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今注今译 》
梁惠王篇第一(8)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今注]
①齐宣王:姓田,名辟疆。当时诸侯皆僭称王,宣王心慕齐桓晋文霸功,欲孟子为之述其详。
②仲尼之徒云云: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承继儒家道统思想,重仁轻霸,故云“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③无以:“以”,通已。犹言“必不得已”。
④王:读旺。作动词用。《说文》:“天下所归往也。”施行仁政,天下人民皆归往之也。
⑤保民:有爱护意。《说文》:“保,养也。”
⑥御:止也。
⑦胡龁:宣王左右之近臣。“龁”,音纥。
⑧衅钟:赵注:“新铸钟,杀牲以血涂其衅郄,因以祭之,曰衅。”
⑨觳觫:恐惧貌。王夫之《孟子稗疏》:“觳,后足。《说文》无觫字,当是悚字之讹。觳觫者,觳间悚悚然筋肉颤动,犹今言股栗也。”
⑩若:有两解。一作“似乎”解。一作“语末助词”解。俞樾云:“若,犹然也。”当于若字绝句,“吾不忍其觳觫然”似亦可通。
{11}与:通欤。
{12}也:通邪,作乎字解。
{13}有诸:“诸”,作“之乎”二字合声。急言之曰“诸”,徐言之曰“之乎”。“有诸”,即有之乎。
{14}爱:吝啬也。
{15}不忍:“忍”,残刻也。贾谊《新书·道术》篇:“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不忍”,即慈也。
{16}异:怪也。
{17}隐:痛也。
{18}择:分别也。
{19}无伤:不妨害。
{20}仁术:为仁之道也。朱注:“盖杀既所不忍,衅钟又不可废,于此处之,则此心虽发而终不得施矣。然见牛,则此心已发而不可遏;未见羊,则此理未形而无妨,故以羊易牛。则二者得以两全而无害,此所以为仁之术也。”
{21}远庖厨:“远”,读去声,远离之也。“君子远庖厨”,本《礼记·玉藻》文,孟子述之,故加有“是以”二字(见翟灏《四书考异》)。
{22}说:同悦。
{23}诗:《小雅》巧言篇。
{24}忖度:“忖”,思度。“度”,读铎,推测。
{25}戚戚:心动貌。宣王闻孟子为之解说,恰如其意,故心有所感动。
{26}此心之合于王者,何也:赵注:“寡人虽有是心,何能足以王也?”焦循《正义》:“合与洽义同。《说文·水部》云:洽,霑也。霑有足义,故赵氏以‘足于王’解‘合于王’。”合读为洽,义较通解相合为胜。
{27}复:白也,告也。
{28}百钧:三十斤为钧,“百钧”,喻至重也。
{29}秋毫之末:朱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
{30}许:信也。
{31}功:恩惠也。
{32}见保:有被爱护意。
{33}形:状也。今言形态。
{34}挟:夹持也。
{35}超:跃而过也。
{36}北海:即渤海。以其在齐国之北也。
{37}折枝:有三说:一解为“折草木之枝”;一解为“幼辈为长者按摩”;一解为“磬折腰枝,鞠躬作礼”。“枝”通肢。案三说皆通,似以“磬折腰枝,鞠躬作礼”之义为胜。
{38}老吾老幼吾幼:“老吾老”,上“老”字作动词解。赵注:“犹敬也”,即以老事之也。“幼吾幼”,上“幼”字亦作动词解。赵注:“犹爱也。”即以幼畜之也。
{39}运于掌:犹转运于手掌之上,言其易也。
{40}诗:《大雅·思齐》篇。
{41}刑:应作“■”。《说文》:“■,从井从刀,法也。”如典型之型。犹模范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孟子今注今译》序(1) | 《孟子今注今译》序(2) | 梁惠王篇第一(1) | 梁惠王篇第一(2) | 梁惠王篇第一(3) | 梁惠王篇第一(4) | 梁惠王篇第一(5) | 梁惠王篇第一(6) | 梁惠王篇第一(7) | 梁惠王篇第一(8) | 梁惠王篇第一(9) | 梁惠王篇第一(10) | 梁惠王篇第一(11) | 梁惠王篇第一(12) | 梁惠王篇第一(13) | 梁惠王篇第一(14) | 梁惠王篇第一(15) | 梁惠王篇第一(16) | 梁惠王篇第一(17) | 梁惠王篇第一(18) | 梁惠王篇第一(19) | 梁惠王篇第一(20) | 梁惠王篇第一(2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