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他說 》
108、和小人同行
熊逸 Xiong Yi
孟子為卿於齊,出吊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
公孫醜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反之而未嘗與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這回可不是客卿了,而是正正經經地當了齊國的卿,這可是高官吶。
既然當了官,可就有了職責在身了。孟子這次的職責是:代表齊國去滕國吊喪,因為滕國的國君死了。
上本書裏孟子和滕國的滕文公不是有過來往麽?現在死的滕國國君是哪一位呢?不會就是滕文公吧?--這事還真不容易弄清,不過一般認為是滕定公,也就是滕文公的老爸。
孟子帶團出發了,他還有個副官,叫做王驩(讀"歡")。
孟子和王驩長途跋涉,朝夕相處,但奇怪的是,孟子從不和王驩商量工作。
公孫醜覺得奇怪,問老師:"您的官當的也不算小啊,齊國和滕國之間的旅途也不算短啊,可我怎麽就從沒見您跟王驩商量工作上的事呢?"
孟子回答說:"事都有人辦了,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孟子的回答比較令人費解。
事實上,整個這一節的內容都比較令人費解。首先,公孫醜說的"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這裏的"齊卿"到底指誰?因為有人考證,王驩這時候好像也做齊卿呢。
就當"齊卿"是指孟子好了,可孟子為什麽從不和王驩商量工作呢?孟子最後那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要是不瞭解一些背景,還真搞不懂這一節的意思。
齊國是超級大國,滕國是超級小國,孟子以大儒兼大官的身份代表齊國去滕國吊喪,真是給足了滕國面子,想來滕國自然會以很高的規格接待的。可是,差使到底是甜是苦,真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孟子恐怕並不覺得舒服,這全是因為他那位副官。
這位副官王驩是齊王跟前的大紅人,也是齊國出了名的姦佞小人。這節寫王驩的官職是"蓋大夫",這裏的"蓋"字讀"葛",是個地名,或許就是王驩的采邑。古代的註傢認為,王驩這個人一貫飛揚跋扈、頤指氣使,到處搶風頭,所以,在使團當中雖然衹是副官,卻大包大攬、頗有"小鬼當傢"的意思。孟子能怎麽辦呢?要跟他商量商量工作吧,如果話說輕了,倒像自己給王驩當副官;話說重了呢,又像是小肚雞腸地跟王驩爭權。--說輕了也不是,說重了也不是,幹脆,不說話了還不行麽!就這樣,一路上連來帶去,孟子任由王驩自己折騰,自己卻什麽話也不說。
可孟子這番為難之處又怎麽嚮學生解釋呢?於是便有了那句"事都有人辦了,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言語當中既透露着對王驩的不滿,又似乎稍稍帶着一些自嘲。總之,他沒有正面回答公孫醜的問題,而是用這樣一句含糊的反問一帶而過。
俗話說"秀纔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看來君子遇見小人,比秀纔遇見兵還要難受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自序 | 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 3、河南人惹誰了? | 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 | 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 | 8、聖水、清水和髒水 |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 | 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 | 12、孟大俠天下無敵 |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 | 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 15、自由主義在齊國 | 16、詠春拳訣 |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 | 18、胸有成竹說錯話 |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 | 20、草民們的瞎激動 | 21、書生好談兵 | 22、賣國、亡國全有理 |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 | 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