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东坡倒有一个堂妹,是他的初恋情人,而且毕生对伊人念念不忘。东坡的祖父去世之后,他父亲远游归来,他的叔叔和家属也回来奔丧。这时堂兄堂妹颇有机会相见,也可以一同玩耍。据苏东坡说,伊人是“慈孝温文”。因为二人同姓,自然联姻无望,倘若是外婆家的表妹,便没有此种困难了。后来,此堂妹嫁与一个名叫柳仲远的青年。以后,苏东坡在旅游途中,曾在靖江她家中住了三个月。在堂妹家盘桓的那些日子,东坡写了两首诗给她。那两首颇不易解,除非当做给堂妹的情诗看才讲得通。当代没有别的作家,也没有研究苏东坡生平的人,曾经提到他们特殊的关系,因为没人肯提。不过,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他流放归来途经靖江之时,堂妹的坟就在靖江,他虽然此时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坟上,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第二天,有几个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
——《苏东坡传》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林语堂的手笔。他的著作是用英文写的,中文译为《苏东坡传》。其实他的英文名称《The Gay Genius》,英美人既可读作《快乐天才》,也可视如《同性恋才子》。二十世纪前半叶,同性恋在美国还是个敏感问题,仅凭这个书名,我们就不得不佩服林语堂的商业眼光。这本传记在英美流传很广,林语堂以娓娓动人的笔触,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以及为品格、思想向西方世界介绍,传播之功自不可没,但书中许多史料和观点都是错误的,上所列举的便是一例。
林语堂说苏轼一生都在暗恋自己的堂妹,主要理由就是:“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这段话,确实出自苏轼所写的一封信:
近得柳仲远书,报妹子小二娘四月十九日有事(丧事)于定州,柳见(现)作定签(定州签判)也。远地闻此,情怀割裂,闲报之尔。
——《与程之才》第六十五简
林语堂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堂妹之死的消息,东坡是给程之才说的,根本不是“写信给儿子”。程之才是东坡的表哥,即母亲程夫人的亲侄子,也是苏轼姐姐八娘的丈夫。八娘因为忍受不了姑婆(程之才父母)的虐待,于皇祐四年(1052)死去,为此苏洵曾作《自尤》诗,痛及程家父子,苏程两家从此断了往来。直至四十二年后,东坡被贬岭南,程之才时为广东提刑,二人才修好如初。所谓“心如刀割”,乃译者之误,原文是“情怀割裂”。东坡在后来撰写的《祭亡妹德化县君文》(德化县君为其亡妹封号,因其夫君柳仲远官位与县令相若而封)文中说:
宫傅之孙,十有六人。契阔死生,四人仅存。
“宫傅”是东坡祖父苏序封号的简称,元祐六年苏辙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即副宰相)时,苏序被追封为太子太傅,因此尊称“宫傅”。苏轼闻知堂妹去逝的消息,再想到自己堂兄堂妹一十六人,十二人已经过世,只剩下自己与弟弟苏辙等四个,“情怀割裂”,实属自然。
东坡给程之才的信,写于绍圣二年(1095)七八月间,也就是他堂妹去世后三四个月后。他之所以要与程之才说这件事,就是程之才对这位同乡表妹也应认识。为了弄明白苏轼堂兄妹的情况,免得行文翻来覆去仍然陈述不清,这里有必要根据苏洵《苏氏族谱》及苏轼、苏辙的相关文章,将苏家三代家庭成员列出简表:
公元纪年 苏轼祖父苏序情况 大伯父苏澹及其子女 二伯父苏涣及其子女 父亲苏洵及夫人子女 苏轼堂兄妹之大体行次
973 苏序生
994 22岁 苏澹生
1101 29岁 苏涣生
1109 37岁 苏洵生
1110 程夫人生
1114 42岁 苏澹21岁长子苏位生 苏涣14岁 苏洵5岁 苏位为十六兄妹之首
1024 52岁 31岁,次子苏佾当生于此前 苏涣24岁中进士乙科 15岁 苏位为十六兄妹之次
长子苏不欺当生于此前 苏不欺为十六兄妹之三
1027 55岁 34岁 27岁,次子苏不疑生于此间 19岁,娶程夫人为妻 苏不疑为十六兄妹之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