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第一百八回 負屈含冤賢令尹結果 風流雲散怪現狀收場      吳趼人 Wu Jianren

  我們趕回汶水橋,仍舊落了那個店。我仔細一想,銀子是分文沒有了,便是鋪蓋也沒了。取過那衣箱來翻一翻,無非幾件衣服。計算回南去還有幾天,這大冷的天氣,怎樣得過?翻到箱底,卻翻着了四塊新板洋錢,不知是幾時,我愛他好玩,把他收起來的。此時交代店傢弄飯。那弓兵還在一旁。一會兒,店傢送上些甚麽片兒湯、烙餅等東西,我就讓那弓兵在一起吃過了。我拿着洋錢問他,這裏用這個不用。弓兵道:“大行店還可以將就,衹怕吃虧不少。”我道:“這一趟,我帶的銀子一起都沒了,辛苦你一趟,沒得好謝你,送你一個頑頑罷。”弓兵不肯要。我再四強他,說這裏又不用這個的,你拿去也不能使用,不過給你頑頑罷了,他纔收下。
  我又問他這裏到蒙陰有多少路。弓兵道:“衹有一天路,不過是要趕早。少爺可是要到那邊去?”我道:“你看我錢也沒了,鋪蓋也沒了,叫我怎樣回南邊去?蒙陰縣蔡大老爺是我的朋友,我趕去要和他藉幾兩銀子纔得了啊。”弓兵道:“蔡大老爺麽?那是一位真正青天佛菩薩的老爺!少爺你和他是朋友嗎?那找他一定好的。”我道:“他是鄰縣的縣大老爺,你們怎麽知道他好呢?”弓兵道:“今年上半年,這裏沂州一帶起蝗蟲,把大麥小麥吃個幹淨,各縣的縣官非但不理,還要徵收上忙錢糧呢。衹有蔡大老爺墊出款子,到鎮江去販了米糧到蒙陰散賑。非但蒙陰百姓忘了是個荒年,就是我們鄰縣的百姓趕去領賑的,也幾十萬人,蔡大老爺也一律的散放,直到六月裏方纔散完。這一下子,衹怕救活了幾百萬人。這不是青天佛菩薩嗎!少爺你明天就趕着去罷。”說着,他辭去了。我便在箱了裏翻出兩件衣服,代做被窩,打發兩個兄弟睡了,我衹和衣躺了一會。
  次日一早,便動身到蒙陰去。這裏的客店錢,就拿兩塊洋錢出來,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強用了。催動牲口,嚮蒙陰進發。偏偏這天又下起大雪來,直趕到斷黑,纔到蒙陰,已經來不及進城了,就在城外草草住了一夜。
  次日趕早,仍舊坐車進城。進城走了一段路,忽然遇了一大堆人,把車子擠住,不得過去。原來這裏正是縣前大街的一個十字街口,此時頭上還是紛紛大雪,那些人並不避雪,都擠在那裏。我便下車,分開衆人,過去一看,衹見沿街鋪戶,都排了香案,供了香花燈燭,一盂清水,一面銅鏡。幾十個年老的人,穿了破缺不全的衣帽,手執一炷香,都站在那裏,涕淚交流。我心中十分疑惑,今天來了,又遇了甚麽把戲。正在懷疑之間,忽然見那一班老者都紛紛在雪地上跪下,嘴裏紛紛的嚷着,不知他嚷些什麽,人多聲雜,聽不出來,衹仿佛聽得一句“青天大老爺”罷了。
