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儿 瞧,科比這個人   》 第11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2)      張佳瑋 Zhang Jiawei

  他就讀的學校籃球隊教練格雷格·道納曾說:"他求勝的决心和訓練的刻苦,超出我的想象。他的生活衹有籃球。"當然,道納沒忘了補充一句:"也許由於成長環境不同,他和同學交往不多。"
  他比同年齡的任何人都諳熟籃球的秘密,他的球感、技巧,對技巧的運用、反應、運動天賦無不凌駕於同齡者之上。在他找不到合適的隊友時,他總是最相信自己。
  他有理由不去和周遭交往。當其他的天才選手還自戀於自己的天分和小技巧時,他卻被父親早早傳授了正規的職業訓練方法。他堅持晨跑、跳繩、舉重,用殘忍無比的方式磨練自己的籃球技藝。相比於其他僅僅把籃球作為一種運動興趣的普通孩子,他最初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他視籃球為生命。
  這就是科比少年時血液中的基因。在這個基因裏,或多或少帶有費城的影子:張伯倫到艾佛森一脈相承的孤傲,獨自與世界交戰的偏執,以及一言不發的堅韌。這是他在費城、意大利、南加州、休斯頓到處流浪的少年時期所培養的性情。他慣於沉默地擔當一切,一如多年以後,奧尼爾離開洛杉磯時,他獨自承擔所有的駡名,而不加辯白。
  費城是冷面殺神的年輕樂園。他在那裏所吸收的一切,使他無論去到哪裏,都遵循着一條不通英文的意大利人的處事通則:如果無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動來徵服。
  望鄉:從加州到亞平寧
  1978年8月23日,效力於費城76人的喬·布萊恩特,有了他的第三個孩子。也許那個秋季他前途無着,憂於衣食,看着孩子,他卻能想起在餐廳吃慣的一道"神戶牛排"。然後,他給孩子起名叫"KOBE"(中文譯名科比),日本神戶的意思。
  家庭添丁,喜憂參半。因為作為一傢之主的布萊恩特的飯碗正岌岌可危。這與當時的NBA大環境有關。
  20世紀70年代末的NBA衆生凋敝,一些不安分的球員忙於嗑藥、酗酒、給教練打電話捏造逃避訓練的藉口。80年代拯救NBA收視率的魔術師約翰遜與拉裏·伯德在那時還衹是大學生。喬·布萊恩特和當時的大多數NBA球員一樣,是NBA這座金字塔的底層勞工。他不是一個舉足輕重、坐在傢裏便有百萬合同上門的球員,於是遷徙他鄉便成為常事。籌碼、竜套、老闆們簽合同時用來平衡交易的邊角料。
  1979年,布萊恩特再次離開費城,帶着童年的科比去了南加州的聖地亞哥快船隊。這已經是他四年職業生涯中所效力的第三支球隊了。
  在南加州明媚的陽光下,科比第一次看到了父親拍打籃球的模樣。他尚不理解職業籃球的殘忍,衹能看到那些優雅的、經過剪輯的電視鏡頭。鏡頭中,70年代末燈光昏暗的NBA球場,飛速奔跑的球員,形形色色的髭須與發型,投籃時手指若撥弦般的劃動。父親拍打籃球的聲音與他的心跳一起,鑄成他最初的籃球旋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 言第2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1)第3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2)
第4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3)第5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4)第6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5)
第7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6)第8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7)第9節:重逢之時,飛躍之年(8)
第10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1)第11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2)第12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3)
第13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4)第14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5)第15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6)
第16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7)第17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8)第18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9)
第19節:少年:費城與意大利(10)第20節:身披湖人戰袍去戰鬥(1)第21節:身披湖人戰袍去戰鬥(2)
第22節:身披湖人戰袍去戰鬥(3)第23節:身披湖人戰袍去戰鬥(4)第24節:身披湖人戰袍去戰鬥(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