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歧路燈   》 第一〇五回 譚紹聞面君得恩旨 盛希瑗餞友贈良言      李緑園 Li Luyuan

  卻說王都憲忬,協同文員則左布政使譚紹衣,及彼堂弟河南副榜譚紹聞,武將則總兵俞大猷、湯剋寬,及麾下參、遊、守、把等弁,用火箭之法,焚毀了閩匪林參所私造艅艎,全殲普陀山賊匪數十起,攻占普陀山寨賊巢,斬首、縛背各有成數。
  大功剋立,理宜奏聞。乃交與管章疏的幕友擬本。書辦繕寫畢,九聲連珠炮響,望北九叩,拜了本章。賫奏官騎上驛馬,日行六百裏,到了京師。交與通政司衙門,送呈大內。嘉靖皇上展折詳看,衹見上面寫着:巡撫浙江等處地方都御史提督軍務臣王忬謹奏,為倭寇犯順,奉敕剪剿,大功首捷,詳陳火攻事。竊以日本國本係海外僻隅,嚮來頗知臣服,歲歲貢納方物,附洋即帶番貨。天朝設有市舶司,掌之司監。蓋恐中國人欺其愚笨,利其贏餘,必有肆凌侮侵漁之智者,或至失祖宗柔遠之美意。此市舶司之設,所以為至善也。自中國有私奔其國者,而海隅遂為之不寧。日本納貢,一歲遞至,例以先至後至為準,售貨分其乘除,宴坐判其首次。嘉靖二年先至者,日本國左京兆大夫內藝興與所攜之僧宗設也;後至者,則其國右京兆大夫高貢與所攜之憎瑞佐也。照例辦來,何至啓釁?乃因鄞縣積匪宋素卿,固私投日本者,洋海歸於寧波,代僧瑞佐行賄市舶司太監,售貨不分先後,而嘉賓堂之宴會座次,以高貢為首,內藝興為次。舊例不守,倭人遂以爭座位自相戕殺。宋素卿私以刀劍助瑞佐,緻毀堂劫庫,殺備倭都指揮之案起矣。貢寶獻琛之國,自此成伺隙乖釁之邦,此臺州、象山、黃岩、定海諸郡縣,今歲之所以不寧也。
  臣巡撫山東,奉詔剪寇輯民,阜夜來浙,日與奉旨備倭之左布政臣譚紹衣協心共濟。譚紹衣前三月早至,密遣伊弟河南丁酉副榜譚紹聞,潛居寧波之定海寺,訪確私投外國之徐萬寧、王資、錢亞亨、魯伯醇及考退黠生馮應昂等綫索。臣以此等猾賊狡誘外寇,流毒桑梓,貽禍國傢,萬難久稽顯戮,已恭請王命誅死。既絶寇媒,乃斷賊綫。當即與左布政譚紹衣,協同總兵官俞大猷、湯剋寬,進駐定海寺禦敵。副榜譚紹聞復畫火攻之策,以其自製火箭九百萬笴獻軍前。設法之奇,為嚮來韜鈐所未載。緣箭輕易攜,點放應手,較之虹霓炮便宜多多。臣等遂納其議。恰遇普陀山倭寇數十起,駕閩姦林參私造艅艎海船二十餘艘來犯,臣營伺其及岸半渡,出其不意,點放火箭,一時俱發,一時遞發。賊人救火,揉衣撒棚,愈翻愈熾,登時艅艎自焚,賊寇落水滾火者不計其數。間有未焚之船,搖櫓擺舵,徑投普陀山,還保山寨。臣夜諭兩總兵以水師艨艟尾追,夜半抵山,照前燃放火箭,山上山下登時一片火海,寇賊茅棚席窩,一時俱焚。兩總兵乘勝進殺,直搗賊巢。黎明搜剔俱荊查倭賊痍傷,共斬首二百五十三級,俘獲三百四十三人。凡係日本面貌,暫拘係寧波,俟皇命栽奪。凡面龐聲音有似閩浙者,一體解省嚴訊,以窮其通倭種類。以上此役殲賊情形,合當奏聞。
  至河南丁酉科副榜譚紹聞;密訪通倭姓名,秘造火箭,功莫大焉,當列首薦。其可否引見之處,天恩出自聖裁。臣臨疏無任感恩依戀之至。內閣奉御批:“這所奏殲敵情形,如目親睹。鹵獲日本國倭人,仍按前諭,寇酋即行正法沉屍;脅從誨以禮義放還,重犯則與寇酋同。王忬、譚紹衣、俞大猷、湯剋寬各加一級優敘。譚紹聞着兵部引見,問話來說。欽此。”