  回頭看時,衹見一個人,穿了玄青大褂,頭上戴了沒頂的大帽子,一面走過來,一面跺腳道:“起來啊!這是朝廷欽命的,你們怎麽攔得住?”我定睛細看時,這個人正是蔡侶笙!面目蒼老了許多,嘴上留了鬍子,顔色亦十分憔悴。我不禁走近一步道:“侶翁,這是甚麽事?”侶笙嚮我仔細一看,拱手道:“久違了。大駕幾時到的?我此刻一言難盡!述農還在衙門裏,請和述農談罷。”說着,就有兩個白鬍子的老人,過來跪下說:“青天大老爺啊!你這是去不得的哪!”侶笙跺腳道:“你們都起來說話。我是個好官啊,皇上的天恩,我是保管沒事的;我要不是個好官呢,皇上有了天恩,天地也不容我。你們替我急的是那一門啊!”一面說,一面攙起兩個老人,又嚮我拱手道:“再會罷,恕我打發這班百姓都打發不了呢。”說着,往前行去。有兩個老百姓,撐着雨傘,跟在後頭,代他擋雪;又有一頂小
  轎,跟在後頭,緩緩的往前去了。後頭圍隨的人,也不知多少,一般的都是手執了香,涕淚交流的,一會兒都漸漸跟隨過去了。我暗想侶笙這個人真了不得!鬧到百姓如此愛戴,真是不愧為民父母了。
  一面過來招呼了車子,放到縣署前,我投了片子進去,專拜前任帳房文師爺。述農親自迎出外面來,我便帶了兩弟進去,教他叩見。不及多說閑話,衹述明了來意。述農道:“幾兩銀子,事情還容易。不過你今天總不能動身的了,且在這裏住一宿,明日早起動身罷。”
  我又談起遇見侶笙如此如此。述農道:“所以天下事是說不定的。我本打算十天半月之後,這裏的交代辦清楚了,還要到上海,和你或繼之商量借錢,誰料你倒先遇了強盜!”我道:“大約是為侶笙的事?”述農道:“可不是!四月裏各屬鬧了蝗蟲,十分利害,侶笙便動了常平倉的款子,先行振濟;後來又在別的公款項下,挪用了點。統共不過化到五萬銀子,這一帶地方,便處治得安然無事。誰知各鄰縣同是被災的,卻又匿災不報,鬧得上頭疑心起來,說是蝗蟲是往來無定的,何以獨在蒙陰?就派了查災委員下來查勘。也不知他們是怎樣查的,都報了無災。上面便說這邊捏報災情,擅動公款,勒令繳還。侶笙鬧了個典盡賣絶,連他夫人的首飾都變了,連我歷年積蓄的都藉了去,我幾件衣服也當了,七拼八湊,還欠着八千多銀子。上面便參了出來,奉旨革職嚴追。上頭一面委人來署理,一面委員來守提。你想這件事冤枉不冤枉!”我道:“好在衹差八千兩,總好商量的;倒是我此刻幾兩銀子,求你設個法!”述農道:“你急甚麽!我頂多不過十天八天,算清了交代,也到上海去代侶笙張羅,你何妨在這裏等幾天呢?”我道:“我這車子是從王傢營雇的長車,回去早一天,少算一天價,何苦在這裏耽擱呢。況且繼之丁憂回去了。”述農驚道:“幾時的事?”我道:“我動身到了清江浦,纔接到電報的。電報簡略,雖沒有說什麽,然而總是囑我早回的意思。”述農道:“雖然如此,今天是萬來不及的了。”我道:“一天半天,是沒有法子的。”述農事忙,我便引過兩個孩子,逗着玩笑,讓述農辦事。
  捱過了一天,述農藉給我兩分鋪蓋,二十兩銀子,我便坐了原車,仍舊先回汶水橋。此時缺少盤費,靈柩是萬來不及盤運的了,備了香楮,帶了兩個兄弟,去叩別了,然後長行。
  到了王傢營,開發了車價,渡過黃河,到了清江浦,入到仁大船行。劉次臣招呼到裏面坐下,請出一個人來和我相見。我擡頭一看,不覺吃了一大驚,原來不是別人,是金子安。我道:“子翁為甚到這裏來?”
