡的階段,到了八八六十四歲以後,剩餘的生命,便是後天餘氣的作用,也就是說,由純陽的乾卦變為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因此産生丹道修煉“長生不死”,修命的理論,認為第一等的根基,無論男女,凡是童身人道,是為上品。其次,應在卦氣未盡的階段,回頭修道,還有希望。如果等到卦氣已盡,再來修命,不是絶對沒有希望,便有事倍而功半的睏難了。這種理論,是否具有百分之百的可靠,姑且不加評語,但是推而比於現代醫學的理論與經驗,除了不夠精詳而有新穎的證明以外,並沒有什麽完全不對的地方。可是大傢要知道,這是公元以前,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傢對於生理醫學所發表的理論,現在縱使有超過他們的觀念與證明,而在科學的醫學史上來說,他是早在兩千年以前的發明啊!後世一般修道的人,都在年齡老大,萬事灰心之餘,纔想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如果這樣真能成仙,那麽,天下最便宜的事,都被聰明人占完了,恐怕沒有可能!
再由這種天地的氣機,與人生氣脈關係的理論,縮小其範圍,說明它的規則,他們便認為人的氣機,在一呼一吸之間,脈自運行六寸(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個人,在一天一夜之間,共計有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叫做一息,氣脈運行經過五十度而周遍一身,用漢代的時計標準來說,也正是銅壺滴漏,經過了一百刻的時間。但是這種所謂的脈,是包括榮、衛來講,所謂“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如果勉強藉用現代醫學觀念來講,可以說,這個生命的氣機,流行陽性的中樞神經係統25度,又流行陰性自律神經係統也25度(當然,我並不是學醫的人,衹是隨便藉用一下名辭來做說明而已,千萬不可以此為準)。再加詳細的分析,便把心、肝、肺、脾、胃、腎、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胞絡等十二經脈,配合氣機往來呼吸的次數,各作數目分類的說明,然後加上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和二十四氣節來歸納,便使這個養生、醫藥、生理的學說,走入神秘玄妙的圈子裏去了,其實,也不是道傢或古人故作神秘,衹是那個時代的學識,習慣性喜歡用這些代號,做為分析以後,而並入歸納記憶的符號而已。總之,東漢以後,直到唐、宋之間,在正統丹道派魏伯陽的修養心性以鍛煉精神的方法以外,最為普遍而有力量的,還有煉氣、服氣術等養氣的理論與方法,做為神仙丹訣的主流。這種類似實驗派理論的淵源,應該是遠紹莊子的“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野馬也,塵埃也,萬物之以息相吹也”、“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等學說的脫變,由此引申演繹而來。
到了宋、元以後,修煉內丹的神仙道法,接受佛傢禪宗明心見性的妙理,同時又受到南北印度傳入密宗修法的互相影響,便在方法和理論上,産生兩個極其重要的關鍵:(1)主張性命雙修,是丹道的定則,為成仙的極果。(2)特別註重“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步驟,是修煉丹法不二的程序。因此,宋、元以後,所有丹經的著作,無論為正統的道傢思想,或為旁門左道的小術,在理論基礎上,都是依循這個原則,抄襲《參同契》,或《悟真篇》的名言,牽強附會,用作引證的根據,所以明、清以後的丹道觀念,便有:“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衹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人聖。”的說。而且最妙的,便是丹道所有的傳統,一律都奉唐末的神仙呂純陽為祖師,猶如佛傢的思想學術,自唐以後,大多都人於禪宗之林,這實為中國文化學術思想史上,唐代文化發展的奇跡。