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大道無所不在   》 第11節:教育你的父母      梁實秋 Liang Shiqiu

  教育你的父母
  “養不教,父之過。”現在時代不同了。父母年紀大了,子女也負有教育父母的義務。話說起來好像有一點刺耳,而事實往往確是這樣。
  “吃到老,學到老。”前半句人人皆優為之,後半句卻不易做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凍梨,癡呆黃耈,步履維艱,還教他學什麽?衹合含飴弄孫(如果他被准許做這樣的事),或衹坐在公園木椅上曬太陽。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因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棄,應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人生七十纔開始”。西諺有雲:“沒有狗老得不能學新把戲。”豈可人不如狗?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舉出許多榜樣,例如:
  一、摩西老祖母一百歲時還在畫畫。
  二、羅素九十四歲時還在奔走世界和平。
  三、蕭伯納九十二歲還在編戲。
  四、史懷澤八十九歲還在非洲行醫。
  五、歌德寫完他的《浮士德》時是八十三歲。
  旁敲側擊,教他見賢思齊,爭上遊,不可以自甘老朽,飽食終日。遊手好閑,耗吃等死,就是沒出息。年輕人沒出息,猶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悛悔自新。上了年紀的人沒出息,還有什麽指望?二輩子!
  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生男育女,在父母眼中他還是孩子。所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僕地作兒啼,算是孝行。那時候他已經行年七十,他的父母該是九十以上的人了。這種孝行如今不可能發生。如今的孩子,翅膀一硬,就要遠走高飛,此後男婚女嫁,小兩口子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五世同堂乃成為一種幻想,或竟是夢魘。現代子女應該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發,宜早為之計,告訴他們如何儲蓄以為養老之資,如何鍛煉身體以免百病叢生。最重要的是要他們心理有所準備,需要自求多福。頤養天年,與兒女無涉。俗語說:“一個人可以養活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養不活一個爸爸。”那就是因為兒子本身也要養活兒子,自顧不暇,既要承上,又要啓下,忙不過來。十個兒子互相推諉,爸爸就沒人管了。
  代溝之說,有相當的道理。不過這條溝如何溝通,衹好潛移默化,子女對父母來便耳提面命。上一代的人有許多怪習慣,例如:父母對於用錢的方式,就常不為子女所瞭解。年輕人心裏常嘀咕,你要那麽多錢幹什麽?一個錢也帶不了棺材裏去!一個錢看得像鬥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上,就是捨不得摘下來。眼瞧着錢財越積越多,而生活水準不見提高。嘀咕沒有用,要事實上逐步提示新的生活模式。看他的一把坐椅缺了一隻腳,墊着一塊磚,勉強湊和,你便不妨給他買一張轉椅躺椅之類,看他肯不肯坐。看他的衣服捉襟見肘,污漬斑斑,你便不妨給他買一件鬆鬆大大的夾剋,看他肯不肯穿。這當然不免要破費幾文,然而這是個案研究的教學法,教具是免不了的。終極目的是要父母懂得如何過現代的生活,要讓他知道消費未必就是浪費。
  勤儉起傢的人無不愛惜物資。一顆飯粒都不可剩在碗裏,更不可以落在地上。一張紙,一根繩,都不能委棄,以至傢傢都有一屋子的破銅爛鐵。陶侃竹頭木屑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須知陶侃至少有儲存那些竹頭木屑的地方。如今三房兩廳的逼仄的局面,如何容得下那一大堆的東西?所以作子女的在傢裏要不時地負起清除傢裏陳年垃圾的責任。要教導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我們中國人一般沒有立遺囑的習慣,儘管死後子女打得頭破血出,或是把一張楠木桌鋸成兩半以便平分,或是纏訟經年丟人現眼,就是不肯早一點安排清楚。其原因在於諱言死。人活着的時候稱死為“不諱”或“不可諱”,那意思就是說能諱時則諱,直到翹了辮子纔不再諱。逼父母立遺囑,這當然使不得。勸父母立遺囑,也很難啓齒。究竟如何使父母早立遺囑,就要相機行事,趁父母心情開朗的時候,婉轉進言,善為說詞,以不傷感情為主。等到父母病革,快到易簀的時候纔請他口授遺言,似乎是太晚了一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送禮第2節:拜年第3節:小賬第4節:市容
第5節:北平的垃圾第6節:洋罪第7節:匿名信(1)第8節:匿名信(2)
第9節:旁若無人第10節:過年第11節:教育你的父母第12節:求雨
第13節:幸災樂禍第14節:小聲些第15節:住一樓一底房者的悲哀第16節:推銷術
第17節:臉譜第18節:廢話第19節:快樂第20節:駡人的藝術
第21節:讓座(1)第22節:讓座(2)第23節:孩子第24節:女人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