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读遍红楼   》 一只手拍不响      Hu Wenbin

  一只手拍不响
  ——“怕手”如何“怕”?
  《红楼梦》第114回写宝玉宝钗听说凤姐病的危急,要同去看望。恰在此时王夫人派人来报信:“琏二奶奶不好了,……从三更天起到四更天时候,琏二奶奶没有住嘴说些胡话,要
  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了。众人不懂,他只是哭哭喊喊的。……”这时游过太虚幻境的贾宝玉“又想了一想,怕手道:‘是的,是的。……’”(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红楼梦》第1524页)这里的“怕手”文意欠通或者说根本不通,每读此句感到非常别扭。我常疑心当是“拍手”之误,怕与拍形近,校对不留神极易一闪而过。为了核证究竟是校对之错还是底本之错,我查核了程甲本这一回。果然是“底本”原字,非校对的疏忽(见北京图书馆2001年6月影印《程甲本红楼梦》第四册第3047页)。
  作为影印本只能依据底本的原貌照印,而不能擅自“挖改”,这是对的。但是作为“校订”本不加校改照印出来,就未免对不起读者了。记得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高摆印本重印时,程高合写了一篇“引言”置于卷首。其中有言: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三十年矣,今约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钞,争靓甚伙,抄录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印刷。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程高是否“详加校阅,改订无讹”,还需要仔细核对。以我粗浅印象是未必“无讹”。但是巧的是,程乙本的114回里确实改为了“拍手”(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影印《程乙本红楼梦》第5册第3357页。)而不是程甲本里的“怕手”。这说明程高没有向读者说谎。
  如今“红楼夺目红”,各家出版社、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拥而上,抓到什么本子就印,很少注意“校订”这一重要环节。有些本子是专家校订的,可惜他们有了成见——重脂轻程,对前80回尚能用些心细校一下,至于后四十回则把程甲本照抄一遍附于80回之后,至于其间的错讹“一仍其旧”。对于这种不负“校订”责任的现象读者甚为不满,我以为是有道理的。
  2003年5月18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卷首絮语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书系自愧而成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智而通则悟
难得糊涂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实非别书之可比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尤氏心内有什么“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裙钗一二可齐家
万不可奢华过费敏探春“兴利除弊”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不过实录其事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娶妻当如薛宝钗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