明、清以後的丹道學術,雖分為四派,如:南宗主雙修陰陽,北宗主單修清靜,西派主單修,東派主雙修等四大宗,但它的宗旨,仍不離於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有時又援引宋德理學,或《大學》、《中庸》的思想,講究“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等理論,以及變化性情,做為丹道竜虎,鉛汞等的妙論。總之,神仙丹道的學術思想,從周、秦以來的養神,一變為漢、魏以後的煉氣,再變為宋、元以後的煉精,已經與原始質樸的道術,大異旨趣。雖然宗奉黃老,而與老子的清靜虛無之說,更是大相徑庭,何況後來的丹道傢,摻入房中采補等邪術,加上種種裝妖捏怪的花樣,一一都自尊為無上的丹法,各自號稱得到正統丹道的秘;或說自己的師承,都是已經活到幾百年以上的人,可以達到“卻病延年,長生不老”的妙術,盡在此矣,衹要讀過《抱樸子》所列魏、晉以來方術之士們所說的謬論,便可啞然失笑了,了知千古妄語,皆同出一轍。
明、清以後的丹道修煉的方法,距離漢、唐、宋、元以來的正統丹法愈遠,所走的道路也愈仄,一般所說的丹道,大多都以伍衝虛、柳華陽一係的伍柳派丹道為主。伍衝虛著有《金仙證論》,柳華陽著有《慧命經》等書,他們參合儒、佛、道三傢論證形而上妙道的學說和思想,極力證明他們的丹法為道傢正宗的嫡傳,但是錯解佛學,臆造佛言之處,反而使人望而卻步,實為虛誑可笑之至。這一派的丹道,純粹主張“煉精化氣”為初步入手的根基,尤其註意性生理與性行為的功能,為修煉的妙法,認為男女性生殖機能的衝動,而不含有性欲的成分,纔是活子時的藥生現象。正好從此下手修煉,或用眼神回光返照,或用調理呼吸,緊撮會陰(海底),導引陽精循督派(中樞脊髓神經)而返還於上丹田的泥洹宮(間腦部分),所謂“還精補腦,長生不老”的作用,到此便發生效用,這也就是丹頭一點的先天之炁;到了上丹田以後,化為華池神水(口腔與淋巴腺內分泌等的津液),循十二重樓(喉管部分)降至下丹田(臍下),便叫做打通任脈,如此任督二脈的循環運轉,牽強配合易學象數的甲子等天幹、地支的說法,便叫做運轉一次小周天(也叫做轉河車)的方法。然後如何由小周天轉為大周天,配合青竜、白虎、鉛、汞、陰、陽等等註釋,玄之又玄,神之又神,遂使嚮往長生不老而欲作神仙者,無不奉為無上的道術丹法,勤修不輟,最後,以煉到馬陰藏相(男性生殖器官收縮,女性乳房返還童身)為證驗;從此再進一步,達到煉氣化神的工夫,做到陽神出竅,神遊身外而通靈的地步,纔是煉成金仙的效果,種種說法,流影響極大。一般修煉武術南宗吶傢),北派(外傢)的拳術名傢,與專煉氣功,或講究靜坐養生的人們,以及武俠小說傢的筆下,所謂打通任督二脈,“走火入魔”等等的觀念與術語,都從這一派丹法的理論名辭而來,貽害不淺。
其實,這一派丹法“煉精化氣”的理論與方法,姑且不管他是否為正統,如果用得其正,用得其法,實在也有兩種好處:(1)它可解决任何宗教,和任何宗派出傢專修的獨身主義者,對於性心理的煩惱問題,同時,也是真正要修煉到守住不犯淫戒的極好幫助,對於二十世紀末期瘋狂追求肉欲的誘惑,以及講究健康長壽的心理衛生的實驗,在理論與一些初步的方法上,未嘗不是好事。(2)他們也極力提倡以積善,為修道做神仙的基礎,如果衹有道法,沒有極大至多纍積的善行,要想修到神仙的果位,那是絶對沒有希望的,這對於社會教育與宗教教育的意義,最具有决定性的至理名言。總之,我們歸納他這兩種好處以外,認為他是健康養生的一種良好的修養術,那是不可厚非的;但是,仍須註意,便是我們剛纔說過的,要用之得法,還要深通道傢對於醫理學的理論纔對,否則,它的弊端也是非常可怕的,故從相反方面,歸納它的害處,約有四種:
(1)因為學習修煉的人,既不通道傢醫理學,有關於精、氣、神的真正原理。又不瞭解普通醫學(中醫)十二經脈,與道傢奇經八脈(任、督、衝“中”、帶、陰蹻、陽蹻、陰維、陽維)的學理。更重要的,若是不瞭解佛、道兩傢關於心性之學,與性命之學的真正理論,衹為了要求卻病延年,長生不老的目的,就拼命地吸氣提神,做收縮煉精的工夫;行之有素的,從表面看來,便有筋骨堅強,童顔鶴發,或紅光滿面的感覺,於是,由別人看來和自己的自信,至少都有半仙之分,其實,修到後來,十分之八九,都是腦充血而亡,或者弄得半身麻痹,通俗所謂“走火入魔”的走火,便是這種現象,求榮反辱,求壽反而不得安享天年,何苦來哉!
