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力作:美國怎麽了 》
第11節:長鍍金年代(4)
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當時已經有了纍進稅製與福利國傢的觀念,甚至在一些地方已實施了相關的政策,所以原因並不在於沒有先例。在德國,俾斯麥於19世紀80年代引入了養老金、失業保險甚至國民醫療保險。俾斯麥此舉並非源自同情心,而是出於政治算計--他想要防患於未然,以免德皇的統治遭遇反對。但他這麽做說明,政府其實是可以更有同情心的。在美國,南北戰爭後為退伍軍人及烈士遺屬建立的福利制度,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可謂社會保障制度的先聲。1896年的平民黨(Populist)的綱領呼籲實施纍進所得稅和公共建設工程項目,以在經濟蕭條時提供工作--將近四十年之後羅斯福最終實施的政策,與之並沒有多少質的分別。
美國當時也並不是一個窮得沒錢實施這些計劃的國傢。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要比歐洲國傢富得多,但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公共補助計劃都有相當規模,比美國的大好幾倍。實際上,1925年美國的富裕程度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後的英國相當,而在那段時間裏,英國建立了完善的國傢福利制度,包括國民醫療福利--該套福利國傢體製在一些方面要比美國當前的體製覆蓋範圍更廣。
那麽,為何當時無人提出有影響力的呼籲--藉用休伊·朗(Huey Long)後來的說法--"剪點富人的毛,幫幫小夥計"呢?
富豪統治的政治
共和黨起初代表自由勞工,但到了19世紀70年代,它已毫無疑問地成為代表大公司和富人的政黨。從南北戰爭到"大蕭條"之間的十六次總統大選中,共和黨贏了十二次;其對參議院的掌控更加持久,在這段時期的三十二屆國會中,衹有五屆是民主黨人占多數。雖說衆議院的爭鬥更激烈些,但那裏通常也都是共和黨的天下。
而且,單在兩黨之間做比較,會低估這段時期裏保守派對政壇的主宰力量,因為民主黨的一個重要支派與共和黨人完全一樣,支持維護富人利益,反對政府為窮人提供幫助。這就是所謂的"波旁民主黨人",其中既包括一些反對革新的南方人,也包括一些親近商界的北方人。在某些問題上,"波旁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不同:他們信仰自由貿易,而非高保護性關稅,並且譴責政界的腐敗,所以並不能把"波旁派"歸為共和黨中的左派。在民主黨人偶爾真正入主白宮的時候,通常都是一名"波旁派":從南北戰爭到1912年伍德羅·威爾遜贏得競選,這段時間裏唯一當選總統的民主黨人格羅弗·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就是個"波旁派";而且那些有望問鼎總統寶座的民主黨人通常也是"波旁派",如1876年的塞繆爾·蒂爾登(Samuel Tilden)。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節:美國怎麽了 目錄 | 第2節:舊日情懷(1) | 第3節:舊日情懷(2) | 第4節:舊日情懷(3) | 第5節:舊日情懷(4) | 第6節:舊日情懷(5) | 第7節:舊日情懷(6) | 第8節:長鍍金年代(1) | 第9節:長鍍金年代(2) | 第10節:長鍍金年代(3) | 第11節:長鍍金年代(4) | 第12節:長鍍金年代(5) | 第13節:長鍍金年代(6) | 第14節:長鍍金年代(7) | 第15節:長鍍金年代(8) | 第16節:長鍍金年代(9) | 第17節:長鍍金年代(10) | 第18節:長鍍金年代(11) | 第19節:長鍍金年代(12) | 第20節:大壓縮(1) | 第21節:大壓縮(2) | 第22節:大壓縮(3) | 第23節:大壓縮(4) | 第24節:大壓縮(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