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海上魂   》 第十一回 元兵救泉襲淺灣 宋主溺水成驚疾      陳墨濤 Chen Motao

  詩曰:
  子曰水哉水哉,魚鱉不可勝食。
  所仰望以終身,王曰寡人有疾。
  話說李恆這日在贛州奉到詔書,命達春、呂師夔出師取未下州縣,一面命索多、蒙固岱由福州出師來相會。李恆得了詔書,便調兵選將,擇吉出師,又上疏請以葉特密什自隨。元朝中準了所請,便另遣別人去守贛州,不在話下。
  卻說達春此時的箭瘡是早已好了,到得吉日,便和葉特密什、呂師夔等隨着李恆大軍離了贛州城,竟嚮福州而來。一路上旌旗招展,刁鬥傳聲,早行夜駐。這日正越過了大庾嶺,忽前軍探子報道:“索多大軍已由福州來相會,刻已在前面,相去不過數裏了。”李恆便下令安營紮寨,等候索多來相會,一面叫達春領了一小隊兵馬迎上前去。
  卻說那索多也是奉命出師來會李恆的,這日將走到大庾嶺,早有探子報明,說是李恆大軍已過大庾嶺來了。索多便催動三軍火速前進,看看離李恆大軍僅有裏許,已望見李恆的營寨了,索多便也傳令紮下營寨。築壘初定,正值達春已到了營前,軍士傳報進來,索多忙傳令大開營門迎接。達春來到帳中,兩下相見了,敘了寒暄,達春便道了主將命他來迎接的意思,索多連忙稱謝了。當下便留達春在帳中午宴,酒後達春因急於欲回寨復命,索多也不敢久延,便帶了蒙固岱和數員裨將,同了達春一齊奔嚮李恆營前來。到得營門,達春先進去傳報了,李恆連忙傳令大開營門迎接。索多和蒙固岱等進了營門,李恆親自迎出帳外,兩人見了禮,攜手入帳中。當下蒙固岱、呂師夔、葉特密什等大傢又紛紛見了一回禮,然後兩旁分賓主坐下。
  索多開言先問道:“將軍一路遠來,可聞得有什麽新信息嗎?”李恆道:“一路上並無所聞,那泉州被圍是在贛州便聞得了。衹有前幾日聽說邵武軍失守,此信尚未知確否?”索多道:“不錯,此信已確了。我前日接到由福州轉來的一封軍書,說是邵武軍失守,蒲壽庚在泉州被張世傑圍得甚急,嚮我求援。我因未會着將軍,所以未能分身去救他,然已答應他即日遣兵來援了。如今將軍有何高見能救得泉州呢?”李恆道:“我們乃奉命出師,取未下州縣。如今未剋一州,未下一縣,卻何暇去救他呢?”索多笑道:“將軍差矣!自古命將出師,專决閫外之任,將軍何必拘泥於詔書;況且詔書並未言明叫將軍宜先攻何州,先取何縣,是分明任將軍自决機宜。如今泉州危在旦夕,若棄而不顧,衹恐未下之州縣未剋,已得之城池先亡,那豈不悔之無及嗎?”李恆聽了,默默半晌道:“然則據將軍之意若何?”索多道:“據我愚見:將軍既重攻城,我們率性分兵為兩道,我去援泉州,將軍便去攻取未下州縣,將軍以為如何?”李恆大笑道:“此計大妙,就是依此而行吧。”
  蒙固岱便問道:“將軍既去攻略城池,卻意若從哪一路進兵呢?”李恆尚未答應,達春便道:“兩位將軍,小將有一計,不知可行與否?請兩位將軍定奪。”李恆和索多齊問道:“什麽計呢?”達春道:“小將愚見,以為李將軍大軍宜嚮惠州進發,一面攻取未下州縣,一面聲言要嚮潮州去襲宋帝。那時張世傑得了這信息,恐朝中無人,自然要回潮州去護帝昰了。但那張世傑一定不肯棄捨泉州而去,定要留一半兵馬仍舊死圍泉州,那時索將軍到彼,不怕不能殺退他這一半兵馬,而且索將軍此去不但可援泉州,便可順取邵武。到得剋了邵武,救了泉州,索將軍便可率師來惠州與李將軍相會,然後大軍再齊嚮潮州進發,去襲宋帝。不知將軍以為然否?”李恆大叫道:“妙計,妙計!