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詩百話   》 11.陳子昂:感遇詩(下)      施蜇存 Shi Zhecun

  笫三
  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
  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
  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
  第十九
  聖人不利己,憂濟在黎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淨道彌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雲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誇愚適增纍,矜智道愈昏。
  以上二詩,可以代表《感遇》詩的第三類:感事。這兩首詩中,雖然有“丁零”、“漢甲”、“匈奴”、“黃屋”,“瑤臺”等歷史名詞,但全詩並不牽涉到歷史事實,因而不是詠史。字句之間,好象在指一些時事,而不是為個人身世遭遇發感慨,因而也不是詠懷。
  前一詩的大意是:烏沉沉的邊塞,無論在今人或古人的思想裏,都以為是荒遠的地方。在那裏,可見者衹有高聳的亭堠(碉堡),陣亡戰士的枯骨。黃沙從南方大漠中吹來,太陽嚮西方沉落。中國曾以三十萬戰士對付匈奴,至今衹見到沙場上纍纍屍骸①,而沒有人憐惜這些塞上孤軍。“丁零”是漢代西北的羌族人,丁零塞是漢人防止丁零人入侵的國防工事。這裏用以代表唐朝與契丹的邊境。漢甲即漢軍,這裏用以代表唐軍。以古代的語言事物,代替現代的語言事物,這是詩詞的一種修辭手法,我們稱之為用“代詞”,不算是用典故。
  後一詩的大意是:古代聖人並不自私自利,所關心的都在人民的生活②。堯帝的車上開始裝飾了黃綢的車篷,原來不是堯帝自己的意志,可是後人已有批評,至於紂王為了荒淫酒色而起造瑤臺,更不用說了。我聽說西方佛教的宗旨,最重視清淨,為什麽要用大量的金玉珍寶雕刻佛像,以為尊奉供養的對象。高聳入雲的建築物,用盡了山林中的木材,富麗莊嚴的寶塔,用去了無數珠寶。這些宏偉的雕塑,建築,叫鬼工來做,也還做不起來,要用人民的勞動力來做,那裏能夠幹得了。這種愚蠢的行為,衹能使自己更多受纍,自以為聰明,而治道卻愈加黑暗。
  “化”是教的代詞,“西方化”就是佛教。“教化”本來是一個同義連綿詞,可以互用。詩詞裏的單字代詞,往往用同義相代。如悲慘、憐愛、疑惑、意志,都可以互相代用。“雕刻以為尊”,原句並沒有說明是雕刻佛像,這是為講解方便而加進去的。
  這兩首詩,從語言文字所表現的來看,我們似乎感到它言之有物,總是針對某一件時事,前者大約與邊塞戰爭有關,後者大約與佛教有關。但這還是從“丁零塞”、“西方化”等詞語中推測出來,終是霧裏看花,不夠清楚。因此,必須從詩篇以外去求幫助我們瞭解的資料。
  孟軻有過一段話:“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後世學者把這段話節約為一個成語:“知人論世”,我們在講王績詩的時候已提到過。讀古代文學作品,必須瞭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這是“知人”。要瞭解一個作傢的生話與思想,又必須瞭解這個作傢所處的時代,有些什麽重大的政治事件、社會事件,這是“論世”。現在我們來查一查陳子昂所處的時代,有過一些什麽事情,足以引起他這樣的感慨。
  《舊唐書》和《資治通鑒》都記載道:“萬歲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武後遣曹仁師、張元遇等二十八將擊契丹,全軍覆沒。火將皆被擄。武後詔募囚犯及奴隸以擊契丹。”這件事,陳子昂曾上書諫阻,可知是陳子昂最為感慨的。詩中所謂“暴骨無全軀”,就是指此次徵伐契丹的三十萬大軍。武則天好大喜功,屢次因用人不當而引起邊禍。等到契丹、回紇、吐蕃等大舉入侵,她又不能用名將壯士去捍衛國防,衹是派遣自己親信的佞臣或姓武的公子哥兒,讓他們去挂帥立功,升官發財。結果是這些將軍都打了敗仗,使數十萬人民死於戰場。“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可知這四句就是詠嘆武則天這種軍事行動的。
  武則天又迷信佛教。她本來是太宗的宮女,太宗死後,曾走出宮廷在感應寺落發做尼姑。後來被高宗所寵幸,纔又選進宮去,封為昭儀。不久就奪取了皇后的大位,逐步篡奪了李唐政權,當時有一群以法明為首的和尚,偽造了一部佛經,名為《大雲經》,其中頌揚武則天是西方彌勒佛化身,應當代替唐朝,為中國之主。這些偽造的預言,迎合了武則天的私心,於是下詔各州都要建立大雲寺。還要造極大的佛像。佛像的小指裏可以容幾十個人。為了建寺造像,動用幾十萬人民的勞動力,耗費了全國的財富。當時宰相狄仁傑曾為此上疏進諫,可是武則天沒有聽從。陳子昂第十九首詩顯然是反映了這件事,並表示了他的憤慨情緒。“誇愚適增纍,矜智道愈昏”,這兩句尖銳地申斥了武則天的昏愚政治。
  陳子昂的《感遇》詩為唐詩開闢了一條諷諭現實的道路,對封建統治階級各種不得民心的措施,進行口誅筆伐。在陳子昂以後,張九齡、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韓愈,張籍等詩人,都有這一類詩作。不過各人的風格不同,有的寫得直率,有的寫得委宛;有的明寫,有的暗寫,這一類詩,以後都要講到。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二日
  ①沙場死,即沙場屍。這個“死”字是名詞。死,屍、屍,三字通用。
  ②在古典文學怍品中,有許多“聖人”是指帝王的,所以常常和人民(黎元)對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王績:野望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3.楊炯:從軍行
4.五七言絶句四首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8.雜言歌行三首9.陳子昂:感遇詩(上)
10.陳子昂:感遇詩(中)11.陳子昂:感遇詩(下)12.王梵志詩
13.初唐詩餘話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18.高適:燕歌行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22.邊塞絶句四首23.五言絶句四首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