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北京地理之民间绝艺   》 靠手艺吃饭(1)      Yi Ming

  王树森大师主持设计制作的四件翡翠国宝之一
  靠手艺吃饭的行当不一定适合机械化
  1956年公私合营后,进入机械化大生产时期,北京百姓生活日用品的数量和种类都丰富了起来。比如自行车,随着大批量生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了北京百姓最主要的代步工具,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机械化大生产比手工作坊强得多,它代表着北京文化和生产力的进步。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机械化大生产的形式用在玉器行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散落于前门外和哈德门(崇文门)的玉器作坊被集中到北京市玉器厂之后,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市场上的玉器数量越来越多,这虽然让更多的北京普通百姓有了拥有玉器的机会,却让玉器本身丧失了高贵内涵。古时用玉风尚有三个层次:帝王用玉以示天意,君子佩玉以示德行,俗人带玉以赋风雅。即便到了民国时期,要拥有玉器的人还得既有品位又有钱,才能与玉结缘,一般百姓根本得不到玉。由此可见,玉自古便象征高尚的道德情操,且天生就与富贵结缘。现在玉器成了百姓唾手可得的物件,自然也就没有了它在人们心中原有的稀罕劲儿。
  机械化大生产不仅使玉器生产产量提高了,还改进了旧的工具。过去用大铁锅敲出的六路金刚砂磨料被镀在工具上的钻石粉取代,这使得老艺人们不再把制作玉器的过程称为“磨玉”,而叫“刮玉”了,因为用金刚砂糊磨出的线条柔和、圆润,而用钻石粉划出的线条摸起来钢手,看上去见棱见角,给人一种愣的感觉。还有过去磨玉的坨是固定不动的,手艺人得拿着活儿找家伙,现在工具经过改良可以拿家伙找活儿了,使得玉器作品越来越繁琐,变得偏重技艺,却忽视了其本身的艺术性。
  除此之外,过去老艺人拿到料以后得先琢磨很长时间,等创意成形后再制作,才会出现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而且玉器的贵重也体现在其举世无双的造型上。现在由于工具的现代化,制作玉器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难免忽略“琢磨”这一关键步骤,以致同类产品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很难再有创意。
  玉器行原本就是单兵作战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像这种靠手艺吃饭的行当并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现在有不少手艺人组建了公司或受雇于人在家琢磨活儿,小作坊的生产模式正在复苏,玉器行的又一个春天会很快来临吗?
  ● 如今传人
  注重设计更了解作品文化内涵
  姜文斌,男,42岁,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在北京玉器厂的下属企业任总工艺师。他6岁开始学画,16岁考入玉器厂技校素描和国画专业,为日后担任玉器设计奠定了绘画基本功。毕业后在车间三年学徒期间拜元广如先生为师学习玉器人物琢磨技法。1984年考取北京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工艺雕塑系,毕业后回到原厂,是北京玉器厂第一批拥有大专学历的手工艺人之一。1988年被破格聘为玉器厂工艺师,其俏色玛瑙作品《枫桥夜泊》于当年获得北京青年设计大奖赛一等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姜文斌说在学艺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元先生问他一件别人的《伏虎罗汉》做得怎样,他回答说不错,可元先生却觉得有问题,罗汉本是很有道行的人,为伏虎费九牛二虎之力不成武松了?由此姜文斌开始注重作品的设计并了解其文化内涵。姜文斌的代表作有6米长的翡翠屏风《长江万里图》、迎接香港回归的作品《炎黄之根》和现展于中国博物馆中国馆二楼的九色玛瑙《人与自然》等。
  ● 灵魂人物
  玉器四大怪之一:“臭要饭的”潘秉衡
  潘秉衡不像其他三怪出身玉人世家,他是河北固安人,随父来京谋生。潘先生曾考上北大二院的夜大,因家贫辍学开始学艺。他的绘画功底非常好,20多岁就当上了前门外品珍斋琢玉作坊的“掌作”,并以薄胎玉器闻明京城,而且他还把断了数百年的“金镶玉”技艺琢磨了出来。虽然潘先生性情怪异,常借钱糊口,还曾为一根烟在众人面前打了个滚,但由于他手艺高超,文化水平较高,且国画、素描、泥塑无一不通,更重要的是他让玉人摆脱了匠气,成了真正的艺术家,所以艺术界将其尊为京城玉器四大怪之首。人们可以从现陈列于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待月西厢》作品中领略潘大师的神韵。
  ● 老行探密
  解读“如意”
  ●刘静(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员)
  如意最早以抓背痒痒挠的形式出现于商代,由古铜制成,因其使用方便称手,如人意愿,遂被命名为如意。隋朝以前,如意为用于击节和防御不测的铁制器具,所以又有“握君”、“谈柄”的别名。自唐朝开始,如意与实用工具分离,其与福瑞图景并列则始于宋代,到明清两代已被列为文人博古器玩之一,首部也确定了以灵芝或蝙蝠为主要形状。清代中期,如意成为纯粹的祈福迎祥之器,百姓喜在家中摆如意,一图吉祥,二表阔绰,在年节喜事时也将如意作为礼物以示祝福,因此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示吉祥。在这一时期,由于皇帝爱玉成癖,所以玉如意制作开始兴盛,且出现了在昂贵材料所制如意的首、身、尾三处镶嵌玉饰件的三镶如意,制作工艺繁琐考究,用料极为昂贵。这种三镶如意也成为日后最普遍的一种如意形式。

    新京报 Translate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当代中国出版社
“四大名旦”光彩夺目一出生就为达官贵人服务流落民间照样富有创造力从陷入低迷到再创辉煌
市场看似兴盛的背后卖得好的还是大师作品讲究人性与个性从“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玉器制作重在“琢磨”靠手艺吃饭(1)靠手艺吃饭(2)
玉器行的工匠被称为“先生”周末去动物园上写生课千年老手艺足够人琢磨一辈子的老手艺
在哈德门外很是热闹过一阵繁荣过后寻找新的活法等不到“迟来的爱”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艺人
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1)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2)编织宫廷艺术的锦绣“格律诗”昔日布局稳重为皇家专用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