  子安道:“一言難盡!我們到屋裏說話罷。”我就跟了他到房裏去。子安道:“我們的生意已經倒了!”我吃驚道:“怎樣倒的?”子安道:“繼之接了丁憂電報,我們一面發電給你,一面寫信給各分號。東傢丁了憂,通個信給夥計,這也是常事。信裏面不免提及你到山東,大約是這句話提壞了,他們知道兩個做主的都走開了,漢口的吳作猷頭一個倒下來,他自己還捲逃了五萬多。恰好有萬把銀子藥材裝到下江來的,行傢知道了,便發電到沿江各埠,要扣這一筆貨,這一下子,可全局都被牽動了。那天晚上,一口氣接了十八個電報,把德泉這老頭子當場急病了。我沒了法子,衹得發電到北京、天津,叫停止交易。蘇、杭是已經跟着倒下來的了。當夜便把號裏的小夥計叫來,有存項的都還了他,工錢都算清楚了,還另外給了他們一個月工錢,他們悄悄的搬了鋪蓋去,次日就不開門了。管德泉嚇得傢裏也不敢回去,住在王端甫那裏。我也暫時搬在文述農傢裏。”我道:“述農不在傢啊。”子安道:“杏農在傢裏。”我道:“此刻大局怎樣了?”子安道:“還不知道。大約連各處算起來,不下百來萬。此刻大傢都把你告出去了,卻沒有繼之名字。”我道:“本來當日各處都是用我的名字,這不能怪人傢。但是這件事怎了呢?”子安道:“我已有電給繼之,大約能設法弄個三十來萬,講個折頭,也就了結了。我恐怕你貿貿然到了上海,被他們扣住,那就糟糕了!好歹我們留個身子在外頭好辦事,所以我到這裏來迎住你。”我聽得倒了生意,倒還不怎樣,但是難以善後,因此坐着呆想主意。
  子安道:“這是公事談完了,還有你的私事呢。”說罷,在身邊取出一封電報給我,我一看,封面是寫着宜昌發的。我暗想何以先有信給我,再發電呢?及至抽出來一看,卻是已經譯好的:“子仁故,速來!”五個字。不覺又大吃一驚道:“這是幾時到的?”子安道:“同是倒閉那天到的,連今日有七天了。”我道:“這樣我還到宜昌去一趟,傢伯又沒有兒子,他的後事,不知怎樣呢。子翁你可有錢帶來?”子安道:“你要用多少?”我便把遇的強盜一節,告訴了他。又道:“衹要有了幾十元,夠宜昌的來回盤費就得了。”子安道:“我還有五十元,你先拿去用罷。”我道:“那麽兩個小孩子,托你代我先帶到上海去。”
  子安道:“這是可以的。但是你到了上海,千萬不要多露臉,一直到述農傢裏纔好。”我答應了。當下又商量了些善後之法。
  次日一早,坐了小火輪到鎮江去。恰好上下水船都未到,大傢便都上了躉船,子安等下水到上海,我等上水到漢口去。到了漢口,衹得找個客棧住下。等了三天,纔有宜昌船。船到宜昌之後,我便叫人挑了行李進城,到伯父公館裏去。入得門來,我便徑奔後堂,在靈前跪拜舉哀。續弦的伯母從房裏出來,也哭了一陣。我止哀後,叩見伯母,無非是問問幾時得信的,幾時動身的,我問問伯父是甚麽病,怎樣過的。講過幾句之後,我便退到外面。
  到花廳裏,衹是坐着兩個人:一個老者,須發蒼然。一個是生就的一張小白臉,年紀不過四十上下,嘴上留下漆黑的兩撇鬍子,眉下生就一雙小圓眼睛,極似貓兒頭鷹的眼,猝然問我道:“你帶了多少錢來了?”我愕然道:“沒有帶錢來。”他道:“那麽你來做甚麽?”我拂然道:“這句話奇了!是這裏打了電報叫我來的啊。”他道:“奇了!誰打的電報?”說着,往裏去了。我纔請教那老者貴姓。原來他姓李,號良新,是這裏一個電報生的老太爺,因為伯父過了,請他來陪伴的。他又告訴我,方纔那個人,姓丁,叫寄箵,南京人,是這位陳氏伯母的內親;排行第十五,人傢都尊他做十五叔。自從我伯父死後,他便在這裏幫忙,天天到一兩次。
  我兩個纔談了幾句,那個什麽丁寄箵又出來了,伯母也跟在後頭,大傢坐定。寄說道:“我們一嚮當令伯是有錢多的,誰知他躺了下來,衹剩得三十吊大錢,算一算他的虧空,倒是一千多吊。這件事怎樣辦法,還得請教。”我冷笑一聲,對良新道:“我就是這幾天裏,纔倒了一百多萬,從江漢關道起,以至九江道、蕪湖道、常鎮道、上海道,以及蘇州、杭州,都有我的告案。這千把吊錢,我是看得稀鬆,既然伯父死了,我來承當,叫他們就把我告上一狀就是了。如果伯母怕我倒了百多萬的人拖纍着,我馬上滾蛋也使得!”我說這話時,眼睛卻是看着丁寄莫。