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古典名畫的深婉麯意:知君用心如日月   》 第11節:會嚮瑤臺月下逢(1)      楊紫陌 Yang Zibai

  會嚮瑤臺月下逢
  這一刻大唐正怒放着,一如興慶宮內沉香亭畔的牡丹。看到這幅畫,我驚奇我所愛的唐時的"潮人",曾有這樣的盛會:一個是君臨四海文治武功的明皇隆基,一個是落筆搖五嶽的天才俊逸的李白,故事背後隱顯着玉真公主亦真亦幻的身影,畫面豐滿華貴得別有意味。
  這樣幾個人畢竟相遇過,他們終於不是活在人們的揣測中,於是纔有蘇六朋畫上所繪的那一天。
  擅畫人物的清代人物大傢蘇六朋,一生嗜酒如命,最好的作品大都是酒意正濃時所作,因此他愛畫李白,且畫得不凡,他的《太白醉酒圖》《清平調圖》皆為傳世名作。他與李白同是酒中仙人,醉後那一番仙意愁腸一定也有着一種相知的默契。他一生以賣畫為業,一樣無奈地把追名逐祿換作了淡泊逍遙。他曾有題畫詩:
  天高天遠天難問,古今同此一混沌。
  不如相與口接杯,夕陽西下明月來。
  他不作無謂的仰天長嘆,他說天太高太遠太空渺,不如明月花下醉。
  蘇六朋懂得李白,他將這一刻展捲於筆下。
  這一天牡丹開得正好,看看身邊玉環豐肥明豔,人面照花,惹得隆基好興致,於是即刻招來樂師李龜年及衆梨園弟子,李龜年捧檀板將歌之時,隆基卻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為?" 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此時心有不甘的李白正在酒裏逃避着,他逃避着這"弄臣"二字。
  醉後的李白無奈地來到沉香亭,做得這"飄然思不群"的《清平調》三首,因這沉醉中的一揮毫,竟讓人豔想千年。
  《清平調》
  (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
  (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藉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太真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葡桃酒,來到李白麵前領去歌詞,那面上帶的笑,豔露凝香,一笑而春風至,再笑牡丹開。明皇命李龜年循譜而歌,玄宗還親自調玉笛倚麯相和。沉香亭畔的牡丹花團團繁盛地開,紅、紫、淺紅、柔白耀着人的眼,那花氣一陣陣鬱鬱地襲着人面,幾上的博山爐裏正熏香裊裊,頭上一樹海棠,古瓶中一枝玉蘭,湖石細潤,沉吟不言,玲瓏處凝結着上古另一段沉厚的歲月,唯有檻內檻外春風細碎花解笑。
  黃梨的幾前李白正文采氣象落筆草草、七分酒氣地吐着他的半個盛唐,與這沉香木的亭一起彌散出金玉煌煌的貴氣。
  亭畔的九麯的雕欄是玉環用來倚着讓君王帶着笑看的,玉環如明皇衣上環佩,時時墜在身上的,這墜子夜夜與良人廝磨,哪裏有機會在月下去拍那麽華美的闌幹。月移花影的夜,那闌幹沒有美人相契,想必也無限寂寞。
  在這個恢宏的大唐裏,不衹是隆基與玉環說不盡,還有一個男人,沒有他,大唐已遜了一半的顔色,"筆鋒殺盡中山兔"這樣的豪情意氣,也衹有大唐纔配得上他。
  我分不清是開元盛世造就了李白,還是李白用字字流葩的筆裝點了這個盛唐。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個詩人的李白就這樣告別了他的妻小,受唐玄宗的召喚,入了長安。這一年是天寶元年,離隆基受禪即位已整整三十年,這三十年是開元的盛世,這三十年李隆基由矢志繼承祖業、安不忘危、勵精圖治的青年隆基轉型為一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的成熟君王,是他親手開啓了大唐的盛世之門。隆基已歷過"講武於驪山之下",四十一歲時,他已在泰山封過禪,那是古代帝生生追求的巔峰人世。他站在天寶元年的門檻上的時候,我依然看到的是那個兩眼深邃而冷峻的隆基,那個艱難安可忘的已深如大海的男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衹恐夜深花睡去(1)第2節:前言 衹恐夜深花睡去(2)第3節:知君用心如日月(1)第4節:知君用心如日月(2)
第5節:知君用心如日月(3)第6節:知君用心如日月(4)第7節:爭如我解語花(1)第8節:爭如我解語花(2)
第9節:爭如我解語花(3)第10節:爭如我解語花(4)第11節:會嚮瑤臺月下逢(1)第12節:會嚮瑤臺月下逢(2)
第13節:會嚮瑤臺月下逢(3)第14節:繁華事散逐香塵(1)第15節:繁華事散逐香塵(2)第16節:繁華事散逐香塵(3)
第17節:繁華事散逐香塵(4)第18節:紅拂夜奔(1)第19節:紅拂夜奔(2)第20節:紅拂夜奔(3)
第21節:紅拂夜奔(4)第22節:紅拂夜奔(5)第23節:嚦嚦鶯聲花外囀(1)第24節:嚦嚦鶯聲花外囀(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