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汪士秀      蒲鬆齡 Pu Songling

  汪士秀,廬州人[1].剛勇有力,能舉石舂[2].父子善蹴鞠[3].父四十餘,過錢塘沒焉[4].積八九年,汪以故詣湖南,夜泊洞庭[5].時望月東升[6].澄江如練[7].方眺矚間,忽有五人自湖中出,攜大席,平鋪水面,略可半畝。紛陳酒饌,饌器磨觸作響,然聲溫厚,不類陶瓦[8].已而三人踐席坐,二人侍飲。坐者一衣黃,二衣白;頭上巾皆皂色,峨峨然下連肩背[9],製絶奇古[10],而月色微茫[11],不甚可晰。侍者俱褐衣;其一似童,其一似史也。但聞黃衣人曰:“今夜月色大佳,足供快飲。”白衣者曰:“此夕風景,大似廣利王宴梨花島時[12].”三人互勸,引竟浮白[13].但語略小,即不可聞,舟入隱伏,不敢動息[14].汪細審侍者,叟酷類父;而聽其言,又非父聲。二漏將殘,忽一人曰:“趁此明月,宜一擊為樂。”即見僮沒水中[15],取一圓出[16],大可盈抱,中如水銀滿貯,表裏通明。坐者盡起。黃衣人呼叟共蹴之。蹴起丈餘,光搖搖射人眼。俄而然遠起[17],飛墮舟中。汪技癢[18],極力踏去,覺異常輕。
  踏猛似破,騰尋丈[19];中有漏光,下射如虹;然疾落[20],又如經天之彗[21],直投水中,作沸泡聲而滅[22].席中共怒曰:“何物生人,敗我清興!”
  叟笑曰:“不惡不惡,此吾傢流星拐也[23].”白衣人嗔其語戲[24],怒曰:“都方厭惱,老奴何得作歡?便同小烏皮捉得狂子來[25];不然,脛股當有椎吃也[26]!”汪計無所逃,即亦不畏,捉刀立舟中。
  倏見僮叟操兵來。汪註視,真其父也,疾呼:“阿翁!兒在此。”叟大駭,相顧凄斷[27].僮即反身去。叟曰:“兒急作匿。不然,都死矣!”言未已,三人忽已登舟。面皆漆黑,睛大於榴,攫叟出。汪力與奪,搖舟斷纜。
  汪以刀截其臂落,黃衣者乃逃。一白衣人奔汪;汪剁其顱,墮水有聲;哄然俱沒。方謀夜渡,旋見巨喙出水面,深若井。四面湖水奔註,砰砰作響。俄一噴涌,則浪接星鬥,萬舟簸蕩。湖人大恐。舟上有石鼓二[28],皆重百斤。
  汪舉一以投,激水雷鳴,浪漸消;又投其一,風波悉平。
  汪疑父為鬼。叟曰:“我固未嘗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為妖物所食;我以蹋圓得全。物得罪於錢塘君[29],故移避洞庭耳。三人魚精,所蹴魚胞也[30].”父子聚喜,中夜擊棹而去。天明,見舟中有魚翅[31],徑四五尺許,乃悟是夜間所斷臂也。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廬州:明清府名,洽所在今安徽合肥市。
  [2]石舂:搗米的石臼。
  [3]蹴鞠:類似今之踢球。本是古代軍中習武之戲,流衍為一種娛樂性活動。鞠,古代一種用革製作的。
  [4]錢塘:錢塘江,浙江之下遊,經杭州南,入東海。沒,謂落水溺死。
  [5]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
  [6]望月:夏歷每月十五日的月亮。
  [7]澄江如練:明淨的江水好象平鋪的白絹。語本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句。
  [8]陶瓦:即陶器。此以着釉者為陶,不着者為瓦。
  [9]峨峨然:高貌。
  [10]製絶奇古:樣式非常稀奇古怪。
  [11]微茫:隱約,模鬍。
  [12]廣利王:南海神的封號。唐天寶十載正月,册封南海神為廣利王,見韓愈《南海神廟碑》及樊汝霖、孫汝聽《註》。梨花島:疑指海南島。因島上有梨山(即五指山,舊名黎母山),故為擬此名。其地在南海中,屬廣利王治內。
  [13]引競俘白:謂幹杯之後,爭着為對方斟酒。引,舉杯飲盡。浮白,此據青本,底本作“浮淺”。浮白,用大杯罰酒,此指為對方斟酒。[14]動息:動彈和呼吸。
  [15]沒:此從青本,底本作“汲”。沒,謂潛水。
  [16]圓:即。
  [17]:同訇(hōng轟),大聲。
  [18]技癢:極欲自顯技藝。
  [19]尋丈:一丈左右。尋,八尺。
  [20]蚩:象聲詞,通寫作“嗤”。
  [21]彗:彗星,即流墾,又名掃帚星。
  [22]滾滾作沸泡聲:在水面翻滾,發出沸水中氣泡冒出的聲音。[23]流星拐:蹴鞠的一種花樣,具體未詳。舊本何垠註:“流星拐,蹴鞠采名也。
  如騰起左腳,即以右腳從後蹴鞠始起也。“
  [24]戲:戲侮,開玩笑。
  [25]小烏皮:指“其一似童”的侍者,他大約是條小黑魚(烏皮魚)變成的。
  [26]椎(chuí垂):棒槌。
  [27]凄斷:凄絶,極度傷心。
  [28]石鼓:當指石製鼓狀坐具,即石墩。
  [29]錢塘君:錢塘江神。唐人李朝威的小說《柳毅》謂錢塘江神竜為錢塘君。
  [30]魚胞:疑指魚脬(pāo泡)。魚體內貯存空氣用以調節升沉和平衡的器官。
  [31]魚翅:魚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大話聊齋
捲一: 考城隍耳中人屍變噴水瞳人語畫壁山魈[1]咬鬼
捉狐荍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種梨勞山道士長清僧
蛇人斫蟒犬姦雹神狐嫁女嬌娜僧孽妖術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