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不圖今日復見官軍”(2)
梅毅 Mei Yi
苻健的兒子苻生雖是獨眼竜,卻驍勇異常。藍田一戰,他“單騎突陣,出入以十數,殺傷晉將士甚衆”。
桓溫不為所懼,親自於軍前督陣,終於大敗秦軍。不久,桓溫之弟桓衝又在白鹿原(今陝西藍田以西灞河附近)大敗前秦丞相苻洪。
勢如破竹之際,桓溫率晉軍連戰連捷,於354年5月一直攻至灞上。大敵當前,前秦太子苻萇等人退守城南,苻健本人與老弱幾千殘兵固守長安小城,於城前開挖深濠,悉遣精兵三萬外出,與苻萇合兵,衹求能守住長安。
假若桓大英雄馬不停蹄,徑攻長安,憑銳氣利卒,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會一舉擊滅前秦苻氏,收復中原。但不知為何,善出奇兵的桓溫忽然持重起來,屯兵固壘,觀望待變,總想等長安城內有人接應,可兵不血刃地剋復堅城。
當是時也,“三輔郡縣皆來降。(桓)溫撫諭居民,使安都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一派大好景象。關中耆老紛紛垂泣,哽咽說:“不圖今日復睹官軍1
因戰亂一直隱居華陰山的豪傑名士王猛,聽聞桓溫入關中,“披褐謁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捫虱而談”,也是魏晉風度標志之一)。
桓溫對王猛為人深加嘆異,便問王猛:“我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其實不到四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回答:“明公您不遠數千裏,深入敵境,今距長安咫尺之遙而不渡灞水進攻,百姓不知您到底想些什麽,故而沒有前來投附。”
桓溫默然久之,然後,答非所問地講了句“江東沒有您這樣的人物”,給王猛封了個“軍謀祭酒”的散官,打發了事。
各種史書,均認為桓溫當時伐秦的初衷是想以功名彰顯朝廷,樹立己威,並非想真的恢復中原。筆者認為,當時的桓溫私心未著,衹是因為兵力太少而缺乏信心所致。關中秦兵彪悍,不似蜀人易剋,也使桓溫起了“持重”之心。但人謀過深,常常會招致相反的結局。果真當時桓溫就有立威謀篡的私念,大可一剋長安,再挾勝威回江東取帝位。
本來,桓溫自恃關中即將麥熟,軍糧無憂,不料前秦派人四處芟麥,堅壁清野,使得晉軍立時産生了斷糧乏食之憂。
喘息已定,前秦各軍也紛紛反攻。苻雄與桓溫再戰白鹿原,晉軍不利,被殺一萬多人。桓溫回撤,前秦太子苻萇一路追擊,又令晉軍損失上萬軍卒(苻萇本人卻中流矢而死)。司馬勳、王擢兩部晉軍也屢遭敗績,分別逃往略陽和關中。不久,王擢又嚮前秦投降。
桓溫撤退前徙關中漢人三千多戶隨軍歸江東,又拜王猛為高官都護,“(王)猛辭不就”。10月,桓溫回軍襄陽。
此次北伐,大勝中敗,收穫不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
|