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107节:止戈弭兵,勾心斗角仍未休(2)      刘绪义 Liu Xuyi

  宋国大夫华元得知这一消息,便决定进一步促成二国修好。华元与晋国执政栾武子交情甚好,和楚国的令尹子重关系也不错。于是,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节晋楚关系,促成两国和好。
  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安排下,晋楚二国决定会盟。晋派士燮、楚派公子罢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盟约上是这么写的:
  晋、楚二国不再刀兵相见,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
  历史上称这次晋楚会盟为第一次弥兵之会。
  只是晋楚二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争斗中积累起来的仇恨和隔阂非一朝一夕即可化解,两国都是考虑到自己的不利处境,才希望暂时休息,等待时节。
  不久,秦晋之间也举行了一次弥兵之会。晋国似有诚意,晋侯先期到达盟地,而秦君则不肯过河,只派了一个大夫与盟。秦国的用意十分明显,只不过是借会盟麻痹晋国,真实用意在于"唯利是视"。不久,晋国派吕相给秦国下达了绝交书。
  公元前578年,晋国的绝秦书下达后,秦晋关系马上紧张起来。秦桓公立即召集狄人和楚人背弃盟约,相约以伐晋。
  秦晋战于麻隧,晋军一方精诚团结,取得麻隧一战的大捷。楚军则北伐郑、侵卫。在楚人的打击下,郑又叛晋。公元前575年,晋国兴师伐郑,晋楚二军战于鄢陵。
  鄢陵之战,楚国错误地选择了将领,中军主将是司马子反,左军主帅为令尹子重。这二人素有仇隙,不和。军纪焕散,没有斗志,再加上二个原因,一是郑国执观望态度,一是晋国得到了熟悉楚军的楚国逃亡大臣的帮助,晋军集中主力攻击楚王左右,楚共王还被吕 射中了眼睛,楚军伤亡惨重,宵遁。楚共王迫使子反自杀。
  鄢陵之战后,楚国再也无力北上进攻。
  晋国也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晋国内部大族与国君之间的争斗并未消息,一方面秦国频频出击晋国。在晋的盟国中,齐国又发生新的内乱。
  先是齐顷公死后的齐灵公不买晋国的帐,也想取代晋悼公的霸主地位,退出了晋国的联盟,尔后是齐灵公死后,齐国又发生大臣弑君的事变。事情是这样的:
  公元前555年,齐灵公死了,其子齐庄公即位。
  庄公名光,本是太子,但在公子牙之乱中被废,襄公十九年,公子光借崔杼之力发动变乱得以继位。
  齐庄公这个人,不好怎么评价。应该说,他做太子的时候,多次出使国外,做过晋国的人质,有些能力。特别是襄公十八年,齐灵公在晋军压境时逃跑,公子光抽刀断鞅,发出了"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的声音,可见他是有胆识的。
  但是在后来,他叛晋联楚的做法,又显得那么不识时务。在晋国栾、范之乱中,他不仅支持栾氏与晋君作对,甚至还曾两次伐晋。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内主要大臣们的坚决反对,甚至连崔杼也公开表示这种做法不行。主要原因是楚国的力量已经逐渐削弱。
  当然,齐庄公的致命错误还在于对崔杼的信用。崔杼其人,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如他信用东郭偃而导致家乱,信任庆封而致家亡,就是被看作刚愎自用的。
  崔杼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原来嫁给了棠公,所以叫棠姜,生下一子名棠无咎。棠公死后,棠姜嫁给了崔杼,生一子叫崔明。东郭偃和棠无咎都受到了崔杼的信用做了他的家臣。
  后来,齐庄公见了棠姜之后就爱上了她的美艳,跟她暗中有了勾搭。慢慢地也让崔杼知道了。崔杼盘问棠姜,棠姜倒并不隐瞒,直言道:他是国君,他要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一个女人有什么办法,是你不能保护我,害我受人欺负,还好意思怪我啊。崔杼便在心里打定主意要报复。
  公元前548年的一天,齐庄公听说崔杼病了,暗中高兴,便带了四个卫兵上崔府去看崔杼的病。名为看病,其实是去和棠姜私会。崔家人告诉庄公,相国病很重,刚服药睡下。齐庄公就直奔内室。待庄公进了棠姜的内室,庄公的近侍贾举便把卫兵们阻在外边,贾举一个跟了进去,一一关了中门和内门。原来这个贾举早被崔杼买通,只是因为一点小事庄公鞭打了贾举一百下。
  棠姜见了庄公,立即过来迎接。正要亲热,一个丫头跑来说,相国想喝蜜汤。棠姜便要庄公先休息一会,她去去就来。
  一会儿,一片乱哄哄的嘈杂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庄公忙喊贾举,没人答应,到窗户一看,只见四周都是兵士,他吓得爬起来想往外跑,不想门都被锁上了。破门之后,四周都是士兵,庄公忙喊:我是国君,赶快放我走。棠无咎应声回答:我们奉相国之命前来捉拿淫贼,哪里有什么国君?庄公没办法,想跳到屋顶上逃跑,却被棠无咎一箭射中大腿,从屋顶上掉了下来,死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