我們就如此分頭去吧。”索多點頭道:“很好,但是我意欲嚮將軍請一員大將同行,以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將軍能依允否?”李恆道:“這個有何不可,但問他們哪個願去的,便叫他隨將軍同去便了。”因回頭問道:“你們哪個可有願隨索將軍同去的嗎?”葉特密什在旁應道:“末將願往。”索多稱謝道:“如此有勞將軍了。”當下商議已畢,約定明日一齊起行。此時天色已晚,索多便立起身來,別了李恆和衆人,回營去了。這裏葉特密什當時也帶了自己部下兵馬,辭了李恆,便隨着索多去了。
  索多到得營中,便和葉特密什約定,叫葉特密什領了一半兵馬去取邵武,自己領了一半兵馬去援泉州,商議定了,當晚無話。次日三聲炮響,兩支大軍各拔隊起行,分道去了。這且按下慢表。
  卻說張世傑自從送帝昰到了潮州之後,便將船衹一齊泊在淺灣形勝地方,吩咐群臣小心守護着,自己便帶領大軍別了帝昰來攻泉州了。到得泉州,張世傑命諸將先把城池圍住,且緩攻城,自己卻領了一半人馬去先攻邵武,以翦其羽翼。到得邵武城下,卻說那邵武的守將姓張名纔,為人極昏庸膽小,當下聽說張世傑大軍已到城下,衹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命將士登城守禦,自己卻躲在府中不敢出來。那將士是蛇無頭不行,他見張纔自己都不敢出來,他卻何苦來拚這性命?以此登上城來,也不過是張旗擂鼓,虛作聲勢罷了。
  張世傑見了這光景,心中大喜,便下令三軍奮勇攻城,盡今日定要破此城池,自己親撾戰鼓,以助士氣。衆三軍見主帥親撾戰鼓,一個個勇氣百倍,登時四面架起雲梯,衆將士冒着矢石奮勇爭先。那城上士卒見宋軍來得兇猛,纔跳上四五個宋兵,那元兵早已四散奔逃,宋軍便魚貫而登。當時砍開城門,放下吊橋,城外宋軍一擁齊入,城內人民一陣大亂,號呼震天。那張纔聽了,知事不好耳,嚇得奔逃無路,便和妻子一齊跳入府中蓮池裏死了。張世傑入得城來,便連忙下令軍士不許妄殺人民,一面出榜安民,一面遣幾員裨將領了一小隊人馬,竟入府中去捉張纔和他的眷屬。不一回,那裨將回來,說是張纔和妻子皆投池身死了。張世傑聽說,便也罷了。當下張世傑見馬到功成,心中十分歡喜,便派定林起鰲、劉黻兩人留守城池。次日張世傑並不停留,仍舊率領大軍殺嚮泉州來了。
  卻說張世傑留下那一半將士,日日圍住泉州,並不攻打。蒲壽庚被他睏在城中好不焦急,幾回遣將出城,想要衝圍出去求救兵,卻皆被宋軍殺退回來。那一日忽來了漳州劇盜陳吊眼,領了數千兵馬,來投宋軍麾下請助戰,那宋軍諸將便矯令收了他。到得這日,張世傑由邵武回營,衆將迎入帳中,先賀了剋邵武之捷,然後便將矯令收了陳吊眼的話說了一遍。張世傑聽說,登時便傳令招陳吊眼進見。卻說那陳吊眼本來是海中大盜,生得非常兇惡,當下聞令,便進帳來見看張世傑,磕了頭,立起來站在旁邊;偷眼看那張世傑:竜眉鳳目,虎頭燕頷,紫黑臉膛,一部長須飄擺胸前,坐在那虎皮交椅上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好不威嚴,陳吊眼那熊心豹膽到此際見了也有點害怕起來。張世傑見陳吊眼狀貌魁偉,倒象個有為人物,便着實勸勉了一番,陳吊眼衹是唯唯而已。張世傑又慰勞了衆將一回,便道:“諸位將軍且退,今日暫息一日,準備着明天要攻城了。”衆將答應了一聲,便一齊退下,當晚無話。
  次日黎明,傳餐已畢,張世傑一聲令下,三軍鼓角齊鳴,登時四面攻城。
