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雲   》 第105節:四座山(1)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66.四座山
  一天清早,目犍連尊者滿眼淚光地來見佛陀。佛陀問他發生了什麽事時,目犍連答道:"上人,我昨夜禪修的時候,念頭離不開我的母親。我觀想着對她的感情。我知道自己年幼時曾令她悲傷過,但這並不是我現在感到痛苦的原因。我的痛苦是因為自疚在母親生前或臨終時都幫不上她。上人,我母親的罪業深重。我肯定一直以來,她生前作惡的業力都令她受苦。在我的禪定中,我看見母親瘦如餓鬼,蹲在一處陰暗污穢的地方。我看見她身邊有一碗飯,便拿起來給她吃。可是,當飯被送到她口裏時,卻突然變成了燒紅的炭。衹見她痛苦地叫喊,全吐出來。上人,這個影象是不會離開我的。我真不知道應該如何替她減消罪業,以能幫助她從這些痛苦中釋放出來。"
  佛陀問道:"她在生的時候作了哪些罪行?"
  目犍連答道:"上人,她沒有尊重生命。她的工作是需要殺很多牲禽的。她又不行正語。她的話往往令別人非常難堪。她就像把活樹鋤起以種植枯樹一般。我也不敢再計算她的罪行了。我衹知道她對五戒全都毀犯了。上人,我願抵受任何的痛苦,以使我母親的罪業轉過來。上人,求求你大慈大悲,告訴我應該怎麽辦。"
  佛陀說:"目犍連,我很被你對母親的孝心所感動。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如天高海闊的深厚。作人兒女的應該時刻都不要忘記此恩此德。在沒有佛和聖賢在世之時,父母就是象徵佛與聖賢。目犍連,你已曾在你母親生前盡力事孝。你對她的關懷,在她死後亦仍然繼續。這足以表示你對她的愛和孝心是何等的深切。看到你這樣,我也非常安慰。
  "目犍連,兒女對父母的最大的孝敬莫過於度過賢良幸福的一生。這就是對父母的最好回報,因為這樣做便達成了他們對兒女的期望。目犍連,你便是過着這樣的生活了。你那平和喜悅、賢良幸福的生活,是大傢爭相效法的模範。你曾幫助他人尋得大道。將你一生的功德回歸給你母親吧。這樣,她的罪業便可以有所改變。
  "目犍連,對你應該怎樣幫助母親,我有一個提議。在安居最後一天的自恣日,你可以請僧衆一起做個轉化罪業的儀式,以你們誦經的功德回歸給你的母親。僧團裏有很多定力深厚、德高望重的比丘。他們和你的誦經力量加起來,必定對超度你的母親有很大的功效。希望你母親的惡業可以因而消減,讓她有機會得入正法之途。
  "我相信僧團裏必定有其他和你一樣情形的人。我們應該替所有人的父母安排這個法事。去與捨利弗商討在自恣日舉行這個儀式吧,好讓年輕人有個機會報答他們在生或已過世的父母親和先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第2節:1.為步行而行(2)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第4節:2.牧牛(1)第5節:2.牧牛(2)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第8節:4.受傷的天鵝(1)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第11節:5.一碗乳汁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第15節:7.白象之奬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第18節:9.慈悲之路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節:11.月下之笛
第22節:12.金蹄(1)第23節:12.金蹄(2)第24節: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