  再說譚紹衣奉王都憲之委料理善後。除倭寇不經之邑不用稽查,餘凡倭寇搶劫所到,先盤倉庫。有全行搶去者,有劫庫而遺倉者,有搶劫十分之七八者,亦有劈門扭鎖而大兵忽至,聞風即遁者。各造册申詳撫臺,咨部,以便造報倉庫底稿,另立規程。次則賑恤人民,按次照倭寇所及鄉邑,或被戕殺,或被格傷,或子女被虜,或積聚被奪,各按受害之輕重,予以賑恤,給發幫項。以上俱是譚紹聞總管,濱海土民,無不感頌。
  辦完回署,忽而部咨到剩撫院轉行布政司,乃是行取河南丁酉科副榜譚紹聞赴部引見。這譚紹衣即率譚紹聞謁見王忬。自具年貌、籍貫、祖、父、履歷呈子到院。王撫臺依浙江寧波府定海寺事實,撮四句二十字的看語:“密訪通倭逆賊,復籌火攻良策,膚公首捷,端由碩畫。”書辦裝封文袋,發於譚紹聞收執。
  譚紹衣那肯少緩,即備裝給贐,跟隨管傢梅剋仁,長隨鬍以正,原帶河南小廝二人,水舟陸車,送進北京。仍到江米巷中州會館歇腳。次早即往國子監拜屈希瑗。苦莫苦於離別,樂莫樂於不意之重逢。這二人之繾倦,何用細述。盛希瑗留了早飯,譚紹聞要去,盛希瑗也隨的出監。一同拜過婁厚存,同往會館,辦理引見事體。懇過同鄉,取具印結,投在兵部。
  這譚紹聞,論副榜該是禮部的事,論選官該是吏部的事,因以軍功引見該是兵部的事,此例甚奇。那兵部當該書辦,覺得奇貨可居,豈不是八十媽媽,休誤了上門生意?因此這不合例,那不合例,刁難一個萬死。婁厚存雖幾次面諭,書辦仍自口是心非。看官試想,文副貢叫兵部引見,嚮本無例,銀子不到書辦手,如何能合朝廷的例?這譚紹聞如今已經過交戰殺人的事體,胸中也添了膽氣,就有幾分動火。盛希瑗幾番勸解說:“部裏書辦們,成事不足,壞事有餘;之不武,不勝為笑。這是書辦們十六字心傳,他仗的就是這。”譚紹聞則仗着欽取,衹是不依。盛希瑗遂偷墊了二百四十兩,塞到書辦袖裏。次日書辦就送信說,明日早晨引見。書辦心裏想,是譚紹聞通了竅;譚紹聞心裏想,是書辦轉了環;惟有盛希瑗心裏暗笑:“此乃傢兄之力也。”
  到了次日,兵部武選司引見。跪在御前,念起履歷:“譚紹聞年三十五歲,河南丁酉科副榜。因隨任委辦防禦倭寇,密訪通倭逆賊得實,秘籌火具剋敵製勝今奉皇上恩旨陛見。”聲音高亮,機務明白。嘉靖皇上略垂詢了幾句,天顔甚喜;但定目細看,並非武將,卻是文臣,乃降旨以浙閩濱海知縣用,隨帶軍功加二級。引見雖是夏官,旨意應下吏部。恰好黃岩縣知縣開缺,吏部遵即用例,選了黃岩。
  譚紹聞領憑赴任,心裏想探望母親。盛希瑗也想譚紹聞途經祥符,傢書之外,帶些口信,便慫恿投呈吏部,以修墓告假一月。吏部收呈公議,以黃岩方被倭騷,黎民正待安輯,難以準假。書辦送批到會館。若非銓曹有實心辦事之員,不曾公議,書辦還要舞文批準,以作索賄之計。盛希瑗仍疑不曾賄囑之過,不匆那書辦若遇見實心做官的,也就毫無權柄。譚紹聞卻有目睹黃岩凋敝,難以辦理之意。書辦道:“這卻有法子。晚生以老爺與藩司公雖是丹徒祥符隔省,衹說誼屬兄弟,近在期功,這便有個回避例子。不過一兩個雙單月,另選好地方何如?”