  蒲壽庚在城中卻守得十分嚴密,一連攻了數日,毫無破綻可乘。張世傑又叫將士在城下百般叫駡,誘他出戰,蒲壽庚卻如耳聾了一般,假裝作不聽見,死也不肯開城出戰。張世傑無奈,衹得仍舊是雲梯地道,百般攻城,又分將士為兩班,日夜輪流着不息地攻打,衹忙得蒲壽庚和知府田子真、水軍之帥劉深三人日夜不敢安眠,衹在那城上跑個不住,東門看看,西門巡巡,日夜督着將士守城。這一回猛攻,一連又攻了十餘日,有幾回城垛陷了,宋兵幾已登城,怎奈蒲壽庚等親督着將士,一面死力抵禦,一面隨缺隨修,以此又被他支持了十餘日,兩軍互有死傷。張世傑固然是發指眥裂,蒲壽庚等三人卻也睏得力竭心碎,血幹發白。看看城中糧草將盡,外面卻不能去通一信求個救兵,衹急得蒲壽庚終日搔頭抓耳。
  這日,張世傑因見將士實在辛苦,便下令今夜且休息一夜,明日再攻。
  到得次日攻城,到黃昏時候,城中忽由南門衝出一支兵馬,竟被他殺出重圍,奔嚮福州去求救兵了。張世傑頓足大恨道:“罷了,罷了!如此小小一隊人馬,何至竟被他衝出重圍去了!”當下便傳令招圍攻南門的大將陳吊眼進帳,張世傑拍案忿駡,痛責了一番。陳吊眼低首無言,忿忿而退。張世傑因見他退出去時面上帶着幾分怒色,心中轉疑道:“他平日頗勇敢善戰,有幾回也曾殺退城中出來的兵馬,為何今日竟會被這一小隊兵馬殺出去呢?”越想那形跡越可疑,於是便下令今夜仍舊不攻城,再休息一夜。到得晚上,張世傑卻叫一個心腹小將到陳吊眼營前暗暗去探聽,看有形跡可疑之事便來通報。
  那小將領會去了,到得三更多天才回來。張世傑便先屏退左右,然後問那小將道:“你可探聽得什麽信息嗎?”那小將道:“小將已探聽得水落石出了。原來昨夜城中遣了一個說客到陳吊眼營中去勸他投降,陳吊眼一時未允,那說客便也不勸他投降了。衹叫他明日陣前故意假敗,放出城中一支兵馬去請救兵,許謝他十萬銀子。那陳吊眼賊心未改,見利忘義,便答應了他,所以今日放出這支兵馬。此刻小將回來正遇見城中縮下十幾個人來,還挑着十幾擔東西,投嚮陳吊眼營中,想是送銀子去了。”張世傑聽了衹氣得怒發衝冠,當下勉強忍住,便叫那小將且退去,明日候賞。那小將退去了,張世傑獨自一個人坐在帳中越想越氣,一直坐到四更將盡纔去安歇,略略朦朧一覺,天色已微明了。張世傑連忙起來整了盔甲開帳,衆將齊集參見了。張世傑便指着陳吊眼,睜目大駡道:“該死囚徒,你可知罪嗎?還不快快跪下!”陳吊眼被他這一喝,衹嚇得面目改色,連忙跪下道:“小將無罪”。張世傑拍案叱道:“你此刻還想欺誰?你可曉得這臨陣受賄,私放敵人,軍法是該當何罪嗎?”陳吊眼聽了,曉得事已敗露,無可強辯了,便如搗蒜一般磕頭求饒。
  張世傑軍法如山,如何肯恕,登時命軍士將他推出轅門斬首;又令一員裨將去傳告陳吊眼部下將士,叫他願留者留,不願留者去。當時陳吊眼部下將士也有去的,也有留的,去的自不必說,留的張世傑便將他分散在各將校部下管領。
  從此又是日夜的死命攻城,一連又攻了二十餘日,那城中已經是死亡相藉,看看破在旦夕了。這日張世傑一連忽得了三個警報:頭一警報是李恆兵馬已至惠州,要嚮潮州來襲宋帝了;第二個警報是邵武復失,林起鰲、劉黻皆死節;第三個警報是索多領兵來援泉州了。張世傑得了這三個警報,頓足大恨道:“罷了,罷了,總是我有眼無珠,會收了陳吊眼這狼子野心的東西,以致事敗垂成。如今兩宮有急,卻不能再顧泉州了。”當晚,沒奈何衹得恨恨退兵,率領三軍竟奔回淺灣去護駕了。
