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食貨金瓶梅   》 穿綢挂緞說衣飾(2)      侯會 Hou Hui

  與衣服相配的是鞋子,書中多處提到女人的鞋,如前文提及的“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淺藍玄羅高底鞋兒”“老鴉緞子羊皮金雲頭鞋兒”“老鴉青光素緞子高底鞋兒”,等等。李瓶兒死後,衆妻妾替她安排壽衣裝裹,單單想不出配什麽鞋。潘金蓮建議穿那雙“大紅遍地金鸚鵡摘桃白綾高底鞋兒”,吳月娘反對說:“不好,倒沒的穿上陰司裏,好教她跳火坑?你把前日門外往她嫂子傢去,穿的那雙紫羅遍地金高底鞋,也是扣的鸚鵡摘桃鞋,尋出來與她裝綁了去罷。”李瓶兒盛鞋的四個小描金箱兒裏有“約百十雙鞋”,衹是找不到這一雙。最後還是丫鬟迎春從櫥子裏的“一大包”鞋中翻出來。(第六十二回)
  男子的服飾裝束,書中也時有描摹。西門慶剛出場時,從潘金蓮眼中看去,“也有二十五六年紀,生得十分博浪。頭上戴着纓子帽兒,金玲瓏簪兒,金井玉欄桿圈兒;長腰身穿緑羅褶兒;腳下細結底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腿上勒着兩扇玄色挑絲護膝兒;手裏搖着灑金川扇兒”(第二回),這要算是那個時代市井“時髦青年”的漂亮裝束了。
  日後西門慶做了官,日常服飾是“戴忠靖冠,絲絨鶴氅,白綾襖子”(第四十六回),儼然官紳形象。第七十三回孟玉樓過生日,西門慶請吳大舅、應伯爵等吃酒,書中特地寫西門慶的裝束:
  伯爵燈下看見西門慶白綾襖子上,罩着青緞五彩飛魚蟒衣,張爪舞牙,頭角崢嶸,揚須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問:“哥,這衣服是哪裏的?”……西門慶道:“此是東京(指宋朝都城開封府)何太監送我的。我在他傢吃酒,因害冷,他拿出這件衣服與我披。這是飛魚,朝廷另賜了他蟒竜玉帶。他不穿這件,就相送了。此是一個大分上(人情,面子)。”伯爵極口誇奬:“這花衣服少說也值幾個錢兒。此是哥的先兆,到明日高轉,做到都督上,愁玉帶蟒衣?何況飛魚。穿過界兒去了。”
  這件“青緞五彩飛魚蟒衣”,西門慶也衹能私下穿穿,過過“官癮”而已。依明製,飛魚蟒服衹有朝廷二品大員或錦衣衛堂官纔準穿用(《明律例》)。西門慶的提刑所千戶之職是五品官,公開穿出去,是要獲罪的。
  封建社會的最大特點是等級森嚴,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穿衣標準。在以農耕經濟為本的社會裏,商業被視為末業,商人在“士農工商”的等級排列中奉陪末座。漢代即規定,商人不準穿綢緞衣服。經唐宋而至明初,朱元璋仍規定:社會以農為本,以商為末。農傢可以穿綢緞,商人則衹能穿絹衣、布衣。農民傢裏哪怕有一人經商,全家也不得穿綢紗(《明會要》)——當然,這裏說的農傢,指的是地主;又有哪個下田耕作的農夫,穿得起綢緞呢?
  然而不過兩百年,至嘉靖、萬歷年間,商品經濟的發展給農耕經濟以極大衝擊,商人地位迅速躥升,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變化。重農抑商的舊制度、舊規矩,早已被人們拋到腦後。商人西門慶早在做官之前,全家已是穿綢挂緞,極盡服飾奢華之能事,甚至服飾形製直逼“內傢”。晚明之時“禮崩樂壞”,在服飾上的表現最為直觀。
  奢侈之風迅速蔓延,農耕社會尚儉戒奢的教誨,已無人理會。晚明社會的風氣是笑貧不笑娼,重衣不重德。“傢無擔石之儲,恥穿布素”(龔煒:《巢林筆記》),傢無隔夜糧的人,也以穿布衣為恥。西門慶十兄弟之一的常時節,傢裏窮得揭不開鍋。西門慶周濟他十二兩銀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街給老婆買衣服,計買“一領青杭絹女襖,一條緑綢裙子,月白雲綢衫兒,紅綾襖子兒,白綢子裙兒,共五件”,“自傢也對身買了件鵝黃綾襖子,丁香色綢直身兒。又有幾件布草衣服。共用去六兩五錢銀子”。這些衣服折合今價約一千三百元。衣服拿回傢,老婆認為很划算,說:“雖沒得便宜,卻值這些銀子。”(第五十六回)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便是如此。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目錄《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會“食貨志”(1)
《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會“食貨志”(2)《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會“食貨志”(3)
白銀一兩價幾何(1)白銀一兩價幾何(2)
白銀一兩價幾何(3)饜甘飫肥談飲食(1)
饜甘飫肥談飲食(2)穿綢挂緞說衣飾(1)
穿綢挂緞說衣飾(2)穿綢挂緞說衣飾(3)
穿綢挂緞說衣飾(4)交通、起居及其他(1)
交通、起居及其他(2)交通、起居及其他(3)
再多說幾句千萬富翁的商業收益——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一(1)
千萬富翁的商業收益——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一(2)行賄支????與偷稅獲利——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二(1)
行賄支????與偷稅獲利——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二(2)藉官生財與放債取息——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三(1)
藉官生財與放債取息——西門慶如何賺錢之三(2)財色雙得的“納妾工程”——西門慶如何賺錢之四(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