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李清照   》 門戶相當才情匹配(1)      康震 Kang Zhen

  趙挺之,山東密州人。當朝吏部侍郎,從三品官,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國傢人事部副部長。趙挺之這個人精明幹練,有出色的政治才幹,在地方為官的時候政績突出,所以在官場上升遷得很快。但由於他屬於王安石變法集團,是典型的改革派,新黨人物,所以與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矛盾尖銳。
  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黃庭堅監德安鎮,謂鎮小民貧,不堪誅求。及召試,蘇軾曰:“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宋史》351《趙挺之傳》)
  看起來蘇軾對趙挺之的為人極為反感,說他是“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就知道搜刮聚斂錢財,學問道德都不足取,這樣的人怎麽堪當國傢重任?
  在《宋史》444《文苑列傳》中還記載了一則故事,發生在“蘇門六君子”之一陳師道與趙挺之之間:陳師道與趙挺之是連襟,但陳師道一直都很討厭趙挺之的為人。陳師道傢境貧寒,鼕天要到郊外舉行祭祀活動,沒有綿衣穿。妻子從趙挺之傢裏藉來一件綿衣,陳師道知道後,堅决地退還給趙傢,結果自己不幸受風寒而死。
  趙挺之這個人新黨得勢的時候受到重用,舊黨上臺的時候也能夠遊刃有餘,說明他有一定的政治手腕,在官場上或許八面玲瓏有餘而政治操守不足,本人也確實有不少缺點。但他畢竟是一位頗有政績的官員,不至於像蘇軾與陳師道說的那樣不堪。這本是朋黨之間的意氣之爭,我們無需去刻意評斷趙挺之與蘇軾、陳師道之間孰是孰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蘇軾與趙挺之兩派間的矛盾是非常尖銳的!
  而李格非恰恰是所謂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深得蘇軾的器重,與許多蘇門的弟子不僅詩文往來頻繁,而且有着深厚的友誼。前面我們也介紹過,李格非這個人學問淵博,著作豐厚,在政治上剛直不阿,疾惡如仇。他的個性與政治立場似乎與趙挺之完全格格不入。李格非當時在朝廷擔任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行獄,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文化部副司長級官員,位置雖然沒有趙挺之的官職顯要,但也屬於朝廷的重要職位。無論從什麽角度來講,李格非都無巴結逢迎趙挺之的必要與可能。
  然而,這樣格格不入的兩傢人最終還是結為了兒女親傢。當然,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兩點:一、趙明誠心儀李清照;二、李清照也欣賞趙明誠。
  趙明誠心儀李清照無須贅述,晝寢之夢的小故事,不管是否為小說傢言,已經能夠充分說明趙明誠對李清照的青睞。那麽,以李清照的才華、眼光,為什麽會欣賞喜歡趙明誠呢?
  趙明誠雖然是當朝高官趙挺之的三公子,從小成長在貴戚之傢,但卻並非不學無術的紈袴子弟。相反,趙明誠從小就喜愛詩文,尤其酷愛尋訪收集前代金石碑刻文字。趙挺之在徐州做官時,年僅九歲的趙明誠居然從當地收集了兩通古代碑刻。鹹陽出土了一塊傳國玉璽,將作監(相當於今國傢設計院總設計師)李誡曾親手拓印了一份送給趙明誠。他十七八歲的時候,在外地為官的姨夫陳師道曾先後兩次緻函趙明誠,為他提供發現碑刻的綫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陳師道與趙挺之水火不容,但卻對這個外甥欣賞喜愛有加。他在給黃庭堅的信函中提到:“正夫(趙挺之字正夫)有幼子明誠,頗好文義。每遇蘇、黃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於父。”(《與魯直書》)意思就是說:趙挺之的小兒子趙明誠,酷愛詩文,每當看到蘇軾、黃庭堅的詩文,即便衹有片言衹語,也會精心收藏,正因為這個緣故,他的父親很不喜歡他。
  由此看來,少年時代的趙明誠與父親不同,他對官場政治、新舊黨爭並不在意,他的主要興趣在於金石碑刻的收藏與鑒賞,衹要是有價值的金石字畫他就收藏,十七八歲之年,就以金石收藏在學問傢雲集的北宋士大夫中間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對於性情活潑、關註世事的李清照而言,不能不有所耳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寫在前面(1)寫在前面(2)書香纔女傢學淵源含英咀華
二八年華詞名初顯(1)二八年華詞名初顯(2)才力華贍詞名難掩(1)才力華贍詞名難掩(2)
門當戶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門戶相當才情匹配(1)門戶相當才情匹配(2)
情愫有韻寄語詞箋(1)情愫有韻寄語詞箋(2)順時應勢佳偶天成新婚燕爾情濃嬌嗔
夫婦擅朋友之勝禍福相依浮槎來去炙手寒心寒鼕春暖(1)炙手寒心寒鼕春暖(2)
世事反復風波又起憂睏不屈鶼鰈情深(1)憂睏不屈鶼鰈情深(2)武陵人遠新愁又添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