  這裏蒲壽庚等見大睏已解,自然是喜出望外了。過了幾日,索多到得泉州,見張世傑大軍已退,又曉得葉特密什已剋了邵武,心中好不歡喜,便入城來和蒲壽庚商議,叫蒲壽庚、劉深兩人隨自己同往惠州去會李恆大軍,這裏衹留田子真守城。當下兩人答應了,次日便一齊出城來,領了大軍,浩浩蕩蕩嚮惠州進發。
  不日到了惠州境界,早遇見李恆大軍,當下兩軍相會,蒲壽庚等和李恆皆相見了。索多因問李恆一路上交戰的情形,李恆道:“路上並沒有什麽大戰,那州縣多半是望風投降,衹有這惠州,有文天祥在那裏助守城池,所以一時攻他不下。我想不如先去潮州襲宋帝,所以來至此處等候你。”索多道:“既然如此,不必遲延,我們明日就起行吧。”李恆點頭答應了,當晚無話。
  次日大軍會齊,三聲炮響,一齊嚮潮州進發,一路無話。不日到了潮州,仍舊將大軍分為兩道:李恆和索多、呂師夔、達春等將兵攻潮州;劉深和蒲壽庚、蒙固岱等將舟師來襲淺灣。
  話分兩頭。卻說張世傑自從泉州歸到淺灣,便商議將舟師移屯他處。皇太妃因久在海中,屢驚波濤之險,意欲擇一堅城為行在。陸秀夫便奏道:“如今各處城池皆隨剋隨失,不足久恃。衹有占城堅定無缺,進退可守,可駐車駕,但不知彼處民心如何?須遣大臣先往諭意,探得民心真誠可靠,然後車駕纔可往。”皇太妃道:“這位大臣須遣何人呢?”陳宜中便奏道:“老臣不纔,願往一行。”皇太妃道:“丞相位高名重,正堪此任。但願此去路上風波無恙,早去早歸吧!”當下商議定了。次日,陳宜中便帶了幾個心腹隨員,拜別了皇太妃和帝昰,駕着輕舟,竟嚮占城去了。陳宜中自從這一去到得占城,因見占城民氣不純,便欲歸來復奏。那時正值劉深大戰張世傑於海中,帝昰奔波無定,陳宜中得了這信息,嚇得不敢歸來;後來又聽得帝昰登遐的信息,陳宜中便率性竟留在占城永不歸朝了,這是後事,不必提。
  如今且說皇太妃和帝昰君臣等,自從陳宜中去後,便日夜眼巴巴地望他信息,哪裏曉得等來等去,等得眼都望穿了,他卻雁杳鸞空,毫無音信。這一日張世傑便奏道:“如今元兵即日要來攻淺灣了,臣意欲請聖駕先往廣州新會縣南崖山去駐蹕,不知聖意若何?”皇太妃道:“勢已燃眉,衹得先顧眼前了。”張世傑道:“既然如此,明日就要起行纔好。”皇太妃點頭答應了。張世傑退出來,便下令三軍修整篷纜,準備明日起碇。三軍得令,登時便紛紛修試篷纜,忙個不了,一直亂到四更多天,忽所得一片炮聲震天,前面戰艦如排山倒海般擁近來了。原來劉深的舟師早已到了,卻隱在港灣中,等到夜深纔來襲取淺灣。當下皇太妃和帝昰君臣等衹嚇得魂飛魄散,相顧失色。張世傑連忙下令三軍一齊起碇,將最高大的戰艦團團结成一個大圈,把帝昰和群臣的船衹連那巡遊小艦等一齊圍在裏面護住了,然後一聲令下,鼓角齊鳴,那一大隊戰艦登時如飛地衝出來。到得臨近一看,原來那元人的戰 登遐——天子死亡稱登遐。
  艦皆比宋軍戰艦低有一二尺,張世傑一看大喜,便下令登時挂起三道大篷,乘風衝將過來。那元軍的小艦如何擋得住?當下前面數衹早已被宋軍戰艦衝沉了。劉深在中軍得信大驚,連忙下令將戰艦嚮左右分開,要想從兩旁來夾攻。怎奈宋軍四圍戰艦皆高過數尺,元兵仰攻本已吃虧了,又加宋軍四面箭如雨點般射下來,倒把元軍射得衹有招架之功,並無還兵之力,不知不覺的已把戰艦退出數十步以外,不敢攏近來,眼睜睜地看着宋軍戰艦逍逍遙遙衝出重圍去了。劉深看了氣不過,便下令軍士把戰艦搖攏來,結成陣勢,重新又追了來。
  張世傑因恐帝昰受驚,便也不敢戀戰,衹顧嚮前奔逃,一直逃到井澳地方,忽然天清風靜,那六衹戰艦一沒了風,便走不動了。軍士們用盡平生氣力,拚命的搖着櫓,搖了半天還走不上半裏路。此時元軍的小艦卻占了便宜,當下搖起八衹槳如飛地追了來,看看已臨近了。張世傑一看不好,連忙叫群臣奉着兩宮上小舟,帶着數百衹小戰艦先走,自己殿後迎戰。
