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      閆紅 Yan Gong

  我想,李鴻章長期以來,堅持鬍說八道,應該是因為,他享受到了說真話的快感,是的,說真話真的是有快感的,就像拿一把鋒利的小刀,刷地割開臃腫的包裝,把真相抽出來。但是在一個謊話套話叢生的世界裏,這個愛好顯然是很不合適的,時人榮祿就說他“甘為小人”,不過比“偽君子”翁同要略好一點。
  同是實在人,張佩綸的真實是嚴肅的,李鴻章的真實是不那麽嚴肅的;張佩綸的真實是一板一眼的,李鴻章的真實是信馬由繮的;張佩綸的真實,是一個縝密思索的結果,李鴻章的真實,更多地來自現實操作中的靈感。他二位的真實是如此不同,但是,沒關係,是真的就好。
  是不是張式的真實,加上李式的真實,成就了張愛玲的真實?曾有人問我為什麽如此喜歡張愛玲,當時答不上來,她的思想不能算最深刻,文筆固然好,但我有時也嫌她堆砌纍贅,後來纔想到,我喜歡張愛玲,是因為她實在。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女作傢,像她那樣,一點兒也不裝,不跟別人裝,也不跟自己裝,她是那樣孜孜於逼近自己的內心,看她的字句,總像從我心裏掏出來似的那麽懇切。
  扯遠了,還回頭說李鴻章和張佩綸,有了誠意的前提,對方身上呈現出來的閃光點,就變得真切可感了,有許多對峙,原本可以不那麽劍拔弩張的,衹是沒有耐心聽對方講話,不相信對方的誠意,懷疑儼然的道理背後,是不可告人的想法,便不去琢磨字面上的意義,所有的交集,都是誤解的纍積。
  相信對方的誠意,纔有溝通的可能,他倆分別是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沒錯,但不是衹有男女戀愛,纔有互補這一說,張佩綸的銳利、孤介、耿直尤其是純粹,那樣一種洋溢理想主義光輝的品性,對於混沌圓通善於周旋妥協的李鴻章,未必沒有一種吸引力——李鴻章也不是天生就是一個“濁流”,也曾有過翰林高第的風光和文臣治世的理想,一步步走到今天,當然因為他更成熟更理性更務實了,可是,理想主義時代,就像一個擦肩而過的情人,即使最終與它分道揚鑣,想起來總有一些惆悵與苦澀。
  張佩綸的智商,也讓他能看到李鴻章的過人之處,他搏擊滿朝,唯獨對李鴻章手下留情;1880年,他和張之洞煮酒論英雄,推陶澍為道光以來的最優質偶像,大夥都在學習他,但都衹能學到局部,李鴻章“學其大而舉措未公”。雖然張佩綸覺得李鴻章辦事不夠公道,但能學到幾十年來最為優秀的人物之“大”,仍可算一高度評價。張佩綸不是那種非此即彼的道德狂,正是對於李鴻章的另眼相看,將他的命運帶入此起彼伏的風波之中。
  1882年,朝中發生一件大事,李鴻章母親去世,他自己,也要丁憂了。
  這跟張佩綸的丁憂完全不是一回事,小張再牛,也還在邊緣晃悠着,丁一下憂,最多影響個人晉升外加經濟收入,老李丁憂,會讓整個政局變得曖昧難測。他的親信分兩撥,一撥勸他別那麽實心眼,去丁那勞什子憂,不是還有“奪情”這一說嗎?
  所謂“奪情”,就是由皇帝出面,表示,雖然朕能理解你悲傷的心情,但是國傢實在離不開你,自古忠孝難兩全,對不住了,愛卿還是留下來幫幫我吧。
  以李鴻章跟上面的關係,混個“奪情”不成問題,但另外一撥親信認為不妥,前朝權相張居正,就是這麽操作的,照樣身陷“丁憂門”,鬧了個灰頭土臉大狼狽,誰比誰傻多少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就這樣老去(1)就這樣老去(2)
就這樣老去(3)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