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爐煙火   》 第11節:羅友彤異聞錄      劉紹銘 Liu Shaoming

  羅友彤異聞錄
  內容駁雜、篇幅長短不一的《不“文”集》,是林行止的“新書舊作”。據他在序言所說,書中所收文字,原是十年前收集的原始資料,後因種種緣故沒有在評論的文稿中用上。這些資料,長者也不過千字,短者衹有一兩行。有些題目,的確趣味盎然,棄之可惜。
  在收集和記錄資料之間,林行止正為piles所苦,乃化名“羅友彤”,在《信報》的花邊發表了這些原意作為prompters的筆記。“羅友彤”,你讀諧音,當知此案“不成文章”的短訊應當別具一格。依所錄文字的趣味看,《不“文”集》其實是“異聞錄”。閣下旅遊泰國多年,可知曼𠔌有食肆名為Cabbage and Condoms否?對,就是“椰菜與避孕套”餐廳。為什麽椰菜與避孕套混為一談?因為,留學澳洲的餐廳老闆Mechai認為,要降低人口增幅,要防止艾滋病蔓延,非把避孕套觀念普及化不可。於是,貴客“埋單”時,看到在櫃臺供奉的,不是薄荷糖,而是盛在碟子上的condoms。羅友彤因此批曰:這是營造“取得避孕套易過食生菜”的環境最佳配搭。
  資訊是隨時可以update的。果然,在《紅芙蓉招展》一條,我們知道老闆Mechai已邁出連鎖店的第一步,進軍北京了。為了適應“國情”,這傢泰國餐館搖身一變,變了Red Hibiscus。名字雖然改了,招徠的點子可未變。因為“紅芙蓉的目的在於成為男女約會的地點,飽食之後帶着避孕套離去”。
  點子說是不錯,但對某些人士來說,約會到芙蓉,也得承受相當風險。我仿佛聽到一個女生在電話上這樣回應男朋友的邀請:“什麽?到芙蓉餐廳去吃飯?你!你!你!你心懷鬼胎,把老娘看做是什麽樣的人!你!你!你!”
  集內文字可作“異聞”看的,為數不少。其中有些還頗具“顛覆性”的。這就是說把我們對某些事物假定的看法或聯想——推翻。譬如說,有一天你接到問捲調查,問閣下意見,為什麽麥當勞漢堡包如此受歡迎,你大概會如實招來,一是“大件夾抵食”(分量足又便宜);二是我傢少爺小姐的至愛;三是到處有售,方便快捷。
  慢着。且別高興。老兄的答案,衹憑常識與個人經驗,卻毫無科學根據。根據1994年7月號《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一位讀者來信剖析,現代人對漢堡包情有獨鐘,原來是“返祖現象”(atavistic)的體現。這從何說起呢?說來也簡單。我們茹毛飲血時代的祖先,壯丁打獵回來時,先由年富力強、牙齒健全的人丁把肉塊咀嚼(masticate)成易於咽下的碎肉,然後喂哺“無齒族類”的老人及小孩子。
  嗷嗷待哺者因為肚子餓了,急不可待地搶吃壯丁口中咀嚼着的碎肉。這就是kiss的由來。這個“返祖現象”還可以形象化:漢堡包的兩片面包象徵兩片嘴唇,茄汁則代表動物的鮮血。現在你明白為什麽漢堡包是老幼鹹宜、食之不厭的“快餐”了,因為誰也不討厭kiss。
  “異聞”所錄諸子,其奢靡作風直追《世說新語》人物石崇的,有外匯大炒傢索羅斯(George Soros)。這位美籍匈牙利猶太人,在20世紀90年代香港金融風暴時大撈了一筆。10月份美國大選如火如荼期間,因為他出錢出力擺明車馬替剋裏助選,誓要推倒布什而大出風頭。
  跟“異聞”有關的是這一條。洋人煮食,在肉類上或以紅酒作料。雖說豐儉由人,但用到Ch?teau Lafite這品種來“調味”的,實聞所未聞。羅友彤所錄“索羅斯傢事”一條,教人大開眼界。此公用作“炒菜”的紅酒,就是1994年市值五百英鎊的Lafite。我們怎會知道?因為他炒了男女管傢的魷魚,被他們告上法庭,這種“傢事”因此抖了出來。此軼聞的moral是:善待下屬,推己及人。
  羅友彤的“真身”是以前寫政經短評、現在寫“林行止專欄”的林行止。寫這類文章,數據和個案的羅列,是論點引人入信的先决條件。英國人據說都是gentleman,自少就有natural justice的觀念,因此我們相信他們有隊必排,規行矩步。這是我們的“迷信”。要破除這迷信,得有實例,不然口說無憑,真的是書生空論議了。在“紳士‘打尖’”這一條中,羅友彤就引了牛津大學心理學家柯烈特博士(Dr Collett)的一項調查說,英國人也開始參加the queue jumper的行列了。英國人乖乖排隊的習慣,原是19世紀中葉開始的,今天居然jump queue,可見英國的世風也在日下了。
  誰到英國跑一遍,看到gentleman打尖,都可私下或公開慨嘆一番。但如果沒有資料引證,任何觀感,都是泛泛之言。寫文章也好,在“腦震蕩”的會議中發言也好,誰掌握了最充分的數據,最有代表性的個案歷史,誰就操了一半的勝算。
  Anglophilia是“戀英情結”。戀英的人對英國的衣冠文物多有近乎“護短”的偏愛。他們多是在英倫受過教育、在該地居住過多年的讀書人。有沒有例外?有。有根據沒有?有,《不“文”集》就收了“羅德學人美高官”一條:“英國《周日時報》報道,剋林頓政府部長級官員中有二十五名羅德學人,這些人大都對英國印象甚劣,認為英國人缺乏同情心、虛偽、種族歧視,他們的牛津經驗多數不很愉快。1992年大選期間,剋林頓接受母校牛津摩頓書院校刊訪問,表示沒有一個英國人值得他效法。”
  羅德就是Cecil John Rhodes(1852—1902),生前以自己的名字設奬學金,指定美國、英聯邦和德國學生纔有資格申請,也指定了要去牛津大學就讀,真是精英中的精英培訓。《不“文”集》既錄異聞,也有實例,可說是本書的特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序第3節:目錄第4節:靈魂也要按摩
第5節:張恨水的散文第6節:Punch Line第7節:鬼兄第8節:散文極短篇?
第9節:取名的藝術第10節:恍如隔世第11節:羅友彤異聞錄第12節:說不完的蘇茜黃故事
第13節:穿T shirt的母親第14節:看我上雲梯第15節:張建雄吃的文化第16節:Used Wife源考
第17節:現代生死學第18節:本店不打駡顧客第19節:夏志清傳奇(1)第20節:夏志清傳奇(2)
第21節:浪漫與偏見第22節:白先勇是這樣長大的(1)第23節:白先勇是這樣長大的(2)第24節:王德威如此繁華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