  卻說此時皇太妃和帝昰等早嚇得戰戰兢兢,當下皇太妃和衆宮嬪先下了小舟,次是帝昰兩個內侍扶着走上搭板。可憐那帝昰何曾走過這般危險的路,當下一跨上搭板,早已渾身發抖,勉強走了幾步,忽覺腳底下搭板一搖,原來是那小船稍為漾了一漾,帝昰早已立腳不住,一個跟鬥翻入海中去了。那兩個內侍因為牽着帝昰的手不敢放,一齊也隨入海中去了。群臣立在船上見了,衹嚇得目瞪口呆,做聲不得。說時遲,那時快,當下小船上的水卒見了,不待令下,早已“撲通撲通”一個個跳入海中去了。少頃,衹見十餘個水卒捧着帝昰和兩個內侍浮上水來,那帝昰和內侍三個人還是手牽着手不曾放。
  當下小舟上衆水卒見了,連忙七手八腳的把帝昰和兩個內侍拉上小舟來,那十餘水卒也一齊跳上小舟。衹見帝昰和兩個內侍早已吃得滿腹是水,昏迷不省了。皇太妃見了,衹是流淚悲泣,不知所措。衆水卒連忙叫過三個內侍,教他彎着腰伏在艙上。衆水卒便扶着帝昰和那兩個落水的內侍,一人一個伏在內侍背上,伏了一回,果然口中“哇哇哇”地一陣吐出許多海水來。衆水卒見吐了一回已經沒有水了,便把薑湯灌進去。那兩個內侍灌了薑湯,自然是登時好了;帝昰飲了薑湯,少頃便也悠悠氣轉,哼了兩聲。皇太妃見了,非常歡喜,那衆水卒自然是有厚賞不必說了。當下皇太妃連忙叫幾個宮嬪扶着帝昰進內艙來,把上下濕衣一齊換了,然後扶帝昰上床臥下。皇太妃坐在床前,手撫着帝昰的胸,一面叫,一面問。衹見帝昰睜着兩眼,呆呆地看着皇太妃,並不答應。皇太妃叫問了一回,忽見帝昰滿口鬍言亂語起來,所答非所問。原來帝昰今年纔十一歲,當下因受了這一大驚,登時成了驚疾。皇太妃見了,衹急得滿眼流淚,怎奈此時後面張世傑已和元軍接戰了,群臣也都過小舟來了。皇太妃衹得聽軍士們開船出了大艦的圍外,嚮前奔逃去了。
  可憐這一路上皇太妃廢寢忘食地日夜守着帝昰,見他忽而悲啼,忽而驚號,皇太妃衹是呆呆相對着流淚。那宮嬪們也是日夜輪流着服侍,群臣們雖是一日幾十遍的進艙來看視,卻也束手無策,這且按下慢表。
  卻說張世傑擋住劉深的水師接戰,幸虧張世傑戰艦高大,劉深究竟不敢十分衝撞,一直戰到日色西斜,元兵纔退了八九裏外下碇泊住。張世傑便也下令將戰艦搖到水淺處拋錨下碇。到得四更將盡,那海面上纔起了點風。次日黎明,張世傑正想起碇去追兩宮,不和他久戰,忽見元軍戰艦皆紛紛起碇,嚮歸路去了。正是:旗翻雲霧如飛去,舟破波濤作浪歸。
  欲知劉深因何回師,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賈似道喪師辱國 文天祥興兵勤王第二回 張世傑焦山敗績 鄭虎臣漳洲誅姦
第三回 覘國勢群臣逃亡 作後圖二王出鎮第四回 殺卞彪世傑入海 駡餘慶天祥留元
第五回 壯客同心救主將 天祥冒死求二王第六回 奪故主薑纔陷陣 立新君秀夫卻邪
第七回 沒心肝投降相繼 有意氣殉難如林第八回 張世傑奉王入海 王積翁背主獻城
第九回 天祥聚兵雩都縣 時賞大戰贛州城第十回 興國縣天祥敗北 方石嶺鞏信施威
第十一回 元兵救泉襲淺灣 宋主溺水成驚疾第十二回 奔波裏幼主登遐 患難中新君即位
第十三回 造行宮崖山駐蹕 乘國喪元人興師第十四回 天祥被執五坡嶺 弘範大破崖門山
第十五回 陸秀夫負主投海 張世傑殉國亡身第十六回 勇天祥慷慨就刑 驚博羅忠魂顯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