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魘   》 紅樓夢插麯之一(1)      張愛玲 Zhang Ailing

  上次寫“紅樓夢未完”,預備改日再談八十回後事。無如紅樓夢這題材實在浩如煙海,就連我看到的極有限的這麽點,也已經“鄉下人進城,說得嘴兒疼”。千頭萬緒,還在整理中,倒已經發現“紅樓夢未完”有許多地方需要補充,就中先提出高鶚與襲人這一點。
  高鶚對襲人特別註目,從甲本到乙本,一改再改,鍥而不捨,初則春秋筆法一字之貶,進而形容得不堪,是高本違反原書意旨最突出的例子。恨襲人的固然不止他一個,晚清評傢統統大駡,唯一例外的王雪香需要取個護花主人的別號,保護花襲人。但是高鶚生平剛巧有件事,也許使他看了襲人格外有點感觸。
  吳世昌著“從高鶚生平論其作品思想”──載文史第四輯──內有:“高鶚在戊申中舉前似乎還有一妾(?)和他離異,自去念佛修行。‘硯香詞’的末一首‘惜餘春慢’顯然即指此事。原詞曾有塗改,照錄如下:
  春色闌珊,東風飄泊,忍見名花無主。釵頭鳳拆,鏡裏鸞孤,誰畫小奩眉嫵?曾說前生後生,梵唄清禪,衹儂(原作‘共誰’)揮塵。恰盈盈剛有,半窗燈火,照人凄楚。
  那便嚮粥鼓鐘魚,妙蓮臺畔,領取蒲團花雨?蘭芽忒(原作‘太’)小,萱草都衰,擔盡一身甘苦。漫恨天心不平,從古佳人(原作‘紅顔’),總歸黃土。更饒(原作‘縱憑’)伊槌(原作‘打’)破虛空,也衹問天無語。
  此妾大概原為樂戶或女伶(‘名花’),[按名花通指妓女,倘稱女伶為名花,恐怕會被打嘴巴子。]在高傢還生下了孩子(‘蘭芽忒小’),又要伺候高鶚的衰邁老母(‘萱草都衰’),大概也是受不了痛苦(‘擔盡一身甘苦’)纔離開他的。據本書末所附的‘硯香詞校記’,知‘惜餘春慢’詞下原有標題‘畹君話舊,作此唁之,’知此女名畹君,與高鶚結識已久。離異以後,他還常去找她。集中有一首‘唐多令’的小題是:‘題畹君話箑’,其下片全是調笑之詞。另有一首‘金縷麯’,原稿上有被重鈔此詞的紙片所掩蓋的題記:
  不見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雋,把晤燈前,渾疑夢幻。歸來欲作數語,輒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燈下獨酌,忍酸製此,不復計工拙也。
  詞中說畹君是他‘故人’,呼她為‘卿卿’。又說,‘一部相思難說起,盡低鬟默坐空長嘆。追往事,寸腸斷。’下片似乎說畹君要他‘重踐舊盟’,使他十分為難,以致回傢以後,還在‘怔忡’。另有一首‘南鄉子’,題為‘戊申秋雋喜晤故人’,中有:‘今日方教花並蒂,遲遲!’等語,即指‘金縷麯’中與畹君相晤之事。又有‘臨江仙’,題為‘飲故人處’,也是豔情,則此‘故人’亦即畹君。‘遺稿’七律‘幽蘭有贈’:‘九畹仙人竟體芳,托根合傍沅湘’,似亦贈畹君。(註:‘蘭’、‘畹’意義相關,係從‘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一語而來。)”
  畹君在高傢“擔盡一身甘苦”,似乎中饋乏人,衹有這一個妾操持傢務。高鶚一七八一年死了父親與妻子,一七八五年續娶張船山妹。這該是喪妻後續弦前的四年間的事。出來是否與續弦有關?