  譚紹聞初任,正靠藩司有個族誼,如何肯呢。口中不敢多說,衹說:“黃岩既已走過,不敢另叨天恩。”那書辦見是開交的話,譚紹聞賞了送呈批小廝大錢五百文,書辦代謝去訖。
  以下便是我訂息銀添官箱,人受薦金送長隨,拉纖的與門上二爺,商量八扣九扣的話。做針工的,想承攬新官這一宗鼕裘夏葛的大活。當小幺的。想挨擦新官這一宗斟酒捧茶的輕差。
  幸而紹聞幼違庭訓,曾經過幾番大挫折,此中有了閱歷的學問,不肯自蹈新官的惡套。卻有一宗錯聽的笑話兒,不妨略述一番,以為看官解悶。
  一日梅剋仁從前門上過,見一擔新桃,一百錢買了十個,帶回會館洗了,擺在盤內,叫主人與盛二公嘗新。二人吃着,甜脆可口,盛希瑗道:“這桃甚好。”紹聞道:“這裏桃小,太貴,不如咱祥符,桃價兒賤些。”恰恰看會館的張美從窗外經過,遂送信與王媒婆。次日,王媒婆來了,張美引着與譚紹聞磕頭。譚紹聞問其所以,媒婆道:“聽說老爺要尋一房太太哩,小女人情願效勞,包管好就是。”紹聞茫無以應。盛希瑗道:“你是媒婆,你說來由,你怎的知道這位老爺要娶妾?”
  王媒婆指張美道:“張二爺送的信。”紹聞道:“你有何來由叫他來?”張美道:“前日小的在窗子外邊過,聽老爺與盛老爺說,這京裏討小,價兒太貴,不如河南討價兒賤些。小的想老爺如今就上浙江,不走河南,不如討個到船上便宜些,何論貴不貴。”紹聞還不甚解。希瑗明白了,笑個狻猊大張口,說:“那是我們吃桃,譚老爺說這桃小,價兒且貴,不如我們那裏,一個錢買兩三個桃,京裏一個桃,就是十個錢。與娶妾何幹?”張美笑道:“我是討喜錢討慣了,所以錯聽。”一男一女笑的去了。走到甬道上,媒婆道:“老爺們想小老婆想的會瘋,張二爺想老官板想的會聾。”張美把媒婆肩上拍了一把,說:“王大娘想這宗彩錢,想的腳也會腫。”二人大笑,出了會館。這譚盛二公,在屋內還笑個不祝閑言不表。單說譚紹聞上任,這拜別當日鄉試主考,須得有個程儀。副榜雖非主考屬意門生,然到做官之日,不謁恩師,自己默嫌忘本;主司今日,也覺是個門前桃李,賜之酒食,贈以對聯,也是極得意的。這留別同鄉縉紳,酒宴筆帕往來也是不能免的,州縣藉朝貴為異日之照應,朝貴藉州縣為當下之小補。這一切雜用,俱是盛希瑗換的黃金,以資開銷。
  諸事已畢,盛希瑗於紹聞臨行前夕,備了一桌酒餞行。衹此二人,別無陪客。三五杯後,希瑗方開了口,說道:“賢弟今日做官了,我有幾句話,要嚮賢弟說。我今日餞行,不似北京城中官場內酒席,以遊戲徵逐為排場;仁者贈人以言,方謂之真朋友。俗語說,知縣是父母官。請想世上人的稱呼,有稱人以爺者,有稱人以公者,有稱人以伯叔者,有稱人以弟兄者,從未聞有稱人以爹娘者。獨知縣,則人稱百姓之父母。第一句要緊話,為爹娘的饞極了,休吃兒女的肉,喝兒女的血。即如今日做官的,動說某處是美缺,某處是醜缺,某處是明缺,某處是暗缺;不說衝、繁、疲、難,單講美、醜、明、暗。一心是錢,天下還得有個好官麽?其尤甚者,說某缺一年可以有幾‘方’,某缺一年可以有幾‘撇頭’。方者似減筆萬字,撇頭者千字頭上一撇兒。以萬為方,宋時已有之,今則為官場中不知羞的排場話。官場中‘儀禮’一部,是三千兩,‘毛詩’一部,是三百兩,稱‘師’者,是二千五百兩,稱‘族’者,是五百兩。不惟談之口頭,竟且形之筆札。以此為官,不盜國帑,不啖民脂,何以填項?