(2)一個人無論要學仙,或學佛,研究道術或佛學,首先要有一個認識,他們的學養與方法,都富於高深的學理,他們的修養效驗,都是從這種極深厚的學理而建立方法的基礎,而且因人而施,對癥下藥,衹有活用的指導,並無呆板的妙術。尤其是道傢,它與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心性修養、倫理道德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結合,走入哲學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如果對於道理沒有通達,憑一點旁門小木,或練呼吸,或守竅(守眉心、丹田、中宮、海底等等),認為就是無上密訣,那是非常可笑的事。事實上,這些方法,都是為了集中註意力,註意生理機能的一部分,使它發生本能的活力,衹是一種精神的自我治療,與自然物理作用的原理,刺激生理本能活動的方法而已,並非神仙丹訣,盡在其中矣。況且修煉的人,既未達到老子的清心寡欲,至於清靜無為的境界,以世間有所得的功利思想,要求成為長生不死之神仙的欲望,正如汲黯對漢武帝所說的話:“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同是心理不健全的毛病。因此,在修煉這種丹法的過程中,或因生理的變化,而引起心理的錯覺與幻覺,或因心理的幻覺而引起生理的變態,至於神經失常,精神分裂,通俗所謂的人魔情形,便由此原因而來,其實,魔從心,妖由人興,都是庸人自擾的事;清代詩人舒位,有感於呂純陽的詩說:“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正可引用為這個道理的註釋。
(3)因為伍柳派的丹法,極力註重煉精的作用,而且是專以生殖器官的精蟲為丹藥的主要成分,於是便有捏穴撮精,類似手淫行為,或交而不瀉等房術,人於此道之中。講究男女雙修,行容成素女之術的,也謂之煉精化氣,種種名目,各立門戶,都以伍柳派為依歸,為求卻病延年,長生不老而成病,煉精氣而發狂的,所在都有。
(4)黃老之道,以謙抑自處與涉世為主旨,以清靜虛無,無求無欲為道德。魏伯陽以下的丹法,以“洗心退藏於密”為至理,以持盈保泰,葆光養真的妙用。但是明、清以及現在以修煉伍柳派丹道入手者,大體都走入驕狂、狹仄、神秘、愚昧無知的範圍,充分暴露中國文化反面的醜陋面目,實在非常可嘆。
這一派流行的丹法,首先的歧途,便是妄認精蟲血液的作用,錯以為是道傢所說精神的精,這是最基本的錯誤。一般人由靜坐入手,固然多多少少都有些生理的反應,覺得身上氣脈的流通,與部分肌肉的跳動,便當作是丹法的效驗,認為自己已經打通任督,或奇經八脈的效果,事實上,這些都是在靜態的心理狀況中,所應有發生生理反應的現象,一點沒有什麽希奇,衹是證明靜態修養的初步效力而已。其實,督脈,是脊髓神經、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任脈,是自律神經係統的作用,精,是腎髒腺與性器官部分的內分泌作用,華池神水,是腦下垂體和淋巴腺部分,內分泌作用,如果稍有現代生理醫學的常識,具備心理、哲學的修養,融會了許多科學的理論與實驗,便可知道這是很平常的_種健康養生方法,而且都是由於精神與心理融合的作用,並非是什麽正統丹道神仙的秘密。固然在現代的醫學上,也有些學派,正在研究性荷爾蒙、血清與返老還童的關係,但是,那還是醫學科學上試驗中的理想,等於種腦下垂體,種胞衣,註射各種荷爾蒙一樣,還是停留在兩千多年前,“方士”們追求生命長存的思想範圍,衹是所用的理論名辭,與所有藥物和方法,大有不同而已,由此可見,人類的智慧,永遠還很年輕,這是人類文化史上另一個重大的問題。
總之,道傢所提出的精、氣、神,以科學的觀點,從人類生命的身心來講,是屬於形機面能的眼、耳、心的精神作用;神的表現與應用.便是目光視力的功能;氣的表現與應用,便是耳的聽覺的功能;精的表現與應用,便是心的運思與身的本能活力,如果從天人一體的物理功能來講,神、氣、精三種,便是光、熱、力的作用。從哲學的理念來講,道傢所謂的神,便是相近於佛傢所謂的性,道傢所謂的精,便是相近於佛傢所謂的心,所以唐代翻譯佛經的《楞嚴經》,便有“心精圓明”等辭句;至於精液的精,乃是心理欲望的刺激,引發性腺內分泌與心髒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已,正如道傢廣成子所言“情動乎中,必搖其精”,也便是這個道理。道傢所謂的氣,便是相近於佛傢所謂的息(呼吸),是屬於後天生命形身的作用而已,藉用物理世界的現象做譬喻,神,比如太陽的光能,它給予世界萬有生命的能量,氣,比如太陽光能輻射到地球所發出的蒸氣,精,比如太陽賦與萬物光能,而産生化合作用物質的成果。但是要註意,這種說法,因為無法可以詳細說明精、氣。神的情形,所以我把它藉用來做譬喻,譬喻的本身,衹限於類比而已,並非就是原物的原樣。