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十五、蘇軾(5)
閔澤平 Min Zeping
三年任期滿後,蘇軾又參加了一次考試,這次是韓琦堅持要舉行的。當時英宗皇帝甫上臺,對這個名震天下的大才子非常感興趣,有意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但老宰相韓琦表示反對,認為愛護這樣的人才就要給他充分的適應與磨練時間,不能驟然拔擢使之成為衆矢之的,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英宗又準備授命蘇軾掌管宮中公務的記載,韓琦依然認為與權力中心距離太近,推薦蘇軾到教育部門去任職,並要求蘇軾參加指定的考試。在韓琦的堅持下,蘇軾在考試後授職直史館。
在史館任職的日子,蘇軾的生活相當愜意,他也有機會飽讀珍本書籍、手稿名畫。衹是這樣悠閑的日子沒能夠持續太久,先是他的原配夫人王弗病卒,次年父親蘇洵又病逝。辭去官職,蘇軾與蘇轍把兩人的靈柩運回故土。這是兄弟倆二度回到家乡,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回老傢。此後,故土中的一切衹有在夢見才能看見了。喪期結束後,蘇軾接進來他的第二位妻子,新娘王潤之是前妻的堂妹,十年前蘇軾奔母喪回傢時,兩人已經見過面。當時的王潤之對蘇軾滿心敬佩,婚後的她則把這種敬佩轉化為默默地順從與支持。
蘇軾居喪期間,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一代的政治傢紛紛凋謝,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都遠離了權力中心,王安石、司馬光、呂公著等人走上了前臺。神宗即位後,選擇了王安石,改革運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如一潭死水的京都頓時沉滓泛起,喧囂的爭吵聲彌漫士大夫階層。就在喧嘩與騷動之中,蘇軾兄弟回來了。
初回京城的蘇軾,一時間摸不清頭緒,很理智地保持了緘默。後來蘇轍在回憶錄中說“王介甫用事,多所建立,公與介甫議論素異,既還朝,置之官告院”,這樣的說法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也說當時神宗皇帝想重用蘇軾,讓他編修中書條例,王安石當即提出異議,認為“(蘇)軾與臣所學及議論皆異,別試其事可也”。同時王安石還鄭重提醒神宗皇帝:“(蘇)軾纔亦高,但所學不正……如軾輩者,其纔為世用甚少,為世患甚大,陛下不可不察也”。其實對於這些記載包括前面所引的《邵氏聞見後錄》中那段文字,我們大可保持質疑的態度。其時王安石正忙於改弦更張,在改革的舞臺上大展拳腳,忙得不亦樂乎,未必有精力來“詆毀”纔冒尖尖角的蘇軾,志存高遠的王安石也未必會把三十出頭的蘇軾作為自己潛在的對手,更何況蘇軾還沒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蘇轍由於積極參加改革運動,很快被任命為改革領導小組“條例司”的屬官。但不久,他對諸多“新法”提出了不同看法,自知分歧難以彌補,選擇自動離開了條例司,外放為河南府推官。正如蘇洵所言,蘇轍的政治嗅覺相當靈敏,他知道保守派與改革派的衝突會越來越激烈,他不會出賣人格夤緣鑽刺,也不願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蘇軾,在保守派與改革派鬥爭白熱化的時候,在代表保守勢力的政壇大腕一個個倒下去的時候,他卻選擇站了出來,屹立在浪尖之上。結果一個巨浪打了過來,他就被捲走了。
熙寧二年(1059)八月,蘇軾擔任國子監考官時,在考題中有意識地批評神宗對王安石的寵信。十二月,他又寫了一份萬言書給皇上,係統地闡述了他對新法的認識。次年三月進士殿試時,蘇軾又巧妙地將策問內容引嚮對新法的攻擊。改革派認為他們與蘇軾的决裂在所難免,既然不是一個壕溝裏的戰友,對待敵人就應該像秋風掃落葉那樣無情。熙寧三年八月,王安石的姻親侍御史知雜事謝景溫突然發難,彈劾蘇軾在奔喪期間,利用扶柩回川及服除回京的機會,攜帶貨物,販賣私????,並冒稱朝廷差遣,嚮地方藉用兵卒、柁工等。雖然最後查無實據,但事出有因,蘇軾就這樣失去了神宗皇帝的信任。蘇軾受到莫須有的攻擊後,司馬光面見聖上,說凡是反對王安石的人如蘇軾等都遭受了人身攻擊。神宗皇帝卻不緊不慢地說:“蘇軾非佳士,卿誤知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
|
|
一、王維(1) | 一、王維(2) | 一、王維(3) | 一、王維(4) | 一、王維(5) | 一、王維(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