究之,身敗名裂,一個大錢也落不祝即令落在手頭,傳之子孫,也不過徒供嫖賭之資,不能設想,如此傢風可以出好子孫。到頭衹落得對子一副,說是‘須知天有眼,枉叫地無皮’,圖什麽哩?做了官,人衹知第一不可聽信衙役,這話誰都曉哩,又須知不可過信長隨。衙役,大堂之長隨;長隨,宅門之衙役。他們吃冷燕窩碗底的海參,穿時樣京靴,摹本元色緞子,除了帽子不像官,享用不亞於官,卻甘垂手而立稱爺爺,彎腰低頭說話叫太太,他何所圖?不過錢上取齊罷了。這關防宅門一着不可等閑。要之也不中用。宅門以內濫賭,出了外邊惡嫖。總不如你傢王中做門上,自會沒事。那做官請幕友也是最難的事。第一等的是通《五經》、《四書》,熟二十一史,而又諳於律例,人品自會端正,文移自會清順、暢曉,然着實是百不獲一的。下一等幕友,比比皆是,托他個書札,他便是‘春光曉霽,花柳爭妍。”‘稔維老寅臺長兄先生,循聲遠著,指日高擢,可預卜其不次也。額賀,額賀’雲雲。俗氣厭人,卻又顧不得改,又不好意思說它不通。這是一宗大難事。托他辦一宗告示稿,他便是‘特授黃岩縣正堂加八級記錄十次譚,為嚴禁事。。本縣出言如箭,執法如山,或被訪聞,或被告發,噬臍何及,勿謂本縣言之不預也。’諸如此類。試想百姓尚不認的字,如何懂的‘噬臍’文意?告示者,叫百姓們明白的意思,就該婦孺可曉,套言不陳。何故單單叫八股秀纔讀《盤庚》上下篇?這宗幕友,是最難處置的,他謀館不成,吃大米幹飯,挖半截鴨蛋,箸頭兒戳豆腐乳;得了西席,就不飲煤火茶,不吃柴火飯,炭火煨銅壺,駡廚子,打醜門役,七八個人伺候不下。將欲攆出去,他與上司有連手,又與上司幕友是親戚,咱又不敢;少不得由他吆喝官府,裝主文的架子身分。別的且不說,衹這大巳牌時,他還錦被蒙頭不曾醒來;每日吸着踩倒跟的藤鞋,把人都厭惡死了。他反說他那是幽閑貞靜之貌。衙門中,第一以不抹牌、不唱堂戲為高,先消了那一等俗氣幕友半個厭氣光景。還有一等人,理學嘴銀錢心,賢弟尤宜察之。賢弟審問官司,也要有一定的拿手,衹以親、義、序、別、信為經,以孝友、睦姻、任恤為緯,不拘什麽戶婚田産,再不會大錯,也就再不得錯。我雖不曾做官,我傢母舅傢,一位族間外祖,做過汾州府太守,常說他的做官之法,衹六個字:‘三綱正,萬方靖。’我之所贈,我之所送,盡此矣。”
  譚紹聞起身謝教,直磕下頭去。車輛已齊,新官起身,朋友握手,深情無既。一拱而別。
  譚紹聞到張傢灣,梅剋仁覓飛沙船一隻,太平船一隻,行李皮箱早已裝妥,單等下車登舟。
  過通州,抵天津,泊在老君堂邊。一條黃布旗,上寫“奉旨特授黃岩縣正堂”大字,飄在半空中。雖比閣部臺館督撫藩臬的旗,官職大次,要之以一副車而蒙殊恩,上邊寫“奉旨特授”四個橫字,卻也體面威風之至。
  順風開舟。過武城,入子遊飼,看牛刀所、割雞處。過魚臺,考魯隱公矢魚於棠。過微子湖,問微山殷姓三百傢。過露筋祠,讀米元章碑。過平山堂,憑吊歐陽文忠公遺跡。過焦山,尋《瘞鶴銘》古拓。過金山,求郭青囊葬處。過姑蘇,登虎丘山,坐千人石。又五百裏,到了武林。回思夷門,雲樹渺渺,朗吟宋人詩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以寄倚閭之思。
  進的省城,先見了兄藩臺大人。次謁撫臺,謁道、府。又討閑出了涌金門,遊了半日西湖,這蘇公堤、林和靖孤山,尤為屬意。
