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年,张謇提出了"村落主义"。所谓村落主义,是一种地方自治。梁启超到南通看了后曾说:"盖村落者国家雏形,国家者村落之集合体也,假使全国之人皆行其村落主义,则扩充之即可成一村落国家。"但这其实不太可能。南通当时是一个绕着张謇转的"村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和效率机制。随着张謇个人的逝去,完全以他个人为核心的体系也就随之坍塌。这也是南通模式不可复制的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张謇。
当时的南通更像是一个封闭环境中的试验田。钱以振1920年去南通参观后说:"全国无论如何鼎沸,而南通则自养其兵,自教育其子弟发挥其实业。"乌托邦的理想有时在封闭式试验中能够光彩一时,但一旦与外部发生冲撞,失败便成必然。后来的事实便证明了这一点。对外部世界的敏感程度和信息灵通程度对商业发展而言是极其关键的。张謇的理想主义使他埋头于自己的小世界,当外部世界发生战乱和剧变时,有限的资源是无法抵挡那些冲击的。
当然,以事后的发展去评论历史是有失公允的。毕竟张謇只是一个人,改变不了当时的局势。至少这个"村落"是他实现理想的天地,也为国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本。比起30年代晏阳初在定县办平民教育,梁漱溟在邹平搞乡村建设,张謇建设南通不但时间更早,规模也更大。而他个人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即便失败,也令人钦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