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康震 Kang Zhen
對於地方政權機構,朝廷也實行分散權力、互相牽製的措施。例如,地方政府設置知州為地方行政首長,又設置通判,是為副首長。然而通判往往由朝廷派遣京官充任,雖然是副職,卻有權直接嚮皇帝上奏。地方事務也由知州與通判共同處置。這種安排當然是為了防止出現地方政權專斷獨行,但是也會造成行政資源內耗、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當時官場上流傳一個笑話:有個人愛吃螃蟹,他要求去擔任知州,有人問他願意去哪裏,他回答道:衹要是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行(事載宋·歐陽修《歸田錄》)。由此可見知州與通判的緊張關係。
再比如財政,對內,朝廷要求地方財賦大多數上交中央。而北宋朝廷優待百官,宋朝官員的俸祿在中國封建朝代中是非常高的。當時宰相一個月的俸祿有五十多萬文,按照那時的物價,一鬥高價米也不過五十文,這五十萬文能買一萬鬥(十二萬斤)高價米。隨着官僚機構的極度膨脹,用於官員俸祿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對外,北宋一直處在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之中,為了換得暫時的和平,宋朝每年嚮西夏交納七萬兩白銀,五千匹絹,三萬斤茶葉,嚮遼國交納二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匹絹,這又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二十歲的宋神宗即位後,决心銳意變法,富國強兵。王安石就是他相中的主持變法的最佳人選。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建立負責變法的專門機構"製置三司條例司",統籌改革戶口、賦稅、財政收支、糧食漕運、工商收入、兵器製造等關係國計民生的事宜。在財經、軍事等方面推行一係列的新政策,其核心目的在於強國富民,緩和國內矛盾,鞏固朝廷統治。
但是變法的大幕剛剛拉開,就遇到了空前巨大的阻力。北宋王朝是個需要求變圖新的社會,又是一個習慣成自然的保守社會,新法一出臺,就在朝廷上下引起了激烈的論爭。總的來看,變法派的代表是王安石,反對派的代表是司馬光,兩派的觀點簡單歸納起來就是:
變法派說:要迅速打破爛攤子,盡快重建新規矩;反對派說:還是維持老規矩,慢慢改掉老毛病。變法派說:國庫空虛,要用行政權力監管經濟,將財富從地主商人的手裏賺回來,裝到國傢的腰包裏;反對派說:你這是與老百姓爭奪利益,會擾亂經濟秩序。
這真是一樁難斷的官司。
從原則上來講,王安石變法是對的,國傢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增加國庫收入也是對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行政權力干涉經濟生活的分寸。國傢行政過度幹預經濟生活,肯定會出問題。而變法派一出問題,反對派們就開始提意見、亂拆臺,造成變法派越來越剛愎自用甚至專權獨裁,於是兩派形成劇烈的政治鬥爭。衹要有一方鬥爭獲勝,就立刻打擊報復對方。這樣一來,不僅變法寸步難行,而且造成了混亂的政治局面。
當時朝廷有五位宰相,曾公亮老邁不吭聲,富弼多病總告假,唐介不久即病逝,趙抃連聲衹叫苦,衹有王安石虎虎有生氣,當時人稱這個宰相班子是"生、老、病、死、苦"(事載宋·朱熹等《宋名臣言行錄》)。朝中還有很多社會聲望較高的老臣或者稱病引退,或者自求外任,以消極抵製的方式表示他們的不滿。但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的决心絲毫沒有動搖,他們一如既往地堅持推行變法革新政策。由於原有官吏的引退、罷免、外遷,王安石不得不大量起用新人,一些投機取巧的小人乘機混入變法者隊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 | 第2節:一、少年成名(1) | 第3節:一、少年成名(2) | 第4節:一、少年成名(3) | 第5節:一、少年成名(4) | 第6節:一、少年成名(5)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 第8節:二、步入仕途(1) | 第9節:二、步入仕途(2) | 第10節:二、步入仕途(3)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 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 第15節:二、步入仕途(8) | 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 第19節:三、大難臨頭(2)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 第23節:三、大難臨頭(6) | 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