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医故事 》
神医传奇(1)
孙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主讲人简介
王立群,194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有:《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在世界华人的范围里边,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人们在心目中,把华佗当成了神医的代称。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他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但是,中国古代名医众多,为什么后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要说华佗再世呢?华佗的医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他为什么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的神医呢?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华佗。华佗在正史中有传记,也就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有范晔的《后汉书》,都有《华佗传》。据史传的记载,华佗字元化,名字叫旉,他是沛国谯人。这个谯是当时沛国的谯县,东汉的谯县大致主要包括今天安徽的亳州,还有河南永城的一小部分,但是有关华佗家世的记载,完全没有。我们不知道华佗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知道华佗跟谁学的医,都没有记载。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华佗在当时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由于他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身世,他的师承都没有记载。而且,我们看正史这两个传记也可以看出来,《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后汉书》把他列入《方术传》,方技、方术,是什么含义呢?在中国古代,把从事医学、天文、星象、占卜的一类人叫做方士,或者叫做方术,这就是我们现在仅存的资料中间所知道的华佗的基本状况。
华佗生活的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这一段时间,这时候正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时候,所以史书中关于华佗的记载很少,既没有他的身世记载,又没有他师承关系的记载,更没有医方传之后世,史书中只留下了他治愈疾病的一些小故事,所以后世流传的“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这个说法,我们只能从华佗治愈疾病的小故事中去寻找答案了。
为什么我们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我们先讲第一个方面,料病如神,预知生死,这是华佗最神奇的一面。这里边我们就要介绍史书中记载华佗治病的医案。第一个医案,说是原甘陵国,这个甘陵就是今天山东的临清,甘陵国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突然感到腹痛,痛得非常难受,然后请华佗来治疗,华佗把了把脉,就说胎儿已经死了。然后,华佗找一个人,为这位夫人摸一摸腹部,看胎儿是在左边还是右边,而且华佗告诉这个人,如果在左边是个男胎,如果在右边是个女胎。结果这个人摸过以后,说在左边。华佗就准备了汤药,然后,让甘陵国相的夫人把药喝下去,喝下去以后,果然产下来一个胎儿,已经死了,是个男孩。这个男胎一产下来,甘陵国相夫人的腹痛立即就停止了。这是第一个例子。他能判断胎儿是活的还是死的,号脉就断定了。
第二个例子,前任的一位督邮,姓顿,这个顿先生得了病,好了以后请华佗为他再看一看。华佗为他把脉以后,告诉他,他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身体还很虚弱,在这个期间,千万记住,不能有夫妻生活,如果有的话,就会发生不测,死前他的舌头会伸出几寸长。结果他病好以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他妻子的耳朵里了,他的妻子跑了一百多里地来看他,当天晚上有了夫妻生活。三天以后,病发,死了。而且临死之前,舌头伸出来有几寸长。这是第二个医案。他料定这个人只要有性活动就一定会死亡。
第三个例子,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一个人,他得了一种怪病,这个病的症状是心烦、面红、吃不下饭,请华佗给他诊病。华佗号了脉以后就告诉他,说你的腹中有好几升虫。然后,就让他赶快吃药。结果华佗给他准备了两升药,喝下去以后,大概有一顿饭的工夫,他吐出来好几升虫,吐完以后,病好了。但是病好以后华佗告诉他,说你这个病三年以后还会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如果遇不到良医你就完了。三年以后,陈登的病果然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没人可治,陈登死了。这是华佗预知陈登三年以后疾病复发身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诊病圣手(1) | 诊病圣手(2) | 诊病圣手(3) | 诊病圣手(4) | 诊病圣手(5) | 扁鹊之谜(1) | 扁鹊之谜(2) | 扁鹊之谜(3) | 扁鹊之谜(4) | 附录(1) | 神医传奇(1) | 神医传奇(2) | 神医传奇(3) | 神医传奇(4) | 华佗之死(1) | 华佗之死(2) | 华佗之死(3) | 华佗之死(4) | 附录 | 医圣之路(1) | 医圣之路(2) | 医圣之路(3) | 医圣之路(4) | 医圣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