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日军开始空袭重庆。据安达森洋行当年的工人回忆,每当日机来轰炸时,安达森就叫工人把瑞典国旗在门口的旗杆上升起来,以求安全。其实日军未必看得见这面小小的国旗。但幸运的是,藏于安达森洋行的这批文物毫发无损。尽管如此,重庆已不安全,文物又向乐山转移。途中,故宫博物院职员朱学侃察看舱位大小时,失足跌入未盖的舱口内,重伤身亡,是为保存文物献身的第一人。1939年9月,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成立。
故宫人在乐山的日子,与其他同事在安顺、在峨眉的日子一样,艰苦但充实。梁匡忠也赶来和父亲会合了。从南京到宝鸡再到乐山,十多岁的梁匡忠一直在路上,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没有办法好好读书。好不容易在四川与父亲团聚,但梁廷炜一个人的收入不但不能负担三个儿子的学费,连生活费都有些捉襟见肘。无奈之下,17岁的梁匡忠决定不读书了,经乐山办事处主任介绍,于1941年7月正式进入故宫博物院,担任看管库房 的工作。其实早在一两年前,因为乐山办事处人手不够,找外人又怕影响文物安全,个子很高,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的梁匡忠就开始帮着身边的大人们做事了。当时他做的工作叫“对签子”。一根竹签代表一箱文物,当文物从此地运到彼地时,交付了签子,就代表一箱文物安全送达。让梁匡忠欣慰的是,他从未丢失一个签子。在乐山的库房干了不到一年,由于峨眉办事处的库房缺人,梁匡忠又被调到那里,峨眉办事处的主任正是那志良先生。
多年后梁匡忠对自己的儿子梁金生回忆这一段经历,说:“1937年春节是在北平过的;1938年春节在宝鸡过,1939年春节在陕西褒城县(现汉中市勉县)过,1940年春节在乐山过”。 因为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故土,在别人的介绍下,梁匡忠与当地的姑娘结婚成了家。也许是为了纪念跟随国宝奔波的岁月,子女们的名字与故宫文物的迁徙地息息相关:长子在峨嵋出生,叫梁峨生;二女在乐山出生,叫梁嘉生(乐山古称嘉定);后面两个孩子,是抗战胜利后,文物返运南京后出生的,所以分别叫梁金生和梁宁生;1953年开始,故宫文物陆续北返,梁匡忠调回北京工作,又有了一个小儿子,取名梁燕生。
年轻的梁匡忠在峨眉已经独立看管文物,当乐山有需要时他还要回去帮忙。当时一个库房除一个职员和一个工友看管外,还有士兵进行把守。国民党政府也非常重视文物的安全。在陕西的时候,除了步兵保护,库房的所在地还有宪兵把守。到四川后,由蒋介石的特务团来看守库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