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今註今譯 》
梁惠王篇第一(8)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今註]
①齊宣王:姓田,名闢疆。當時諸侯皆僭稱王,宣王心慕齊桓晉文霸功,欲孟子為之述其詳。
②仲尼之徒雲雲: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承繼儒傢道統思想,重仁輕霸,故云“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③無以:“以”,通已。猶言“必不得已”。
④王:讀旺。作動詞用。《說文》:“天下所歸往也。”施行仁政,天下人民皆歸往之也。
⑤保民:有愛護意。《說文》:“保,養也。”
⑥禦:止也。
⑦鬍齕:宣王左右之近臣。“齕”,音紇。
⑧釁鐘:趙註:“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郄,因以祭之,曰釁。”
⑨觳觫:恐懼貌。王夫之《孟子稗疏》:“觳,後足。《說文》無觫字,當是悚字之訛。觳觫者,觳間悚悚然筋肉顫動,猶今言股慄也。”
⑩若:有兩解。一作“似乎”解。一作“語末助詞”解。俞樾雲:“若,猶然也。”當於若字絶句,“吾不忍其觳觫然”似亦可通。
{11}與:通歟。
{12}也:通邪,作乎字解。
{13}有諸:“諸”,作“之乎”二字合聲。急言之曰“諸”,徐言之曰“之乎”。“有諸”,即有之乎。
{14}愛:吝嗇也。
{15}不忍:“忍”,殘刻也。賈誼《新書·道術》篇:“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不忍”,即慈也。
{16}異:怪也。
{17}隱:痛也。
{18}擇:分別也。
{19}無傷:不妨害。
{20}仁術:為仁之道也。朱註:“蓋殺既所不忍,釁鐘又不可廢,於此處之,則此心雖發而終不得施矣。然見牛,則此心已發而不可遏;未見羊,則此理未形而無妨,故以羊易牛。則二者得以兩全而無害,此所以為仁之術也。”
{21}遠庖廚:“遠”,讀去聲,遠離之也。“君子遠庖廚”,本《禮記·玉藻》文,孟子述之,故加有“是以”二字(見翟灝《四書考異》)。
{22}說:同悅。
{23}詩:《小雅》巧言篇。
{24}忖度:“忖”,思度。“度”,讀鐸,推測。
{25}戚戚:心動貌。宣王聞孟子為之解說,恰如其意,故心有所感動。
{26}此心之合於王者,何也:趙註:“寡人雖有是心,何能足以王也?”焦循《正義》:“合與洽義同。《說文·水部》雲:洽,霑也。霑有足義,故趙氏以‘足於王’解‘合於王’。”合讀為洽,義較通解相合為勝。
{27}復:白也,告也。
{28}百鈞:三十斤為鈞,“百鈞”,喻至重也。
{29}秋毫之末:朱註:“毛至秋而末銳,小而難見也。”
{30}許:信也。
{31}功:恩惠也。
{32}見保:有被愛護意。
{33}形:狀也。今言形態。
{34}挾:夾持也。
{35}超:躍而過也。
{36}北海:即渤海。以其在齊國之北也。
{37}折枝:有三說:一解為“折草木之枝”;一解為“幼輩為長者按摩”;一解為“磬折腰枝,鞠躬作禮”。“枝”通肢。案三說皆通,似以“磬折腰枝,鞠躬作禮”之義為勝。
{38}老吾老幼吾幼:“老吾老”,上“老”字作動詞解。趙註:“猶敬也”,即以老事之也。“幼吾幼”,上“幼”字亦作動詞解。趙註:“猶愛也。”即以幼畜之也。
{39}運於掌:猶轉運於手掌之上,言其易也。
{40}詩:《大雅·思齊》篇。
{41}刑:應作“■”。《說文》:“■,從井從刀,法也。”如典型之型。猶模範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孟子今註今譯》序(1) | 《孟子今註今譯》序(2) | 梁惠王篇第一(1) | 梁惠王篇第一(2) | 梁惠王篇第一(3) | 梁惠王篇第一(4) | 梁惠王篇第一(5) | 梁惠王篇第一(6) | 梁惠王篇第一(7) | 梁惠王篇第一(8) | 梁惠王篇第一(9) | 梁惠王篇第一(10) | 梁惠王篇第一(11) | 梁惠王篇第一(12) | 梁惠王篇第一(13) | 梁惠王篇第一(14) | 梁惠王篇第一(15) | 梁惠王篇第一(16) | 梁惠王篇第一(17) | 梁惠王篇第一(18) | 梁惠王篇第一(19) | 梁惠王篇第一(20) | 梁惠王篇第一(2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