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雲   》 第106節:四座山(2)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目犍連,很多人都衹在父母過世之後纔懂得感恩。有父母健在,其實是最大的幸福。雙親是子女快樂的泉源。兒女應該珍惜父母在生的時候,盡量去瞭解他們和令他們快樂。但不論父母仍在生或已過世,愛心的行動都能為他們帶來快樂或功德。幫助窮睏殘弱、探訪孤獨者、赦免囚犯、放生屠房的禽畜、植樹等,都是可以轉化現狀和帶給父母快樂的慈悲之行。在自恣日,我們要鼓勵大傢致力於這些善舉。"
  目犍連很是安慰,嚮佛陀鞠躬頂禮。
  那天下午行禪後,佛陀在精捨大門遇見波斯匿王。正當他們互相作禮之際,七個耆那派的苦行頭陀路過。他們是不穿衣服,修行異行的。就是須發和指甲也不剃剪。大王看見他們,便上前說道:"賢德的出傢人,我是波斯匿王,薩羅的大王。"波斯匿王對他們兩次鞠躬,纔回到佛陀身邊。他們離開後,大王便問佛陀:"上人,依你看,剛纔的苦行者中,有沒有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呢?又或他們其中,有沒有接近證得這等果位的?"
  佛陀回答道:"陛下,你過着君主的生活,可能比較熟識政治和政界的人。因此,你當然認為自己看不出修行人的成就了。事實上,誰也很難在衹有過一兩次面緣,便看得出那人是否已開悟的。要知道一個人修行的程度,是需要與他共同生活,細察他在不同環境下的反應和與別人的交談,才能瞭解他智慧、德行和果行的程度。"
  大王很明白。他說:"上人,這就像我派遣探子往別處偵查一樣。他們喬裝得沒人可以辨認出來。就是他們回到宮中,我也看不出他們是誰,直至他們把所有的化裝去掉。對的,我很同意你的說法。當你認識一個人不夠深刻的時候,是沒法瞭解他的智慧、德行和果行的高低。"
  佛陀邀請大王與他一起步回他的房捨。到達之後,佛陀着阿難陀擺放兩張椅子讓他們坐下。大王對佛陀吐露心聲:"上人,我已經七十歲了。我希望多用些時間在精神的修學之上。我認為自己應比以前多作行禪和坐禪。可是,宮中的事務實在太費時和吃力了。有時我來至你的法會時,已纍得沒法把眼睛張開。我感到很慚愧。上人,我也同時犯了暴食的過失。有一天,我吃了太多才前來精捨。那使我非常渴睡。我還以為到外面散步行禪會把我清醒過來。哪知我越加想睡。你與我同行着一條路徑,我也全沒察覺,以致撞你一個正着。你還記得嗎?"
  佛陀笑起來。"當然記得啦。陛下,你就是要少吃啊,這樣做便會使你頭腦和身體都輕快一點,並且對你在處理國傢大事和修行上都有裨益。你或許應該請摩利王後和跋吉梨公主替你打點每天的飯食啊。她們可以給你少一點吃,而仍然保持着營養上的均衡。"
  大王合掌禮謝佛陀的建議。
  佛陀繼續說:"多用一點時間去照顧身體健康與精神上的修行是應該的。你這一生,已沒有剩下太多時間了。陛下,假如你的親信通知你,有一座高山從東面移至,沿路上壓死了每一樣的生物。正當你開始憂慮時,另一個部屬又告訴你,有一座高山從西面移至,也是沿路上壓毀所有的東西。南北兩面也有同樣的消息傳來。四座山都同時迫近都城。你知道無法逃避這次浩劫,你又沒有方法製止那幾座山移來。陛下,你會怎麽辦呢?"
  大王考慮了一刻,說道:"上人,我相信我衹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要遵照正法,最有意義和平靜地度過剩下來的時間。"
  佛陀稱贊大王。"對了,陛下!那四座山就是生、老、病、死。老和死已迫近我們,而我們是不能逃避的。"
  大王合掌說道:"上人,當我記起死已臨近,我便明白應該在餘下來的日子好好地依教奉行,過些平靜、專註和有利他人及後世的生活了。"
  大王起來嚮佛陀鞠躬後,便請辭離開。
  那個雨季,很多婆羅門和各教團的信徒都在捨衛城聚集。他們在城內舉辦講座、演說和論壇等活動,並邀請了很多城裏的居民參加。論壇上,不同的教派都有機會發表他們的教理。佛陀的幾個在傢弟子也參與這些論壇。之後,他們告訴佛陀和比丘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有可想及的形而上學問題都被提出來討論,而每個辯者都認為自己教派的理論最為正確。雖然論壇開始時,氣氛非常融洽,但到終結時,變成大聲互相喝駡。
  佛陀於是便告訴他們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一個聰明的帝王請了幾位天生盲目的人到王宮裏來。他帶他們去觸摸一隻大象,並要他們形容大象的模樣。那個撫摸象腿的盲人認為大象似房屋的支柱。那個撫摸大象尾巴的認為大象有如毛掃帚。那個觸摸大象耳朵的便說大象似個藤箕。摸到大象肚子的那個盲人則說大象如大桶。撫摸頭部的就說大象似個大缸。而觸摸到象牙的一個則說大象如一棒棍。當他們坐下來研究時,各持己見,因而演變成一場劇烈的爭論。
  "比丘們,你們所見所聞的,都衹是片面的真相。如果你們以為這就是全部的實相,你們便會下一個歪麯的結論。一個修行的人應該抱着謙卑和開明的心態,要自知對事物未有全面的瞭解。我們要不停地努力深入學習,纔會有進步。一個大道上的行者一定要明白,執著自己的見解是絶對的真理纔是妨礙我們證得真理的絆腳石。要在大道上有進展,兩個必要的條件,就是謙卑與開明的心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第2節:1.為步行而行(2)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第4節:2.牧牛(1)第5節:2.牧牛(2)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第8節:4.受傷的天鵝(1)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第11節:5.一碗乳汁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第15節:7.白象之奬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第18節:9.慈悲之路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節:11.月下之笛
第22節:12.金蹄(1)第23節:12.金蹄(2)第24節: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