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风情 》 农民帝国 》
第108节:10 拆台(2)
蒋子龙 Jiang Zilong
村里主事的人当然也提前得到了通知,县、社两级领导要来检查村里促生产的事,从一大清早就用大喇叭广播,还派人挨家挨户的通知,却还是有几十家闭门挂锁的空户,那是早就举家外出讨饭去了。这都得归功于造反派闹串联给弄坏了规矩,过去农民外出擀毡是必须要开证明信的,现在却什么都不要了,谁嘛时候想走抬腿就可以走。既然到处乱窜是毛主席提倡的,还可以窜到哪吃到哪,贫下中农同样也逮着理了,干脆连"讨饭"、"擀毡"这样叫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词儿,都改成了堂而皇之、朗朗上口的"串联",如果是结帮拉伙就叫"大串联"!这两年郭家店人外出讨饭确实喜欢拉家带口、成群结队,像当年红卫兵串联一样的热闹和红火。幸好村里干部动手还算及时,堵住了百十口子正要外出大串联的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被圈在了东场上,等待上级领导来了再发落。
一进村,封厚心里很快就有数了。在这么大一片庄子里竟看不到几间像样儿的房子,不是泥垛的,就是坯垒的,墙上冒白碱儿的,房体漓流歪斜的,还有不少是篱笆灯。他没指望能看见粮食垛,却连柴禾垛也很少,没有柴禾垛拿什么做饭、烧炕呢?没有柴禾就说明去年没有收成,没长庄稼哪来的柴禾?没有庄稼就打不了粮食,正好也省得烧柴禾做饭了。不做饭人吃什么呢?分抢粮食种子,然后出去擀毡……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恶行循环。难怪郭家店冷清的缺少农村应有的烟火气。人穷到这个地步,干出些什么邪行事都不足为怪。可一走到村东边却听到了喧闹声……
封厚叫刘大江带着直奔吵吵嚷嚷的东场。老远就看到东场上聚集着许多人,其中还有不少妇女孩子。封厚心中不免生疑,这是什么阵势?莫非郭家店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走近人群他随口问身边的一个农民:你们聚在这儿干什么?
你别看郭家店的人穷,却都见过世面,场子上的人一见这几位的来头,就知道准是当官的,而且还不是小官儿,村民们便你争我抢地往前搭话,张口就是念煽音,是专门念给当官的听的:这个说是郭家店外出擀毡誓师大会,那个说是贫下中农大串联动员大会,还有的说是村里的头头让我们在这儿等着,说一回要发粮票和路费……
你们村的头头呢?
头头们又不出去要饭,哪能站在这儿风吹日晒的,都在大队部里等着迎接上边来的大官呢。
封厚奇怪:你们外出讨饭为什么非要都赶在今天,还要集体出行?
农民们七嘴八舌,封厚却听不出要领。刘大江身为老东乡最大的"土官"了,对这一套再清楚不过,便掰开揉碎了解释给封厚听。今天是老东乡的大集,造反派一不闹腾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就不割了,集市就又恢复了。而有集的日子向来都被老东乡外出讨饭的人视为黄道吉日,中午好歹也能在集上糊弄饱肚子,然后或扒汽车或买上一站的火车票北上,先下卫,再出关,只要离开了郭家店,一般都能把这一年糊弄过去,不至于被饿死。当然,受罪是免不了的,但受罪也比饿死强啊!何况讨饭并不像没有讨过饭的人想象的那么难,你会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和稀奇古怪的事,还会看到一些活得不如你的人,如同看一台人间的连本大戏,有时还会参与其中,年年如此就难免会上瘾。
封厚感叹,讨饭还能讨上瘾,这有点匪夷所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1 龙凤合株(1) | 第2节:1 龙凤合株(2) | 第3节:1 龙凤合株(3) | 第4节:1 龙凤合株(4) | 第5节:2 大耙(1) | 第6节:2 大耙(2) | 第7节:2 大耙(3) | 第8节:2 大耙(4) | 第9节:2 大耙(5) | 第10节:2 大耙(6) | 第11节:3 "代食品"(1) | 第12节:3 "代食品"(2) | 第13节:3 "代食品"(3) | 第14节:3 "代食品"(4) | 第15节:3 "代食品"(5) | 第16节:3 "代食品"(6) | 第17节:3 "代食品"(7) | 第18节:3 "代食品"(8) | 第19节:3 "代食品"(9) | 第20节:3 "代食品"(10) | 第21节:3 "代食品"(11) | 第22节:3 "代食品"(12) | 第23节:3 "代食品"(13) | 第24节:3 "代食品"(14)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