伯母道:“這不是使氣的事,不過和少爺商量辦法罷了。”我道:“侄兒並不是使氣,所說的都是真事。不然啊,我自己的都打發不開,不過接了這裏電報,當日先伯母過的時候,我又兼祧過的,所以不得不來一趟。”伯母道:“你伯父臨終的交代,說是要在你叔叔的兩個兒子裏頭,擇繼一個呢。”丁寄莫道:“照例有一房有兩個兒子的,就沒有要單丁那房兼祧規矩。”我道:“老實說一句,我老人傢躺下來的時候,剩下萬把銀子,我錢毛兒也沒撈着一根,也過到今天了。兼祧不兼祧,我並不爭;不過要擇繼叔父的兒子,那可不能!”丁寄莫變色道:“這是他老人傢的遺言,怎好不依?”我道:“伯父遺言我沒聽見,可是伯父先有一個遺囑給我的。”說罷時,便打開行李,在護書裏取出伯父給我的那封信,遞給李良新道:“老伯,你請先看。”良新拿在手裏看,丁寄莫也過去看,又念給伯母聽。我等他們看完了,我一面收回那信,一面說道:“照這封信的說話,伯父是不會要那兩個侄兒的。要是那兩個孩子還在山東呢,我也不敢管那些閑事;此刻兩個孩子,經我千辛萬苦帶回來了,倘使承繼了伯父,叫我將來死了之後見了叔叔,叔叔問我,你既然得了伯父那封信,為甚還把我的兒子過繼他,叫我拿什麽話回答叔叔!”丁寄莫聽了,看看伯母,伯母也看丁寄莫。寄莫道:“那兩位令弟,是在哪裏找回來的?”我便將如何得信,如何兩次發電給伯父,如何得伯父的信,如何動身,如何找着那弓兵,那弓兵如何念舊,如何帶我到赤屯,如何相見,如何帶來,如何遇強盜,如何到蒙陰藉債,如何在清江浦得這裏電報,一一說了。又對伯母說道:“侄兒鬥膽說一句話:我從十幾歲上,拿了一雙白手空拳出來,和吳繼之兩個混,我們兩個嚮沒分傢,掙到了一百多萬,大約少說點,侄兒也分得着四五十萬的了。此刻並且倒了,市面也算見過了。那個忘八蛋崽子,纔想着靠了兼祧的名目,圖謀傢當!既然十五叔這麽疑心,我就搬到客棧裏住去。”寄莫道:“啊啊啊!這是你們的傢事,怎麽派到我疑心起來?”伯母道:“這不是疑心,不過因為你伯父虧空太大了,大傢商量個辦法。”我道:“商量有商量的話。我見了伯父,還我伯父的規矩,這是我們的傢法;他姓差了一點的,配嗎!”寄莫站起來對伯母道:“我還有點事,先去去再來。”說罷,去了。我對伯母道:“這是個什麽混帳東西!我一來了,他劈頭就問我道:‘你來做甚麽?’我又不認得他,真是豈有此理!他要不來,來了,我還要好好的當面損他呢!”伯母道:“十五叔嚮來心直口快,每每就是這個上頭討嫌。”又說了幾句話,便進去了。我便要叫人把行李搬到客棧裏去,倒是良新苦苦把我留住。
  坐了一會,忽聽得外面有女子聲音,良新嚮外一張,對我道:“寄莫的老婆來了。”我也並不在意。到了晚上,我在花廳對過書房裏開了鋪蓋,便寫了幾封信,分寄繼之、子安、述農等,又起了一個訃帖稿子,方纔睡下。無奈翻來復去,總睡不着。到得半夜時,似乎房
  門外有人走動,我悄悄起來一張,衹見幾個人,在那裏悄悄的擡了幾個大皮箱往外去,約莫有七八個。我心中暗暗好笑,我又不是山東路上強盜,這是何苦。
  到了明日,我便把訃帖稿子發出去叫刻。查了有幾處是上司,應該用寫本的,便寫了。
  不多幾日,寫的寫好了,刻的印好了,我就請良新把伯父的朋友,一一記了出來,開個橫單,一一照寫了簽子。也不和伯母商量,填了開吊日子,發出去。所有送奠禮來的,就煩良新經手記帳。到了受吊之日,應該用甚麽的,都拜托良新在人傢送來的尊分錢上開支。我衹穿了期親的服製,在旁邊回禮。那丁寄莫被我那天說了之後,一直沒有來過,直到開吊那天才來,行過了禮就走了。
  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我便把鋪蓋拿到上房,對着伯母打起來;又把箱子拿進去開了,把東西一一檢出來,請伯母看過道:“侄兒這幾件東西來,還是這幾件東西去,並不曾多拿一絲一縷。侄兒就此去了。”伯母呆呆的看着,一言不發。
  我在靈前叩了三個頭,起來便叫人挑了行李出城。
  偏偏今天沒有船,就在客棧住了兩夜,方纔附船到漢口。到了漢口,便過到下水船去。