  次日上黃岩去。路過定海寺,寺僧捧茗謁見。檢查用《千字文》所編字號,火箭已失去十分之二,方嘆當日造此火箭時,幸而是傢兄捐備,若動官帑,豈不是官守自盜?甚矣,作官之難。因叫黃岩來接,衙役又搬了幾捆,在寺門前放了數百笴,以寄舊日破敵之快。仍回僧捨,判了封皮,貼在存貯火箭廟門。
  用了飯,徑上黃岩而去。
  這新官上任的儀註,處處皆然,衆人曾見,諸如拜恩、拜英拜客、謁廟,那傘扇旗幟之飄揚,敲鑼傳呼之聲音,不必麯狀。但好官則溫厚和平,不改儒素舊風;俗吏則趾高氣揚,顯出光棍排常此中分流別派,衹在神氣微茫之間,早不出姦胥猾吏瞧料,亦跑不掉飽於閱歷者的眼睛。這譚紹聞是浮浪場中閱歷罄盡,艱窘界上魔難飽嘗,所以今日做官,莅任之初,尚能飭雅度而免俗態,並無驕傲凌礫可笑處見於眉睫唇吻之間。嗚呼!譚孝移可以瞑目矣。
  正是:
  莫道我是官,許衆冷眼看;
  分派歸何處,人心鏡一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念先澤千裏伸孝思 慮後裔一掌寓慈情
第二回 譚孝移文靖祠訪友 婁潛齋碧草軒授徒第三回 王春宇盛饌延客 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 孔譚二姓聯姻好 周陳兩學表賢良第五回 慎選舉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 婁潛齋正論勸友 譚介軒要言叮妻第七回 讀畫軒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 王經紀糊塗薦師長 侯教讀偷惰縱學徒第九回 柏永齡明君臣大義 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 譚忠弼覲君北面 婁潛齋偕友南歸第十一回 盲醫生亂投藥劑 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 譚孝移病榻囑兒 孔耘軒正論匡婿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女 王中屈心挂畫眉
第十四回 碧草軒父執讜論 崇有齋小友巽言第十五回 盛希僑過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內省齋書生試賭盆第十七回 盛希僑酒鬧童年友 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細籌悅富友 夏逢若猛上側新盟第十九回 紹聞詭謀狎婢女 王中危言杜匪朋
第二十回 孔耘軒暗沉腹中淚 盛希僑明聽耳旁風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後騰邪說 茅拔茹席間炫豔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紹聞一諾受梨園第二十三回 閻楷思父歸故裏 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