在周、秦時代道傢的修煉,是從養神入手,即已概括了精、氣的作用。秦、漢以後道傢的方法,註重養氣,雖然與養神論者,略有變動,但已從形而上的作用,走入形而下的境界。宋、元以後的煉精,更等而下之,完全墮入後天形質觀念的術中了。關於形與神的道理,牽涉太廣,也是另一專題,暫時恕不多講了。此外,附帶地說明一下靜坐,與密宗、以及瑜伽的關係。靜坐,俗名叫做盤膝打坐,自漢、魏以後,從印度佛教入修習禪定的方法,對於鍛煉形態、收攝身心,使其走入靜定境界的一種方便。這種盤膝靜坐的方法,原始便是印度古老瑜伽術的一種姿態,並非佛法的究竟,也非就是道傢修煉神仙內丹道法的究竟,衹是可以通用於一切修養身心性命的姿態與方法而已,在道傢而言,唐、宋以上的丹經,很少討論到靜坐的關係。但是,靜坐是一種助道的法門,是普通可用的一種良好的修養術,那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把靜坐就與神仙修道或佛學禪宗的禪,混為一談,那是錯誤的。至於宋、元以後,佛教由西藏傳來的密宗,也和道傢一樣,註重氣脈的修煉,與達到樂、明、無念的證驗工夫,本來也是佛傢講究修養的一種最好方法,由形而下求證形而上的實際工夫,但到了明、清以後,也和道傢的丹法一樣,大體已經走入註重形質功效的範圍,衹註重氣脈的修煉,比起原始的妙密,便是由升華而變為下墮的趨勢。瑜伽術的最高成就的價值,僅等於道傢導引養生派的內功修煉,更不是至高無上的法門,因為一般研究丹道的人,往往把靜坐、密宗、瑜伽術幾種世界上類同的修養術,混雜交錯而不明其究竟,在此順便略一提及,以供研究者的註意。無論學仙學佛,講到養生全真之道,都以清心寡欲入手,而至於寂滅無為為究竟,正如道教的《清靜經》所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可是現實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說:“食色性也。”人們對於色欲與飲食的追求,與貪圖富貴功名的享受並重,要想作到“離情棄欲,所以絶纍”,在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我記得在一本筆記上看到一則故事說:時代一位巨公,聽到一位修道的人,已有九十多歲,望之衹像四十歲的中年人,便請他來,問修長生不老的道術。這個道人說:我一生不近女色。這位巨公聽了,便說:“那有什麽意思,我不要學了。”這個故事,便是代表了一般人的心理,所以古今多少名士,作了許多反遊仙的詩,如“姮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以及“妾夫真薄命,不幸做神仙。”都是普通心理的反應,這與“辜負香衾事早朝”,同樣都是註重男女飲食,便是人生真諦的思想,如出一轍。但是,相反地說,仙佛之道,的確也非易事,丹道傢對於修煉神仙方術的人選,非常註重生理上的先天乘賦,所謂“此身無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唐代名臣李泌,生有自來,骨節珊然,但懶殘禪師衹許他有一十年太平宰相的骨相。麻衣道者謂錢若水,子無仙骨,但可貴為公卿耳!杜甫詩:“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這正如佛傢所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之所能為。”是同樣的雋語。總之,靜坐是對身心有益的修養方法,如果認為靜坐便是學道,那須另當別論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 佛學內容簡介 | 禪宗概要 | 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 | 道傢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 隱士思想與道傢 | 方士的學術與道傢 | 關於道傢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 道傢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 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 道傢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 | 道教 | 道傢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 《禪與道概論》後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