  一直到了上海,叫人挑了行李進城。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一看,衹見斷壁頽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那燒不盡的一根柱子上,貼了一張紅紙,寫着“文宅暫遷運糧河濱”八個字。好得運糧河濱離此不遠,便叫挑夫挑了過去,找着了地方挑了進去。衹見述農敝衣破冠的迎了出來,彼此一見,也不解何故,便放聲大哭起來。我纔開發了挑夫,問起房子是怎樣的。述農道:“不必說起!我在蒙陰算清了交代,便趕回上海,纔知道你們生意倒了,衹得回傢替侶笙設法。本打算把房子典去,再賣幾畝田,雖然不夠,姑且帶到山東,在他同鄉、同寅處再商量設法。看見你兩位令弟,方代你慶慰。誰知過得兩天,廚下不戒於火,延燒起來,燒個罄盡,連田上的方單都燒掉了。不補了出來,賣不出去;要補起來呢,此刻又設了個甚麽‘升科局’,補起來,那費用比買的價還大。幸而衹燒我自己一傢,並未延及鄰居。此刻這裏是暫藉捨親的房屋住着。”我道:“令弟杏農呢?”述農道:“他又到天津謀事去了。”我道:“子安呢?”述農道:“這裏房子少,住不下,他到他親戚傢去了。”我道:“我兩個捨弟呢?”述農道:“在裏面。這兩天和內人混得很熟了。”說着,便親自進去,帶了出來見我。彼此又太息一番。述農道:“這邊的訟事消息,一天緊似一天,日間有船,你不如早點回去商議個善後之法罷。”
  我到了此時,除回去之外,也是束手無策,便依了述農的話。又念我自從出門應世以來,一切奇奇怪怪的事,都寫了筆記,這部筆記足足盤弄了二十年了。今日回家乡去,不知何日再出來,不如把他留下給述農,覓一個喜事朋友,代我傳揚出去,也不枉了這二十年的功夫。因取出那個日記來,自己題了個簽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又註了個“九死一生筆記’,交給述農,告知此意。述農一口答應了。我便帶了兩個小兄弟,附輪船回家乡去了。
  看官!須知第一回楔子上說的,那在城門口插標賣書的,就是文述農了。死裏逃生得了這部筆記,交付了橫濱新小說社。後來《新小說》停版,又轉托了上海廣智書局,陸續印了出來。到此便是全書告終了。正是:悲歡離合廿年事,隆替興亡一夢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經不使疏逾戚 睹怪狀幾疑賊是官
第三回 走窮途忽遇良朋 談仁路初聞怪狀第四回 吳繼之正言規好友 苟觀察致敬送嘉賓
第五回 珠寶店巨金騙去 州縣官實價開來第六回 徹底尋根表明騙子 窮形極相畫出旗人
第七回 代謀差營兵受殊禮 吃倒帳錢儈大遭殃第八回 隔紙窗偷覷騙子形 接傢書暗落思親淚
第九回 詩翁畫客狼狽為姦 怨女癡男鴛鴦並命第十回 老伯母強作周旋話 惡洋奴欺凌同族人
第十一回 紗窗外潛身窺賊跡 房門前瞥眼睹奇形第十二回 查私貨關員被纍 行酒令席上生風
第十三回 擬禁煙痛陳快論 睹贓物暗尾佳人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窮官自縊 烽煙渺渺兵艦先瀋
第十五回 論善士微言議賑捐 見招貼書生談會黨第十六回 觀演水雷書生論戰事 接來電信遊子忽心驚
第十七回 整歸裝遊子走長途 抵傢門慈親喜無恙第十八回 恣瘋狂家庭現怪狀 避險惡母子議離鄉
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來滿座歡聲 變田産惹出一場惡氣第二十回 神出鬼沒母子動身 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第二十一回 作引綫官場通賭棍 嗔直言巡撫報黃堂第二十二回 論狂士撩起憂國心 接電信再驚遊子魄
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遺言囑兼祧 師兄弟挑燈談換帖第二十四回 臧獲私逃釀出三條性命 翰林伸手裝成八面威風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