  在那個時代,婚前决不會先打發了房裏人,何況已經有了孩子。想必是她自己要走。“蘭芽忒小。孩子那麽小,大概進門不多幾年,極可能在前妻死後。高鶚那時候是個不第秀纔,教讀為生。青樓中人嫁給一個中年塾師,也許是圖他沒有太太,有一夫一妻之實。也許答應過她不再娶。因此一旦要續弦,她就下堂求去。
  “釵頭鳳拆”句用陸放翁故事,顯指與婆婆不合,以致拆散夫妻。這位高老太太想必難伺候,畹君的地位又低,前妻遺下子女成行,傢裏情形一定復雜,難做人。姨太太當傢,倒像拙著“怨女”裏面,不過那姨太太本是母婢,這是外來的妓女,局面的爆炸性可想而知。“萱草都衰”顯然不止他一個母親,畹君方面也有父母靠她,想必也要高鶚養活,更是一條導火綫。
  也甚至於高太夫人也像“怨女”內的婆婆,用娶填房媳婦作武器,對付子妾,老鬧着要給兒子提親。剛巧有這張傢願意給,因為傢境太壞,做填房可以省掉一副嫁妝。十八歲的能詩少女,從前的讀書人大概誰聽了都怦然心動,也難怪高鶚禁不起誘惑。
  吳世昌推測畹君是因為帶孩子伺候婆婆太辛苦,“(‘擔盡一身甘苦’)纔離開他的”,仿佛是他死了太太,傢務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操勞過甚而求去,適得其反。
  高鶚在一七八六年以前北上,到過邊疆,大概是作幕。但是一七八六年就又回京鄉試,依舊落第。當是一七八五年續弦後不久就北行。有沒有帶傢眷?
  張船山庚戌哭妹詩:“我正東遊汝北徵,五年前事尚分明。那知已是千秋別,猶悵難為萬裏行。……”五年前正是一七八五年,他四妹張筠嫁給高鶚那年。東遊、北徵是從北京出發,還是從他們家乡四川?北徵那就是遠嫁到北京。
  她葬在北京齊化門外,哭妹詩又有“寄語孤魂休夜哭,登車從我共西徵。”參看“船山詩草”題記上他自己的行蹤,他們傢一直在四川。但是捲二有“乙巳八月出都感事”,也是一七八五年。那次東遊北徵既是兄妹永別了,一定就是那年八月別妹出都。北徵當是跟着丈夫到塞上。
  高鶚“金縷麯”前題雲:“不見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雋,把晤燈前,渾疑夢幻。……”
  一七八八年秋天中舉,已經與畹君三年不見了。三年前正是動身北上的時候。回京後一直沒見過面。
  “南鄉子”也是記“戊申秋雋喜晤故人”:“今日方教花並蒂,遲遲!”言下大有恨晚之意,仿佛等得好苦。想必三年前分手後,北上前見過不止一次,未能舊夢重溫。
  “惜餘春慢”上似言下堂後入尼庵修行,自應篤守清規。三年後怎麽又藕斷絲連起來?
  從前的婦女灰心起來,總是說長齋禮佛,不過是這麽句話。“那便嚮粥鼓鐘魚,妙蓮臺畔,領取蒲團花雨?”本是個問句,是說:哪裏就做尼姑了?同一首詞上又云“從古佳人總歸黃土”,畹君並沒死,想也不過是常對他說死呀活的。“曾說前生後生”,這些都是例有的話。“東風飄泊,忍見名花無主”,顯然出來仍操舊業。本來她還有父母要養活。關於她的詞還有一首題為“飲故人處”,當然不是尼庵。
  張筠傢學淵源,有“窈窕雲扶月上遲”句為人稱道,相貌如何沒有記載。短壽,總也是身體不好。如果長得不怎麽好,任是十八歲的女詩人也沒用。高鶚有許多詩詞她也未見得欣賞,年紀又相差太遠,心裏一定非常委屈。高鶚屢試不售,半世蹭蹬,正有個痛瘡可揭。心裏又另有個人在。相形之下,婚後也許更迫切的需要畹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紅樓夢未完(1)紅樓夢未完(2)紅樓夢未完(3)紅樓夢未完(4)紅樓夢未完(5)紅樓夢未完(6)
紅樓夢未完(7)紅樓夢未完(8)紅樓夢未完(9)紅樓夢未完(10)紅樓夢插麯之一(1)紅樓夢插麯之一(2)
紅樓夢插麯之一(3)初詳紅樓夢(1)初詳紅樓夢(2)初詳紅樓夢(3)初詳紅樓夢(4)二詳紅樓夢(1)
二詳紅樓夢(2)二詳紅樓夢(3)二詳紅樓夢(4)二詳紅樓夢(5)二詳紅樓夢(6)二詳紅樓夢(7)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