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 》 明心寶鑒 》
第11節:正己篇(2)
李朝全 Li Chaoquan
範立本 Fan Liben
古人剋己以避名,今人飾己以要譽。
君子則無古今無治無亂,出則忠,入則孝,用則智,捨則愚。
老子曰:"萬般求生,不如修身。千般求生,不如禁口。"
太公曰:"身須擇行,口須擇言。"
《直言訣》曰:"治傢治身者,猶如搆屋者先固基址。立身者先要其德行,成傢者先要其産業。治傢者須葺其房屋,捨修可以庇人物,立身可以奉神明。全家可以安長幼,治國可以保君子。若基址不實,屋必崩裂。心行若虐,身體危辱,傢必喪亡。百姓離亂,國必傾墜,君臣何保?傢若喪亡,長幼何托?身若危辱,神明何安?摧崩房屋,人物何庇?成敗如斯,孰可察也?"
《警身錄》雲:"聖世獲生乎,始覺寸陰勝尺璧,豈不去邪從正,惜身重命?如人未歷於事,當明根葉之異,禍福之殊。根葉者,賢良篤行信為本,正直剛毅枝葉也。父母己身性為本,妻子財物枝葉也。一傢之內糧為本,不急之物枝葉也。免辱免刑仁為本,倚財靠勢枝葉也。疾病欲痊藥為本,信卜巫醫枝葉也。萬事無過實為本,巧言裝飾枝葉也。恩親賢良敬為本,私好之人枝葉也。衣食飽暖業為本,浮蕩之財枝葉也。為官治訟法為本,恣意擬斷枝葉也。是故有根無葉可以待時,有葉無根甘雨所不能滋也。若務本業勤謹儉用,隨時知足,孝養父母,誠於靜閑,守分安身,遠惡近善,知過必改,善調五髒,以避寒暑,不必問命,此真福也。"
《景行錄》雲:"禍莫大於從己之欲,惡莫甚於言人之非。"
子曰:"君子欲訥(訥[nè]:言語遲鈍。這裏指說話小心謹慎。)於言,而敏於行。"
蘇武曰:"一言之益,重於千金。一行之虧,毒如蛇蝎。"
《近思錄》雲:"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夷堅志》(宋洪邁著。書中所述多為神怪故事。)雲:"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
利不苟貪終禍少,事能常忍得身安。頻浴身安頻欲病,學道無憂學道難(重刊本作"學盜憂"。)。
太公曰:"貪心害己,利口傷身。"
《景行錄》雲:"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
荀子曰:"無用之辨,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捨也。"
子曰:"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
太甲商王,成湯孫。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景行錄》雲:"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氣象。"
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節孝徐先生訓學者曰:"諸君欲為君子,而使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為君子,猶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諸君何不為君子?鄉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為君子,猶可也。父母欲之,鄉人榮之,諸君何不為君子?"
《論語》曰:"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大學》雲:"富潤屋,德潤身。"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
《景行錄》雲:"為人要忠厚,若刻悛太甚,不肖之子,應之矣。"
德勝財為君子,財勝德為小人。
子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作福不如避罪,避禍不如省非。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子貢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人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於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
老子曰:"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務者不長。"
劉會曰:"積𠔌帛者,不憂饑寒;積道德者,不畏兇邪。"
太公曰:"欲德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污自口。"
老子曰:"大辯若訥,大巧若拙。澄心清淨,可以安神。讒口多言,自亡其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華藝出版社 |
|
|
| 第1節:《明心寶鑒》序 | 第2節:繼善篇(1) | 第3節:繼善篇(2) | 第4節:繼善篇(3) | 第5節:天理篇 | 第6節:順命篇 | | 第7節:孝行篇(1) | 第8節:孝行篇(2) | 第9節:孝行篇(3) | 第10節:正己篇(1) | 第11節:正己篇(2) | 第12節:正己篇(3) | | 第13節:正己篇(4) | 第14節:正己篇(5) | 第15節:正己篇(6) | 第16節:正己篇(7) | 第17節:正己篇(8) | 第18節:安分篇(1) | | 第19節:安分篇(2) | 第20節:存心篇(1) | 第21節:存心篇(2) | 第22節:存心篇(3) | 第23節:存心篇(4) | 第24節:戒性篇(1)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