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108節:止戈弭兵,勾心鬥角仍未休(3)
劉緒義 Liu Xuyi
可憐的齊莊公纔做了六年國君就這樣死了。說他沒有頭腦嗎,卻也是真的,你看他和棠薑私通後,竟然"以崔氏之冠賜人",這不是逼起崔杼殺自己嗎?真是該死。說他昏庸嗎?卻也未必。莊公死後,齊國竟然有一批忠良之士追隨他。有自殺的,有躲起來的。
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祝佗父祭於高唐,至,復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申蒯侍漁者,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我將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與之皆死。
衹有晏平仲跑到崔杼的傢裏,撲到齊莊公的身上,哭了一場。棠無咎說,砍了他吧。崔杼道,他有點名望,殺了他,反叫人亂說。晏平仲的手下人問他打算怎麽辦?他說:我以國傢社稷為重,國君若死於國傢社稷,我當從死,如今國君是為了私事而死,我何苦白白搭上一條性命?他依然故我,與崔杼、慶封等人來往如常。
崔杼弒了莊公後,立其兄弟做了齊景公。
齊國的太史對這件事秉筆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知道後要求他重寫,太史不肯。崔杼把他殺了。按慣例,太史之弟繼承乃兄的職,崔杼想看他怎麽寫,新太史仍然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氣得不行,你長有幾個腦袋?難道不知你兄弟是怎麽死的嗎?說完,把他殺了。其三弟做了太史後,仍舊寫:"崔杼弒其君"。崔杼仍舊把他殺了。其四弟再做太史,照舊這樣書寫,崔杼一連殺了三個太史,又氣又怕,嘆了一口氣,衹好作罷,放了他,不再殺他。一個叫南史氏的太史聽說太史都被殺了,特地執簡前往,準備續寫,走到半路,聽說這句話已被寫上,就回去了。
為了緩和矛盾,齊國不想再興兵。此時趙氏孤兒趙武做了晉國的執政,他聽說齊國崔杼新立國君,想善交諸侯,楚國的新令尹也行禮靖兵,這樣一來,戰事可以消停一會。
就在崔杼連殺太史的同年,秦景公也派其弟弟來晉國通好。晉國大夫叔嚮對此事非常重視,說,秦晉不和久矣,今天這件事是件大好事啊。可見,晉國也急於息兵。
宋國大夫嚮戌探知晉楚秦齊都有意息兵於是發起第二次彌兵運動。
公元前546年,晉、楚、齊、秦、魯、衛、陳、蔡、鄭等14國會盟於宋國的西門外。此次會盟的主要內容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就是說晉的附屬國要朝貢楚國,楚的附屬國也要朝貢晉國,除了齊秦兩國之外。
即使如此,弭兵會上也是刀光劍影,氣氛緊張。正如楚國令尹子木所說的:"晉楚無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
這一次弭兵會後,春秋爭霸之戰暫告一段落。一方面,晉國大夫專權,政在傢門,公室微弱,危機四伏;一方面楚國因靈王改製而擴張失敗,加上吳國進入郢都,戰禍未了。雙方都無力發動戰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